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枣庄是拥有市辖区数量较多的第一市之一,“5区”的数量配置仅次于济南、青岛,与淄博、烟台并列第3位。但由于5区的城区自成一体,无法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枣庄中心城区,所以枣庄一直是典型的“组团型”城市。
在枣庄5区中,谁在交通方面的配置最佳?
提及这个问题,薛城区、市中区均会被网友们提出,毕竟这两座市辖区均有高速公路,而薛城区虽早有高铁,但正在建设的济枣高铁枣庄南站就位于市中区。
单从拥有的门类来看,两地在短期内看似不相上下,但从线路数量、线路级别、枢纽程度等方面来看,薛城区的交通配置才是枣庄5区中最佳的。

为什么说薛城区的交通配置在枣庄5区中最佳?
普速铁路:国家级干线京沪铁路过境并设枣庄西站(原薛城站),打开了北上南下的铁路通道虽然如今高铁的普及使得普速铁路的客运业务大受影响,但在普速铁路时期,铁路对绝大部分地区而言都是稀罕物,而能拥有国家级铁路干线经过并设站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
在枣庄境内的铁路中,京沪铁路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大动脉,而枣庄西站(原薛城站)就是在枣庄市境内设置的两座车站之一,也是5区中唯一的车站。
有了京沪铁路、枣庄西站的加持,从枣庄经铁路北上南下不仅可达到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亦可到达济南、南京两大省会城市以及苏锡常、徐州、泰安、德州等12座普通地级市。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开通、枣庄站投入运营,枣庄市区由此进入高铁时代,而高铁站的位置同样位于薛城区。
时隔13年后,枣庄站仍是枣庄5区内唯一在运营的高铁站。虽说正在建设的济枣高铁在市中区设置了枣庄南站、台儿庄站,但它毕竟是一条支线,车次数量、通达度远不及京沪高铁。
至于山亭区、峄城区,尚未有涉及到两地的线路被规划。
京台高速过境并增加至6座立交,曹岚高速在薛城区交汇,枣木高速过境且在建出入口不论对于市区还是县域,高速公路可能已经不是稀罕物,但境内拥有2条及以上的高速公路,且彼此交汇、互联形成枢纽的配置相对少一些,同一条高速在当地设置多个立交的情况同样少一些。
在枣庄5区,薛城、市中、峄城均是2条或以上高速过境且交汇成枢纽的地区,但薛城区的情况要更特别一些,一是因为从薛城区过境的京台高速是国家级南北大通道之一,二是东西走向的岚曹高速与南北走向的京台高速交汇形成了薛城枢纽立交。

除此之外,过境高速公路在当地所设的立交数量也尤为重要,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拥有一座立交就意味着一处出入口,立交数量多了就等于可选项多了,出行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如果没有立交,即使有高速公路过境也无太大意义。
对于薛城区而言,京台高速不仅过境。而且设置立交数量也相对较多,从枣庄段通车至目前已增加至7座。分别是枣庄立交、枣庄南立交、微山湖立交、薛城枢纽、枣庄新城立交、枣庄北枢纽立交。反观峄城区虽也有京台高速过境,但因里程太短的缘故仅有一座峄城立交。
在枣庄,枣木高速的终点虽然是木石镇,但线路最终接入了京台高速,所以它的意义早已不局限于一条普通的市域高速。整条线路虽然经过薛城区的里程相对很短,但并因之不设置出入口。即将投入使用的、连接枣木高速与省道103的杨岭立交就有大部分位于薛城区境内,其中高速公路的立交桥更是全部位于薛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