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之后,“兵部高层”终于能够安然入睡了

厚德生益 2025-04-20 11:48:38

正统十四年,漠西瓦剌遭遇了灾荒。首领也先向宗主皇帝朱祁镇请求朝贡物资,却遭到拒绝。七月十一日,也先愤怒之下,率领部众突袭大同镇。明朝方面对此毫无防备,右参将吴浩慌忙迎战,却不敌也先,战死于猫儿庄。四天后,大同方面终于做出反应,由总督宋瑛率领左参将石亨、总兵朱冕及驸马都尉井源共计四万兵力,迅速驰援阳和口,以抵挡也先。双方兵力均为四万,战斗一开始,太监监军郭敬却插手搅局,导致明军惨败。总督宋瑛与总兵朱冕当场阵亡,石亨则凭借“脚底抹油”逃离战场,而郭敬则凭借高超的“装死”技巧,躲在草丛中保住了性命。边关被偷袭,几位将领战死,对“人才济济”的大明来说并不算稀奇。然而,朱祁镇心中难以释怀的是,成祖当年追击蒙古人直至蒙俄边境的斡难河,转眼间25年过去,局势却发生了180°的逆转,如今反被蒙古人打到家门口。朱祁镇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出征。

七月十五日,宋瑛与石亨一行人战败。七月十六日,朱祁镇不顾众议,亲率大军出征。一个月后,八月十五日,爆发了“土木堡事变”,朱祁镇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御驾亲征”中被俘的皇帝。关于“土木堡事变”是否为阴谋,难以定论。我们挑几个细节,简单分析事件前后的经过,大家自行判断。

参与土木堡事变的明军人数一直是个谜。主流说法为五十万明军,显然不切实际。土木堡事变的明军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京师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二是宣府常驻兵,三是大同常驻兵。宣府和大同的满员建制为六万兵力,两镇合计为十二万,扣除右参将吴浩、总督宋瑛在“猫儿庄”和“阳和口”折损的五万人,边兵数量至少有六至七万。再加上朱祁镇带出的十四万京师营,明朝兵力应在二十万左右。然而,结果却是皇帝坐镇,名将云集,二十万明朝精锐“一夜成盒”。损失程度不亚于一场灭国级的战争,太师张辅、泰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五十二位大员在此交代。

在武备方面,明军同样损失惨重。也先收获了头盔九千八百只、铠甲五千二百副、枪铳三万三千六百支、圆牌二百九十面、弓箭四十四万枝、火药十八桶、大炮八百门。论智力与火力,这支代表了当时明朝最高水平的“顶配”天团,竟然稀里糊涂地败给了也先的四万骑兵。这场黑天鹅事件,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土木堡事变”只是诡异的开始,更加离奇的事件接踵而至。一个月后,瓦剌分兵三路进攻明朝京师,爆发了“名震千古”的“京师保卫战”。于谦与石亨一战成名。各位知音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同样是四万瓦剌骑兵,在“原始”装备下,竟打败了明朝当时最精锐的部队。然而,在装备了缴获明朝先进武器后,却败给了于谦临时从民间征募而来的二十万“游兵散勇”。当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山东、南直隶、备倭军士宜选精壮者四千五百人,江北直隶、北直隶运粮官军三万六千人,宜俱取赴京操练。这该如何解释呢?要么,明朝的先进装备是“糖衣炮弹”,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腐蚀了瓦剌骑兵的战斗意志;要么,也先真的是“叩门”送还皇上,根本不想与朝廷交战。

至于朱祁镇在“留蒙”期间的生活则更加有趣。也先与弟弟伯颜帖木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陪着朱祁镇吃烧烤、喝马奶酒、练骑射。哪里是当俘虏,简直是在度假,体验草原生活。一年后,孙太后在家愁得焦头烂额,终于凑齐了一笔钱财,派出大明第一谈判高手杨善去瓦剌赎回宝贝儿子时,也先竟然分文不取,把朱祁镇毫厘不差地送回明朝。从1449年八月十五被俘,到1450年八月十五归国。这一年中,明朝发生了“土木堡事变、京师保卫战、英宗归国”三件大事。无论是单独看,还是串联起来看,均无一点正常。“土木堡事变”输得稀奇古怪,“京师保卫战”赢得莫名其妙。皇帝被俘时措手不及,归还皇帝时却一分不要。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先不说明朝是如何失败的,也先又是如何获胜的。也先“费事吧啦”地抓住了皇帝,替明朝养得白白胖胖的,竟然一分不要地送回去,他究竟图什么?

这一疑问在当时,已有调查。景泰四年,锦衣卫小旗聂忠曾给朱祁钰上了一份密奏,阐述了土木堡事变的疑点。十四年,太上皇帝亲征胡寇,回至土木时,起营之际,忽然南坡有明盔明甲的人马来迎,疑似勇士哨马,未作准备,遂至败军陷驾。这段话表明,是一支穿着“明盔明甲”的队伍偷袭了朱祁镇所在的中军大营。这支队伍是谁?假设是瓦剌假扮的。第一,也先从哪里弄来的明军铠甲?凭瓦剌当时的生产水平,绝对无法铸造出明军这种高级铠甲。第二,除了标志性铠甲,明军的小旗官头上会有一杆旗,每支队伍所用的旗帜不同,用来区分“番号”。瓦剌如何知道明军派出的探马具体是哪个“番号”?第三,看看当时瓦剌的位置(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虏所据)。明军与瓦剌相隔十五里,瓦剌在南,明军在北。敌人在南边,从南边来了一支队伍偷袭朱祁镇大营,明军的警觉性如此之差吗?第四,探马出去收集情报,回营进门时,明军不会与他们交流“暗号”吗?综合以上四条。如果瓦剌想蒙骗过关,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复刻出明军派出探马一模一样的“番号、旗帜、口令”。凭蒙古当时的文化水平,能做到吗?

说到这里,至于是谁偷袭了朱祁镇的大营,只能由各位自由发挥想象。最后一点,“土木堡事变”是“甲申事变”之外,明朝历史上第二轰动的大事件,其具体损失程度,居然在当时的正规文献资料中找不到详细记载。连明军参战人数这种基本数据,大多都是后人凭推测得出的。为什么会这样?反常必有妖啊。想必,此战之后,兵部的高层们终于可以安然入睡了。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5-04-20 18:10

    明庭早有防备,至少在一个月前,就派各位大员在大同各地练兵,而且把应该结束值守的番军紧急派往大同宣府。朱冕宋瑛则是负责大同宣府地区防御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一个太监根本不可能干涉他们做出的军事决定,他们也根本不可能有五万人那么多出门野战。就这些,还都是明史的官方记录,更不提实录了。所以,没有所谓的军事演习,因为朱祁镇王振早就知道对方的大致兵力,进攻方向等等,不存在所谓王振靠皇权任意妄为的可能性,所以被坑是几乎肯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