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己至此”!父母稳定的情绪,滋养自己,治愈他人

厚德生益 2025-04-15 02:58:12

最近,我偶然看到了一段视频:在地铁上,一对父母和他们的小孩。随着地铁即将到站,妈妈温柔地呼喊:“小虎,快下车了。”但爸爸和孩子似乎没听见,依然坐在车上。地铁门关上后,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给爸爸发了语音,再次提醒他。爸爸的回应依然温和:“哦,我以为是凤起路下车呢,原来是龙翔桥啊,那我下一站再换乘。”随后,他牵着儿子的手在下一站下车,去对面换乘。下车时,爸爸还安慰儿子:“没关系,只需三分钟。”

虽然事情很小,却深深触动了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平和。我不禁想象,如果换成自己,此时此刻会是怎样焦虑不安、怒火中烧,咆哮大喊。生活中,许多父母遇到突发情况时容易急躁、愤怒。然而,这种反应除了给孩子带来恐惧和焦虑,根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不妨学习这家三口,告诉自己和孩子:事已至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像一根紧绷的弦,而孩子们也会逐渐拥有幸福感、安全感,以及抵抗负面情绪的能力。

01事已至此,少说两句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它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持续时间过长而引发的极度不耐烦或反抗心理。因此,父母的批评越多,孩子的表现往往越差。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提到一个案例:有个孩子高考考了638分,离北大录取线只差30多分。尽管这个分数已经相当不错,但他的父母却不满意,指着孩子骂道:“你看,我一直让你小心,怎么就这么粗心!高考就这一回,机会就这么错过了!我们平时说的话你怎么就不听?”在父母的不断指责下,孩子最终崩溃,短短一周内便因巨大的压力患上了精神分裂。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在探索中成长的,难免会犯错。事已至此,如何面对犯错的孩子,考验着父母的智慧。有些父母选择用指责和抱怨筑起荆棘围栏,让孩子在“你真没用”的声浪中蜷缩成怯懦的刺猬;而另一些父母则以理解和接纳为基础,让孩子在错误中看到进步的微光。正如《小王子》中所说:“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跌入谷底,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网友@可可在北京上学时,与同学发生冲突,学校请了家长。父亲从1000多公里外赶来,却没有过多指责,而是安慰道:“要不是你打架,我还没机会来北京呢。好好上学,明天我去颐和园转转,别想太多。”简单的一句话,让可可铭记至今,后来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的调查显示,能够在冲突中保持“语言克制”的家庭,孩子成年后处理危机的能力比普通家庭高出47%。那些犯错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尖锐的指责,而是温暖的理解。当父母用理解替代训斥,用宽慰替代唠叨,孩子便能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学会乐观和从容应对。

02事已至此,先吃饭吧绘本画家蔡皋曾在《十三邀》中提到:“许多父母把晚餐变成了批斗会。”我对此深有体会。小时候,每当坐到餐桌前,父母就会对我进行思想教育:“这次考试怎么才考80分?一天到晚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又或者,“你们老师说你上课很少回答问题,这个性格要改,不要什么事都往后躲,知道吗?”久而久之,我对父母的说教产生了抵触,消化系统也变得敏感脆弱。许多父母都喜欢利用吃饭时间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结果往往是孩子不仅没吃好饭,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郑月娥曾在采访中提到:“我两个孩子小时候,从来没有请过一个工人,做饭都是我亲自来。我觉得这很重要,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在照顾他们。”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她几乎不会缺席孩子的一日三餐。在餐桌上,她会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们也会与她聊学校的趣事。通过餐桌,林郑月娥和孩子们了解彼此的近况,从而增进理解。她的长子林节思在采访中回忆:“妈妈做的饭菜很简单,但因为有妈妈陪着,吃着就特别香。”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更容易养成自信、乐于助人的性格,情绪也更加稳定。因为一起吃饭可以让孩子与家人交流,分享内心的体验,减少焦虑和孤独感。吃饭的时间越多,积极影响越明显。其实,讲道理的机会很多,不必在一顿饭上浪费时间。如果餐桌上只剩冷冰冰的说教,自然无法满足孩子对情感连接的需求,也难以培养出幸福感的孩子。相反,认真吃饭,和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滋养。

03事已至此,情绪置后我看过一个视频:在一家烧烤店,高峰时段,店主的12岁儿子也在帮忙端菜。结果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一盘菜。店主正在忙,但他没有对孩子发火,而是一步步教孩子该怎么做:“轩轩,快去道歉,再拿两瓶啤酒给客人,告诉他们是我们送的,让叔叔阿姨们再等等,实在不好意思了。”孩子照着父亲的话道歉、赔啤酒,清理地上的垃圾,接着又重新给客人端上了菜。事已至此,发泄情绪是本能,解决问题才是本事。

心理咨询师叶月幽曾分享过一次带孩子旅行的经历:她开车100多公里带着两个孩子去泡温泉,结果到达后,老大突然说忘带泳镜了。叶月幽心中冒出第一个念头:“我特意把游泳眼镜放在门口,还提醒你那么多次,你居然忘了,难道你没有一点责任心吗?没带活该,谁让你自己不记得。”但话还没说出口,小儿子就开始央求:“妈妈,给哥哥买一个吧,温泉这里有卖的,没有泳镜哥哥就不好玩了。”叶月幽想给老大一个教训,没同意,而是让两个孩子轮换用同一个泳镜。老大虽然嘴上没说,但始终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看到这一幕,叶月幽心里更气,心想:“好心带你们出来玩,花这么多钱,你们还不开心,真是小兔崽子白眼狼。”本就憋着火的她,看到柜台上泳镜的价格时,忍不住想脱口而出:“果然出来玩就是浪费钱,真是花钱买罪受。”但她突然意识到,这句话是以前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转念一想,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实在没必要因为一副泳镜而毁掉孩子的心情。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给老大买了一个泳镜,结果两个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叶月幽也很庆幸没有因为一时的情绪而毁掉这次精心策划的亲子旅行。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麻烦。如果我们总是以情绪为导向,很多小麻烦会变成大问题,最终一切都会滑向更糟糕的境地。智慧的父母与普通父母的区别在于,他们不会在发现问题后情绪失控,制造更多矛盾,而是第一时间带着孩子想办法解决。这样的父母能够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置后,有足够的容错率,不会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会学会冷静应对,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04我非常赞同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的一句话:“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人们带着这些想法,就会产生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和不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我们以为让自己痛苦的是问题本身,但实际上,真正制造痛苦的往往是我们对问题的态度。而一些家庭之所以幸福快乐,是因为他们把心态调整为松弛模式。一旦拥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态,允许一切发生,生活自然会顺畅。从今天开始,告诉自己,孩子的问题都是来丰富我、成就我的。如果暂时事与愿违,那一定是另有安排。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