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难道终于妥协了吗?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白宫将设立紧急工作组,用以处理对华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危机。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在4月17日暗示,中美之间针锋相对的关税上调可能结束,他表示:自己不想让关税再提高了,因为人们不愿再购买商品了。
然而,始终没能接到中方电话的特朗普还扬言“要在一个月内和中国达成协议”,并十分自信的表示“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中方的“组合拳”反制下,难道美国真的“撑不住”了吗?
4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讨论成立跨部门工作组。
该工作组成员包括副总统万斯、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核心经济官员,以应对因对华加征关税引发的供应链危机。
此前,美方在短短两周内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34%提升至84%、145%,最终宣称部分商品面临245%的“天花板税率”。
这种“数字游戏”迅速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制造业成本飙升,特斯拉因零部件短缺被迫削减本土工厂30%产能,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出口暴跌。
更严峻的是,美国盟友纷纷“反水”:欧盟对美加征25%报复性关税,东南亚三国元首组团访华承接产业链转移,沙特甚至将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比例提升至40%。
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罕见释放缓和信号:他不希望关税继续上涨,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买了,他可能不会调高关税,甚至可能降低。
这与月初签署《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宣称“进入紧急状态”时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重启对华关税战以来,已累计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最高达145%的关税。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美方关税战已沦为“数字游戏”,中方“不愿打但不怕打”,若美方实质性侵害权益必将“奉陪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关税核爆”正在美国国内引发连锁反应。
在药品领域,美国约40%的原料药依赖中国,关税导致布洛芬、抗生素等药品价格飙升30%,部分医院被迫限量供应。
除此之外,美国农业的崩溃更加令特朗普政府难以承受。
随着美国大豆对华出口暴跌72%后,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库存积压,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抛售,部分州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农场破产潮。
其实关税战背后是中美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较量,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在关税冲击下暴露无遗:重建本土供应链需3-5年,且成本翻倍,57%企业因人力与成本问题拒绝回流。
反观中国,中芯国际7nm芯片良率突破90%,华为5G芯片自主化,北方华创刻蚀机打入台积电供应链,技术突破直接冲击美国科技霸权。
最关键的是,国际产业链也在加速“去美国化”:墨西哥凭借北美自贸协定成为制造业转移热点,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利用率达120%,而美国本土工厂陷入减产困境。
这种此消彼长,迫使美国白宫重新评估关税政策的实际效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特朗普释放缓和信号,但中美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仍低。
因为美方工作组尚未明确职责,且内部对华立场分裂,财政部长贝森特主张务实谈判,而贸易代表格里尔则坚持强硬路线。
这场关税战本质上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锁住”中国发展,但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速自身衰落。
反观中国正在以“双循环”为盾、以多边合作为矛,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同时这场博弈还揭示了一个现实:全球化时代,单边关税武器不仅难以压制中国,反而加速美国经济“内伤”暴露。
未来,真正决定胜负的或许不是关税数字,而是谁能更高效整合全球产业链、引领技术创新浪潮。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极目新闻2025年04月18日关于“美国‘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会对华降低税率,‘民众快消费不起了’”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04月18日关于“特朗普称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暗示不再继续提高对华关税!IMF总裁:美关税税率已达到‘几代人都没见过的水平’”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证券时报2025年04月18日关于“特朗普,发出最新暗示!”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2025年04月19日关于“白宫将成立工作组,特朗普称有望在1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