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持续波动的当下,江苏常州推出的一项购房政策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符合特定条件的购房者,能够获得政府提供的首付款补助。这一突破性举措,不仅为刚需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更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房地产市场政策走向的深入思考。
一.全球经济环境之关税大战冲击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中美关税大战的打响便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2024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顺差接近1 万亿美金,而美国在其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体量,这充分表明美国依旧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涵盖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等多个品类,从美国进口的则主要是农产品、能源、工业及科技产品等。在众多进口产品中,波音飞机、大豆、医疗设备等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不过,这些产品大多存在可替代选项,例如欧洲的空客飞机可替代波音飞机,德国的医疗设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
关税大战对国内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楼市层面,直接导致潜在购房群体集体陷入观望状态。人们普遍期望在经济形势更为明朗之后,再做出购房决策。相比之下,外贸行业从业者受到的冲击更为显著,即便从事的并非对美贸易,也难以置身事外。由于对美出口减少,竞争对手会纷纷寻求其他市场出路,进而加剧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使得外贸生意愈发艰难。这直接导致外贸企业从业者,特别是跨境电商从业者,在买房、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的意愿大幅降低。
从数据来看,我国外贸出口体量最大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四川、河南等经济大省。其中,广东的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其对美出口额在我国对美出口额中的占比高达16%。此次关税大战,无疑给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从对美外贸占比而言,山西省的占比最高,达到 28%,河南、四川的占比也均在 20% 以上。在出口额度较高的城市中,深圳、上海、苏州、宁波、东莞、金华名列前茅。以深圳为例,作为全球亚马逊店家最为集中、开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且美国买家在亚马逊平台的体量最大,因此深圳发往美国的货物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由此可见,关税大战对我国的经济大省和经济大市均构成了严峻挑战。不仅如此,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关税大战还会影响到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就业市场的不稳定,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
二.国内经济环境下的楼市困局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国内楼市和股市的走势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提振内需迫在眉睫。楼市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2025 年一季度,虽然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相对平稳,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量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修复态势,二手房成交也实现了明显增长,但整体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2025 年 1 - 2 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1.07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5.1%,销售额 1.03 万亿元,同比下降 2.6% 。尽管降幅相较于上年全年有所收窄,但市场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
从不同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吸引力,房地产市场相对较为稳定,但也面临着高房价与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北京,核心区域房价居高不下,而部分偏远郊区的配套设施又不完善,导致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二线城市则在积极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分化态势,一些具有产业优势和政策红利的城市,如合肥、武汉等,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而部分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则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更为严峻,人口外流现象较为普遍,住房库存积压严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各省政策纷纷出台助力楼市;
面对楼市困境,各省纷纷出台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以河南为例,2024 年 9 月 30 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 7 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住房消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增量供应、进一步优化存量、提高供应质量、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 6 个方面推出 20 条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取消商品住房限制政策,包括取消购房人资格审核、取消商品住房转让限制年限规定(有限制产权转让的除外)以及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这些政策旨在降低购房门槛,刺激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
在金融支持方面,河南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对于购房者,降低了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减轻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在控制增量供应上,合理规划土地出让节奏,避免过度供应导致市场失衡。在优化存量方面,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住房品质,盘活存量房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河南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三.常州地方做法及成效显著
在众多地方政策中,常州的“政府出首付” 政策尤为引人注目。根据常州的政策规定,无房户或住房面积小于 75 平米的居民,若购买面积小于 140 平米的新房,可获得总房款 15% 的政府补助,不过补助金额上限为 20 万。这意味着,购买总价小于 133 万的房子,首付款将由政府承担。当然,享受补贴的前提是购房者属于常州的低收入群体,且原本租房居住。以购买一套 100 万的房子为例,政府将补贴 15 万,购房者只需准备剩余的 85 万用于贷款。
为了防止政策被滥用,常州迅速出台补充规定,购房者在出售受补贴房屋时,需要偿还政府给予的补贴款项。这一举措既保障了政策的公平性,又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从市场反馈来看,该政策成效显著。一方面,极大地减轻了刚需一族的购房压力,满足了他们的住房需求,提升了在常州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市场需求,助力去库存。尤其是80 平米左右的刚需房,成为市场热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常州 4 月新房库存去化周期超 20 个月,而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望加快库存去化速度。同时,政策也展现了常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决心,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人才吸引的角度来看,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因为这一政策选择留在常州发展。他们在常州购房定居后,不仅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还带动了相关消费,如家居装修、家电购置等,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去库存方面,政策实施后,常州部分区域的新房销售量显著提升,一些原本滞销的楼盘也迎来了销售高峰,有效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四.政策推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如果常州这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无疑将对房地产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能够有力提振内需,缓解楼市下行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大规模的购房补贴可以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带动建材、家居、家电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政府财政资金的承受能力。购房补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确保资金的可持续性,成为政策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财政资金来源角度分析,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财政预算结构,加大对房地产补贴的倾斜力度,但这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资金投入,如教育、医疗等。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如发行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但这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此外,政策推广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地区差异,不同城市的房价水平、财政实力、住房供需状况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补贴标准和实施细则,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常州“政府出首付” 的购房政策,凭借其创新性与实效性,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这一政策的出现,不仅为刚需购房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更为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借鉴。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与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稳定、繁荣的新局面。
违反市场规律干预市场,报应来了就是无药可救的癌症晚期
卖了房就上当受骗。
房地产核爆炸,最终房子成灰。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全国为什么还在天天卖地盖新房,房子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远离市中心,你还担心什么,等着更低点的到来吧,100万贷款30年3.55利益要还70万,一辈子打工背负两套房去养一套房,还不能生病不能失业不能降薪,一个出现人房就全没了,高深的坑,只有房价低到怀疑人生,人生才能走进正轨
现在卖了房子,也许就是别人的底部
政府为刚需族带来极大方便。点赞!消化了库房,带动了消费。
忽悠,再忽悠。
降房价,降房价,怎么就是听不懂呢[得瑟][得瑟][得瑟]
无用
难道老百姓响应号召不炒不买又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