小编每年看到吉林大学MBA的招生情况,都会不由自主地惊讶出声,今年还是一样。
在今年数个顶级名校招不满,要么无限降低复试线、要么纷纷下场招收调剂的情况下,吉林大学非全MBA划定复试线154分,比国家线高3分。
尽管如此,进复试人数依然多达856人,甚至还水灵灵地淘汰了61人!
其他高校:招不到人,根本招不到人
吉林大学:哪有的事儿
985高校MBA招生现状一览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下滑,2025年更是锐减50万,MBA报考热度也随之降温。即便是以往“不愁生源”的985高校,今年也面临招生压力,部分院校甚至出现罕见的调剂需求。
1️⃣多所985院校开放MBA调剂:包括北师大、华理、天大、厦大、同济、中国科大、武大、南开、兰大等多所985院校MBA开始招收调剂;
2️⃣复试线持续跌破国家线:部分高校直接无视教育部“自划线不得低于国家线”的规定,划定的MBA复试线比国家线低20分之多,招生难度可见一斑。
3️⃣录取门槛大幅降低,但招生规模仍缩水:以某师范类985高校为例,今年MBA复试几乎“全员录取”,但拟录取人数仍比去年减少近半,报考人数的断崖式下跌。
从今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多所985高校MBA项目的一志愿录取率明显走低。随着考研总人数持续减少,动辄20-50万元的高额学费正在改变考生的择校逻辑——他们不再简单地被名校光环吸引,而是开始仔细权衡这笔教育投资的性价比。
虽然多数985院校今年选择维持原有学费标准,但居高不下的价格门槛依然促使不少考生将目光转向其他更具性价比的项目。这种趋势正在动摇传统认知中"985MBA不愁生源"的固有印象,也让这些名校的商科教育品牌面临着全新的市场考验。
最后小编再补充一句:一味通过“降分数线”的方式达成招生目标的方式绝不是长久之计。
吉林大学MBA“凭什么”这么火?
作为老牌985/211高校,吉林大学的高热度本应在情理之中。
但是今年情况不同,那么多985院校明明复试线就是国家线,但是仍然招不满,甚至首次开放调剂招收调剂,就说明今年的招生情况并不乐观!
那为什么,吉林大学今年的招生情况看起来没怎么受影响呢?
✅复试线154分,高于国家线3分(在部分985院校降分录取的背景下格外醒目)
✅856人进复试,全国高校MBA项目之最
✅154-160分段140名考生仅录取79人,淘汰率43.57%的淘汰率远超同类院校(该分数段在其他985高校通常全员录取)
因为它,性价比足够高!
1️⃣学费优势:本部学费四年未涨,全日制8万/非全日制10万,仅为同类985院校的1/3甚至1/4;广东异地班考生仅需额外支付4.89万管理费,即可享受校本部同等培养方案(对比深圳异地班普遍20万+的行情,堪称"降维打击")
2️⃣学制设计:吉林大学MBA学制2年,能够满足大部分在职考生希望能尽快毕业的需求。
3️⃣教学安排:对于许多在职考生而言,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学习还有家庭的三重压力,每周末上课的压力其实也是蛮大的,所以吉林大学的MBA上课方式非常友好,有周末班和集中班两个上课方式可选。

吉林大学的MBA有一种“秋裤塞在袜子里”的扎实感——不搞花哨的营销噱头,不盲目追逐涨价潮,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性价比和人性化的培养方案赢得市场。
在其他985高校铆足了劲儿涨学费、甚至两三年学费翻了好几番的时候,吉大岿然不动,坚守工薪阶层可负担的定价;
在其他985高校招不满人、不得不降分录取的时候,吉大依然不缺报考者,甚至能从容筛选优质生源。
这种“低调务实”的风格,恰恰是吉大MBA的核心竞争力。
25考研招生情况的强烈反差,给商科教育上了最现实的案例课:当学历溢价泡沫消退,衡量MBA价值的尺度终将回归市场本身。
正如吉林大学MBA用持续四年的报考热潮证明:在真金白银的教育投资面前,理性的职场人早已学会穿透学历光环,用计算器衡量每一分学费的价值转化率。
所以小编给26考研人的建议是,择校的时候请务必慎重,好好考虑清楚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就是有名校情结蹲一蹲他的学费情况,今年已经有某211财经类院校学费直降10万,面对今年的招生寒冬,其他名校MBA学费说不定也会降;
如果你把读研当做考公跳板那就去看一下你想要报考的专业以及学习方式是否支持考公,有的地区是不接受非全考生考公,你都需要了解清楚;
如果你就是单纯地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去年官宣新增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今年大都会投入招生,里面有不少双非院校,蛮适合捡漏的;
如果你想拓展人脉确实是一些985高校、财经类高校或者中欧、长江的校友圈层更强(但是请记得,拓展人脉的前提是你自己就是人脉本身)
……
总之,请一定要在明确自己的考研目标之后再去选择专业和选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