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社会上生存,不该听不该看的东西躲远点儿,知道得越多越招祸,如果嘴再不紧,就容易被“灭口”。
严格的说:“晴雯是死在袭人等怡红院大丫头手上”。
我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有几个疑点,非常清楚的再现了可能发生过的事。

1、晴雯被撵时,怡红院非常有意思,包括四儿、芳官私下里与宝玉聊的话题,比如“同日出生就是夫妻”,这种话是谁汇报给王夫人的?以至于宝玉都哭着说:“晴雯犯了什么大罪,怎么平日里的话太太知道了,怎么挑不出袭人,秋纹,麝月的不是”?就连宝玉也起了疑心,怡红院有内奸,而这个人无疑是爱打小报告的袭人。
2、抄检大观园时,迎春处出了个司棋私通,惜春处出了个入画私自传递,探春处是她护着没抄丫鬟,其实最应该抄出东西的地方就是怡红院,宝玉能拿回禁书《西厢记》,而且给过袭人大红汗巾,是男人带过的,至于之前什么蔷薇屑、玫瑰露都出过问题,偏偏抄检时啥都没抄到,是何道理?原因很简单,密报者袭人知道必有一抄,嘱咐了秋纹、麝月、碧痕几个死党,早已做了准备,所以,她不仅打了小报告,而且做足了功课。
3、都知道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告倒晴雯,王夫人处置怡红院众女孩子之前,一定提前询问了袭人,做为眼线和卧底,也是王夫人安插袭人在怡红院作用之一。而这次汇报决定了怡红院女孩命运,本来王夫人就讨厌美貌女子,袭人非常了解王夫人,只要说晴雯不沉重知礼,王夫人就会把晴雯定性儿为狐狸精,王家人可是出手要命的,王夫人更是代表人物,那晴雯也就必死无疑。
那么,袭人为什么一定要晴雯死,原因很简单,袭人一天不除了晴雯,她坐立难安。
撕扇子之前那场吵闹,可以说几乎把袭人吓死,也让她最终决定,晴雯绝不可留。
那场吵闹是非常惊心动魄的,晴雯那句:“就是你们背地里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干的啥事儿?就是宝玉袭人云雨。

有一些看《红楼梦》一知半解的人会说:“王夫人就是让袭人当娘娘的,所以少爷与丫鬟云雨很正常”。这观点极其可笑:
1、没人正式给袭人姨娘名分,姨娘是需要“封”的,贾赦欲娶鸳鸯时,邢夫人明确告诉大家,姨娘名分要有权的主子封的,前八十没任何人封袭人为姨娘,所以,她云雨就是偷试偷情。
2、王夫人绝不会暗中首肯宝玉与袭人云雨,在没名分情况下叫“霸占”,在宝婵与薛蟠云雨时说得非常明白:“有鼻子眼睛的也霸占了”。没名分云雨对公子是败德的污名。
3、王夫人最恨勾搭宝玉的人,金钏儿就是例子,伺候再多年犯了“淫”字,下场就是死。
因此,这个罪名袭人是背不起的,一旦吵到王夫人耳朵里,袭人将万劫不复,记得还有句话:“麝月秋纹都是袭人陶冶教育的”,也就是说,袭人倒了,与贾宝玉日常并不规矩的麝月碧痕等人,也必受连累,所以,袭人联合几个死党,欲致晴雯于死地。

大家仔细看会发现,撕扇子这一节,晴雯说得可是“你们”背地里干的事,这个“你们”可不是袭人一个人了。还记得宝玉给麝月篦头吗?晴雯见了说:“交杯盏没吃,就上了头了”。晴雯走后,宝玉说:“满屋子里,就她磨牙”。麝月忙给宝玉使眼色,意思是晴雯没走,结果不出所料,晴雯马上闯进来说:“我怎么磨牙了”。所以,晴雯不仅“偷听”,而且“磨牙”,尽管她是怡红院大丫头里唯一干净的,却反成为必须死的理由。
一池脏水里,绝容不下一件白色衣服,袭人也绝不能容一个知道自己所有把柄的人,自古以来,所有品德不好的人,一定联合同党,除掉品德好的那个人,加上晴雯口无遮拦,生怕传不出去,而四儿芳官等,有机会接近宝玉,可能也会知道宝玉袭人苟且之事,所以,一个也不能留。
宝玉奶娘李妈妈大骂袭人狐媚子,却从未骂过晴雯,就因为早看清了袭人本来面目。因此,袭人第一步就诱导李妈妈犯错,利用她嘴碎而且嘴馋的毛病儿,通过酥酪、豆腐皮儿包子、枫露茶几个事儿,把宝玉激怒,最终让她提前告老还乡。有人又说:“那是李妈妈自找的”,你回去翻书吧,每个细节曹公都交待清楚了,一步步诱导李妈妈入套儿,而心眼直的晴雯,还当了把“枪”。
除了李妈妈,就轮到了晴雯。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袭人主动出击自保,她不知道哪天晴雯会对谁说出自已丑事,所以先下手为强,刻不容缓地除掉晴雯,同时也干掉成为姨娘的最大竞争对手,一箭双雕。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晴雯的无心招来杀身之祸,而袭人在无声无息间,就一举灭掉死敌。
现实中,职场里,仍旧有许多晴雯与袭人,许多无心人往往毁在有心者手中,阴险的人往往手段高明,把人搞臭,打小报告,抓住时机,干掉对手而上位。
老实人往往信息不对称,有人天天打你小报告,你却一无所知无从辩解,那离死就不远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希望所有心思单纯的人自省吧,祸从口出,小人难防,知道越多,死得越快,当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