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灶台到北京公寓:一锅白粥如何煮透二十年光阴

小幸福情感 2025-04-13 05:49:27

情感美文《时间煮雨,回忆成粥》

清晨六点,窗外的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夜。我站在老式公寓的厨房里,看着铝锅里的白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水汽在玻璃窗上凝成一片雾。这是母亲教我的煮粥方法——米要提前泡半小时,水开后转小火,时不时用木勺顺时针搅动。她说这样煮出来的粥才会绵密,像岁月沉淀后的感情。

木勺触碰锅底的触感让我想起老家的灶台。那时每逢雨天,母亲必定煮粥,父亲就坐在灶膛前添柴。火光照亮他额角的汗珠,而我和妹妹趴在方桌上写作业,铅笔沙沙声和雨声混在一起。如今那口铁锅早已生锈,灶台也拆了改建,只有雨打屋檐的声音,穿越二十年的光阴,在此刻与京城公寓窗外的雨声重合。

粥快好时,我撒了一把干贝丝。这是后来养成的习惯。第一次吃加干贝的粥是在大学宿舍,下铺的广东姑娘用违章电器煮的。她总说"粥水要绵,配料要鲜",就像她那段无疾而终的异地恋——用每月一封信熬煮,最后却败给了一张第三者照片。毕业那年她把电煮锅留给我,如今锅底已经烧黑了一块,像某些永远无法修复的伤痕。

窗外的雨势渐小,粥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我舀起一勺,热气模糊了眼镜片。突然想起前年冬天,他发烧时我连夜熬的那锅皮蛋瘦肉粥。他捧着碗的手在发抖,却笑着说这是吃过最暖的粥。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手机里存着去上海的机票信息,而粥的余温还未散尽,玄关处就少了一双拖鞋。

餐桌上的手机亮起,母亲发来语音:"老家连续暴雨,你爸年轻时修的排水沟又堵了。"背景音里是父亲用方言抱怨的声音。我突然鼻酸——那些以为遗忘的细节,原来都藏在味蕾里。就像此刻嘴里的粥,分明是北方的米,却尝出南方的咸涩。

午后雨停了,我带着保温桶去医院看住院的同事。推开病房门时,她正望着窗外发呆。保温桶旋开的瞬间,她眼圈突然红了:"跟我妈煮的味道好像。"我们沉默地分食那锅粥,听她讲母亲如何在化疗期间,坚持每天给她熬不同的粥。最后一口粥见底时,窗外的云层裂开一道光,她突然小声说:"现在终于学会煮粥了,可是想送的人已经不在了。"

回家的路上经过菜市场,卖杂粮的摊主硬塞给我一小包陈皮:"煮粥时放点,开胃。"皱纹里夹着风霜的女人笑得爽朗,"我家那口子走了十年,就靠这个法子多吃半碗饭。"我道谢时发现她案板上摆着两个碗,其中一只边缘有缺口,却擦得锃亮。

傍晚又下起雨,我把剩下的粥重新加热。这一次加了陈皮,香气变得复杂起来。电视机里放着过时的爱情片,女主角说:"有些味道,是为了记住;有些记住,是为了忘记。"勺子碰到碗壁的脆响让我想起童年时打碎的青花碗,母亲当时叹了口气,却把最大块的粥盛给了我。

临睡前查看天气预报,明天依旧有雨。我泡好新的米,这次多抓了一把红豆。水龙头滴答的声音像老式挂钟,让我想起祖母说的——红豆最相思,要煮到开花才好。此刻窗外的雨声渐密,仿佛千万条银线把往事缝进夜色。我知道明天醒来时,又会有一锅新的粥,在时间里慢慢熬煮着旧的回忆。

就像人生,总要经历无数场雨,才能把那些潮湿的记忆,熬成可以下咽的温柔。[全文完]

0 阅读:2

小幸福情感

简介:我从未拥有过你,却感觉失去了千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