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咱中国人来说,记住那场大战的大胜,到如今那还是顶重要的事情。一九七八年,正好是淮海战役打完三十年后头,七月份里头的某一天,谭震林逛到淮海战役纪念馆,突然间就火了,他大声嚷嚷起来:“这功劳是天给的?呸,真是不要脸到家了!”
革命那会儿,谭震林可是咱们共产党里响当当的人物,一号大人物!他不仅帮着建起了根据地,还挑大梁领着大伙儿往前冲。说他是根据地的老祖宗,那是一点不夸张。这老兄不光是政治上的高手,玩起红军指挥来也是一把好手,厉害得很!
嘿,你说说,到底是哪档子事儿,把这位老革命给惹毛了呢?
【淮海战役:60万胜80万!】
七十来年前啊,就在那么一个火线地带,国共两家子在淮海那疙瘩上演了一出你死我活的大战术较量。那会儿,战场上硝烟四起,就跟炸了锅似的,两拨人为了地盘和命运,那是真刀真枪地干上了。说是对决,其实就是看谁命硬,谁能撑到最后。淮海那片地儿,也因此记住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一九四八年九月那会儿,西柏坡可热闹了,开了场大会。您猜怎么着?这已经是小日本鬼子低头认输的第三个年头了,国民党那些家伙呢,跟斗鸡似的,一个接一个往下跌。眼瞅着这局势,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大会上,给大伙儿指了条明路,说白了,就是要一股脑儿地把国民党那反动摊子给掀了!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七号那天,华中野战军一猛子扎进了淮海战役的大锅里,跟华东野战军手拉手一块儿干了起来。俩队伍就跟亲兄弟似的,战场上豁出去了,啥也不怕,勇往直前。就这么着一股子狠劲儿,愣是把胜利给啃下来了!
六十万干趴了八十万,这事儿,不光在中国革命战史上是个神话,放到全世界那也是独一份儿的奇迹!你说这事儿奇不奇怪,国共两边儿谁都没料到。国民党那边儿,做梦也没想到自个儿会栽跟头;共产党这头儿呢,也没想到胜利来得这么快,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这场大战啊,就像从战场上那滚滚浓烟里找线头,愣是在历史上刻下了道深深的印子。说起来,这可是解放战争里头的重要拐点。谭震林老兄,原第三野战军的第一副政委,他那话语权,杠杠的,重得很!
一九七八年热乎乎的七月天儿,谭震林老爷子接到了邀请,乐呵呵地去逛了逛淮海战役纪念馆。一进门,嘿,满眼都是当年用过的那些个家伙什儿,一排排武器装备摆得整整齐齐。再往墙上看,一帧帧老照片挂得满满当当,看得好些个老兵心里头直泛酸水,眼眶子都湿润了。可就在这大伙儿情感泛滥的时候,突然,一阵子噼里啪啦的骂声,跟炸了锅似的,把这份感动给生生打断了。
那会儿,谭震林气得脸跟红布似的,他一挥手,指着那面墙,笑道:“瞧瞧,这墙上的名字,简直是乱了套,张家的帽子戴到了李家头上,明摆着有人想抢功嘛!”原来啊,有些个媒体,愣是把淮海战役的大头功,一股脑儿地塞给了中原野战军,还说华东野战军不过是跑龙套的“偏师”。
说起来,“偏师”这个词儿,大伙儿听着可能有点儿耳生。说白了,它就是除了那帮打头阵的主力部队外,剩下那拨军队。按这说法啊,淮海战役那场大胜仗,头功可不是“华野”的,得全算在“中野”头上。指挥这场大战的,也不是粟裕、谭震林他们几位大佬,而是“中野”的领导班子。
您瞧瞧,在那些人的心目中,“华野”这帮子人,连淮海战役的主角边儿都挨不上。嘿,可这事儿啊,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儿!说起来,淮海战役这档子大事儿,头一个动脑筋的是粟裕大将军。他琢磨着,得拿徐州当靶心,一股脑儿地把国民党那帮被困在徐州的兵马给收拾喽。因为这仗得漫山遍野地打,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咔嚓一下,甩出去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上了战场。
中央军委那会儿琢磨出个妙招:“得统一号令,一股脑儿往淮海那儿使劲儿,把这战局给豁开!”为了让淮海那仗打得漂漂亮亮,赢得稳稳当当,他们干脆利索地说了,让陈毅挑大梁,当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呢,就做个得力助手,副司令员当当,谭震林也不含糊,副政委的位置就归他了。
您得知道,那会儿中央琢磨着要打淮海战役,毛主席头一遭儿就把指挥的大旗子交给了邓小平和陈毅俩位大佬。可战役一开打,邓小平又转手把这面旗子递给了粟裕。这么一来,好些个关键的主意和打法,全是由粟裕拍板定下来的,也都是他往外头宣布的。
要说这场大战谁最出彩,那华野军和粟裕将军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头一号。你瞧瞧,没有他们,这仗能打得这么漂亮?压根儿就不可能!所以啊,要论功劳,他们俩绝对是顶呱呱的。
毛主席有回特地嘱咐:大事小情,那五人小组得一块儿拿捏,至于行军打仗的具体活儿,就交给粟裕去摆弄吧。淮海那一仗打赢了,毛主席直截了当地说,粟裕在这场大战里头,那可是头一份儿的功臣。他还当面夸赞,粟裕是他遇上的最能打的伙伴。
您瞧瞧,中央军委那儿一挥手,五员大将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还有谭震林,就这么成了总前委的班子。这五位爷啊,既是华东野战军的人,也跟中原野战军混得熟,所以说起来,这次大战,您可不能单拎出一个部队来论功行赏。他们五位,那是穿插着指挥,合作得天衣无缝,愣是把仗打得漂漂亮亮。
得嘞,咱再来瞅瞅这两股子队伍在这次大战里头的人数配备。您瞧,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是浩浩荡荡,大约六十万大军出征。这里面,华东野战军那十六个纵队,加一块儿得有三十六万人;中原野战军呢,七个纵队,十四万勇士往前冲。剩下那十万人啊,是俩部队的直属兵马,还有新整编的第35军,一块儿凑上的。
说起来也怪,瞧瞧那人数,华东野战军那边站出来的人多得跟赶大集似的,所以说“华东野战军咋咋地”那些话,纯粹是无稽之谈,没影儿的事儿!
甭管是哪个队伍的兵多,他们在淮海那疙瘩的战斗中,那可都是顶呱呱的重要角色。每一个人都为淮海战役能拿下胜利,豁出了老命。这胜利啊,是大伙儿一块儿拼出来的,更是成千上万的战士们,脑袋别裤腰带上,热血淌一地换来的。
谭震林老爷子,那可是淮海战役的大将之一,眼瞅着有人在那儿颠三倒四,愣是把黑的说成白的,他老人家能不气嘛!对于这种不瞅着事实走,非得动手脚改历史的主儿,谭老爷子那是直截了当地骂了句:“这像什么话!”言里言外,都是对这类瞎胡闹行为的极大不满。
谭震林这位老兄啊,他可不是那种爱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这事儿啊,关乎咱们军队的集体脸面,历史这东西,跟石头碑文似的,哪儿能随便乱改呢?这不光是对战士们大大的不尊重,简直就是把战场上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给抹得一干二净了嘛!
谭震林心里头,毛主席跟粟裕将军那可是顶呱呱的人物,他打心底里佩服。身为一个带把儿的军人,他可不会干那种把大伙儿的荣耀往自个儿怀里搂的事儿,这对他来说,那可是铁定的规矩,不容商量。
咱们这儿啊,历来不待见那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更别提瞎改历史,把自个儿的功劳吹得跟山一样大。谭震林老前辈,那可是出了名儿的正直无私,早期领导人里的楷模。他老人家那会儿气得不轻,也是情理之中。你说说,换成谁不得火冒三丈?谭老直接当场就炸了,扔下一句:“抢天之功,真够不要脸的!”说完,袖子一甩,走人!
嘿,大伙儿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这位老谭——谭震林同志的脾气。他啊,有啥说啥,心直得跟肠子似的,可这不正显出他是个直肠子,刚硬得不带一点弯儿嘛!纪念馆那头儿的哥们儿一看这情形,二话不说,立马动手给改了,还对着咱们这群人,实实在在地鞠了个躬,赔了个不是。
大伙儿对谭震林老同志那“火爆性子”压根儿不介意,为啥?因为他那直肠子,说话从来是就事论事,不往人身上扯。就凭这点,他愣是博得了大伙儿由衷的佩服。
【结语】
淮海战役,嘿,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一场大戏!说它是奇迹,那是一点不夸张,可背后那个苦啊,也是没法提。这场仗,硬是把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往前推了一大截,简直就是发展路上的一个大金碑!
谭震林这位老同志啊,他讲究的是个实话实说,死活也得保住咱们集体的面子。他说啊,得尊重那些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这么做,既是对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们的一份敬重,也是给历史真相撑腰,不让它受委屈。这显示出他作为指挥员,心里头装着整个军队,沉甸甸的责任呢。他对淮海战役的看法,那叫一个中肯,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心里透亮。
淮海战役共分三场大战,第一场是消灭黄泊涛兵团,是由华东野战军完成的;第二场是消灭黄维兵团,黄维兵团是由华中野战军包围的,由于缺少重武器,一时拿不下黄维兵团,后来在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带领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支援下才歼灭了黄维兵团;第三个场是消灭杜律名集团,是由华东野战军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