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说:“我闲时替你们算了一下,必致后手不接。
《红楼梦》无闲笔。
黛玉怎知贾府后手不接,她一个大家闺秀,从不参与管家,她怎么知道贾府帐目?答案是,她知道。
曹公把一切都隐写,他从不说张三是好人,李四是坏人,他也不写林如海为什么没有遗产,贾敏的嫁妆难不成“飞了”,他明着不告诉你,暗着一定给你线索与答案,这就是他远高于其他文学家的地方。
我下面給大家揭晓答案,黛玉是怎么知道贾府后手不接。
有一次,凤姐被宝钗激怒了,可能大家猜到了,就是凤姐问大家:“暹罗国的茶好不好那一节”。这一节的信息量大得惊人。

凤姐兴兴头头问大家:“我前儿给大家的茶可好”?结果“牛心”的宝玉回答:“味儿不太好”,情商低到看不下去。这时候,一向致力于打压凤姐的“山中高士”宝姐姐说:“味儿倒轻,就是颜色不大好”。
如果此时你是凤姐会怎样?你满心等着别人夸你,有本事弄到外国茶叶还是贡品。结果一个傻弟弟说不好,一个表姐妹又补刀说不好,你什么心情?何况一个平时连下人都拉拢的人,专和你对着干,你生不生气?饶是凤姐这见过世面的人,也压不住火儿,于是准备输出。
此时高情商的林黛玉出场了说:“我喝着就好”。凤姐一听,那叫一个舒心,真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马上说:“我那里还多”。黛玉说:“派人去取”。凤姐马上说让丫头送去。这一问一答如此自然亲切,显然不是姑嫂而是闺蜜。凤姐这一高兴漏了嘴,就当众说:“我有件事求你”。大家注意没有,这些弟妹里,凤姐可求过别人?答案是从没有。那以凤姐的办事能力和管家地位,她有什么是自已干不了,要求一个闺阁女孩儿的?而且为什么不求探春宝钗等,偏偏是黛玉?这曹公妙笔就出来了。
弄清这问题,还不得不说说黛玉的特点,也正是如下理由,凤姐才找黛玉:
1、黛玉聪明过人,事务上手极快。
大家可能因为黛玉诗才超凡脱俗,一直认为她只是个女书呆子加诗人,这就大错特错了。黛玉的智力非凡,她的才智是全方位的。
首先,她干什么都是顶级人才。都知道黛玉进贾府时,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但她却拜了大儒贾雨村为师,而且她很快学到精华,不仅出口成章,写出《杏帘在望》这种满分讼圣命题作文,而且初进贾府还暴露了她读完《四书》的惊人细节。许多朋友认为她不可能读完,那可是考状元的复习资料。但原文黛玉说:“才读了四书”。她没说:“才开始读四书”,“正在读四书”,大家明白“读了”的意思吗?就是读完了。若贾政在场,估计眼睛瞪成灯泡儿,若宝玉这样,他和王夫人一天磕十八个响头也干。
不仅读书,黛玉在林家是有老师教琴的。有一次宝玉看见黛玉看琴谱说:“妹妹越来越出息了,还看起天书了”。后来有一次黛玉抚琴致弦断,连妙玉也听住了。可见林妹妹不只会弹,而是琴艺十分了得。《红楼梦》还有一个人会弹琴,答案就是元春,为啥仅安排元春和黛玉一样会琴艺?元春可是贵妃,大家自行脑补,这里不展开。
在古代,女子以女红针线为必修,那林妹妹手艺咋样?在剪宝玉的通灵玉穗子那回给了答案,十分精巧,手艺出众。
可以这么下结论,林妹妹只要学,就是顶级存在。

2、心思细腻人品好,待人真诚。
一个聪明伶俐的人,特别容易自私自利,也特别容易被世俗污染,因为学好的东西快,学坏的东西更快。而林妹妹从头至尾无害人之心,懂规矩不算计,不巴结不拉拢,举个简单例子,从她对香菱的态度可知,她是有耐心有爱心而尊重人的。加上林妹妹“心较比干多一窍”。又心细又心眼儿好不祸害人,其实非常难得。
知道了黛玉特点,你就大致明白,为什么凤姐有事找黛玉。
宝钗曾取笑凤姐:“凤丫头不识字,不大通”。这话是没错儿,可不该当众说。
有的朋友问:“搜出司棋和表弟的信,不就是凤姐念的吗?”没错,是凤姐念的,其一、凤姐不是大字不识,些许认得几个字。其二、那是宝钗有意,下死脚踩凤姐才这么说。
但凤姐粗通几个字,再深的东西就看不懂了,她手下彩明还是个小孩子,懂得也不会太多。贾府那么多帐房先生,为什么凤姐偏用彩明?因为她信不过这些鬼魔魇道“办老了事”的人,她宁可要一个心实认字的孩子,宁可自己动脑子算帐,你没看贾府但凡有权的下人,没一个不贪的吗?她怎么能放心?而且又不能让下人知道自已的短板,所以,她急需一个人帮忙看帐。
这个人就是黛玉。
朋友们可能会问:“黛玉也没管过家,会看什么帐”?我想问:“你数学物理好吗”?有的孩子头悬梁锥刺股也及不了格,有些还跳级呢,天天玩儿,打眼就会。林妹妹的设定是比圣人比干还心多一窍,父亲全国第三,母亲必不凡,她们女儿的智力,半个月顶你一年功你信吗?

所以,贾府呼风唤雨的大能人凤姐,深知黛玉不仅智力非凡,而且人品极佳,又从不暗箭伤人,所以才选黛玉。
又有人问:“为啥不选探春”?答案是,凤姐脑袋没被驴踢。
探春可是贾府正经小姐,是有机会真刀真枪拿到部分管家权的,而且,探春一旦发现凤姐的漏洞,会立即改革,就真如宝钗说的:“凤丫头才短想不到”。而且,一旦探春向王夫人汇报,凤姐不是砸自已饭碗吗?凤姐没那么傻。
而林妹妹看帐,一旦发现问题,只会提醒凤姐,而且从细节看出,一切十分隐密,而且黛玉的才能和细心,加上从不败坏人,对凤姐是最合适人选。
因此,林妹妹说闲时一算,贾府必致后手不接,绝不是拍脑门儿,而是十分了解贾府的进项和使费,包括田庄上收入、奉禄上的收入、主子下人月银、人情礼往使用等,这一切林妹妹心里有数。
插句题外话。林妹妹说:“听听,吃了她们家一点子茶叶,又来使唤人了”。结果凤姐不仅不生气,还兴致极高的开起了玩笑,拉宝玉说:“吃了我家茶,怎么还不给我家做媳妇?”又说:“你别做梦,是门第根基配不上,还是家私配不上,模样配不上?”
大家注意没有,此时黛玉说凤姐:“贫嘴烂舌讨人厌恶”。可心里生气了吗?完全没有,两个人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四个字:“亲密无间”。
为什么说这一段短短文字,信息量巨大,曹公一个字儿没直写,却写出大量秘密事儿。
1、黛玉帮凤姐看帐管家,早早经过锻炼,有很好的管家能力,又识文断字,更厉害一层。
2、凤姐极厌宝钗,她说黛玉别做梦,几乎是骂到宝钗脸上,黛玉父亲探花出身,四代列侯,母亲国公嫡女,这门第根基,只有宝玉这个作为二房之子,无职不学的人配不上,而真正没有门第根基的,是“冒名皇商”薛家之女宝钗。
3、什么叫家私配不上?林家家私在哪儿?凤姐说得可是贾家家私去配林家家私,也就是凤姐知道林家有巨额家产,她怎么知道的,我之前有专门头条文章,这里不展开。
所以,曹公的笔非同凡响,他在一个小小的喝茶情节,就隐藏了诸多秘密与答案,这手法在古往今来,只有曹公才达到这种笔力。
高鄂续后四十回有功,可如果曹公写,会用一个俗不可耐的掉包计,安排宝黛的结局吗?何况出主意的还是凤姐,这可能吗?前八十回,凤姐黛玉亲密到险些钻一个被窝,而凤姐就差拿刀劈了宝钗了,她会出这种自掘坟墓的馊主意?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至于贾母变“狼外婆”也不可能,之前也有专题文章不赘述。
张爱玲将《红楼梦》未完,引为人生三大恨事之最,的确太遗憾,而断臂之痛,又怎能掩盖原本的惊世骇俗!
那么朋友们觉得,我分析得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