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施压!要求墨西哥对中美“划清界限”,需在中美间选边站?

鸿儒看商业 2025-04-17 04:45:08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单方面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战。

那时,墨西哥意外成为受益方,众多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纷纷寻求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出去。墨西哥因具备价格实惠的劳动力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与美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关键优势,被这些企业视为理想的生产转移目的地。

随着特朗普有可能开启第二个任期,局势风云突变,原本因贸易战而利好墨西哥的逻辑逐渐瓦解。

中国企业对墨西哥的青睐程度超过了其他国家的企业,大量资金涌入墨西哥,中国对墨西哥的投资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特朗普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曾扬言,除非墨西哥能够有效阻止移民和毒品非法跨越边境进入美国,否则他一旦上任,将在“第一天”就对墨西哥输美产品加征25%的高额关税。

特朗普坚信,部分中国企业利用墨西哥作为进入美国市场的免关税通道,这种无端的揣测和强硬的态度,极有可能导致《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USMCA)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实际上,美国两党对中国在墨西哥的商业活动的担忧由来已久。

早在2019年,美国官员就对中国出口商的行为表示忧虑,他们认为中国出口商将墨西哥当作进入美国市场的捷径,特别是在钢铁和铝产品领域。

不过,墨西哥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对从中国进口的金属产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实施“熔炼和浇铸”规则,明确要求钢铁产品在出口到美国之前,必须在墨西哥进行“实质性加工”。

经过这些举措,那种将中国进口产品重新贴上“墨西哥制造”标签,再出口到美国的欺诈行为已经很少见。

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组装或制造产品并销往美国的现象。

此类情况大量存在,2023年,墨西哥在商品出口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一举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02年,墨西哥对美国出口商品中,中国零部件的价值占比尚不足5%,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飙升至21%。

电动汽车(EV)生产领域,成为当前贸易争议的焦点。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电动汽车通常价格低于美国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且在质量上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今年9月,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将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0%,若没有这一关税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势必会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高额关税并不适用于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

特朗普宣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美墨边境以南建造“巨型”工厂,经证实,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目前,仅有一家中国合资企业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市场生产电动汽车。

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虽曾计划在墨西哥建造一家工厂,预计每年生产15万辆汽车,但截至目前,该项目尚未落地实施。

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环节。

2018年,仅有8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墨西哥开展业务,到2023年底,这一数字至少增长至20家。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涵盖汽车内饰件、电池外壳,以及辅助驾驶软件等高科技产品。

许多在墨西哥生产并使用了中国零部件的汽车,满足《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中关于一辆汽车必须有75%在墨西哥生产(无论是否由中国公司生产)才能享受自由贸易的规定。

然而,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约书亚・梅尔策指出,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合法与否已不再是关键因素,“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容忍度正持续下降”,任何与中国相关的事物都可能受到无端质疑。

前墨西哥驻华大使豪尔赫・瓜哈尔多形象地表示:

“如今,‘中国创造’如同过去的‘中国制造’一样,都成为被无端质疑的对象。”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墨中研究中心负责人恩里克·杜赛尔·彼得斯指出,当前《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所保障的自由贸易,已在很大程度上屈从于美国对中国的担忧。这一问题犹如笼罩在协定上空的阴霾,给2026年对该协定的审查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特朗普提名的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警告称:

“中国正在“肆无忌惮地利用墨西哥作为中间跳板”,并且“操纵了《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

加拿大的部分政客甚至提议将墨西哥排除在《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之外,转而起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墨西哥官员对美国针对中国在墨西哥投资的关注表示不满,认为这一行为存在虚伪性。

与中国每年对美国投资的庞大数额相比,中国对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相对较小。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中国对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势头强劲,而对美国的投资却呈下降趋势。研究机构荣鼎集团的研究显示,墨西哥官方的外国直接投资数据严重低估了中国在墨投资规模,实际数据约为官方数据的6倍。

自2013年以来,中国在墨西哥的累计投资已达130亿美元。一位北美外交官直言,墨西哥正在为其“未能及时洞察局势变化”付出代价。

面对这一复杂严峻的形势,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欣鲍姆迅速做出反应。

她领导的政府积极采取行动,试图讨好北方邻国美国。

一方面,成立了与美国和加拿大类似的外国投资审查机构;

另一方面,计划用本国生产的零部件替代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明确表示,墨西哥必须尽快开展微芯片和锂电池的生产。

一系列目的讨好特朗普的措施接连出台。

墨西哥经济部官员路易斯・罗森多・古铁雷斯强调:

“墨西哥希望与加拿大和美国紧密合作,成为一个团队。”

然而,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认为,目前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严重脱离了贸易的复杂现实。在墨西哥的外国公司中,美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公司的出口额占墨西哥对美国出口总额的70%。像通用汽车和福特等美国汽车制造商,早已将中国公司纳入其供应链体系,甚至有部分美国公司积极鼓励中国供应商在墨西哥设立工厂。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并非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还依赖于有效的激励措施。墨西哥政府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像美国那样为国内芯片和电池生产提供丰厚的补贴。

而且,部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除中国外难以找到其他可靠的供应来源。

此外,墨西哥还面临着另一个潜在风险。

早在21世纪初,墨西哥在对美国的出口竞争中就曾输给中国。

华盛顿智库美洲对话组织的玛格丽特・迈尔斯指出,如果中国公司在北美供应链中逐渐取代墨西哥公司,墨西哥将再次遭受经济损失。

在这一点上,美国和墨西哥官员达成了共识。

如何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平衡各方利益,维护自身经济发展,成为墨西哥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而《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的未来走向,以及墨西哥在北美供应链中的地位,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墨西哥经济的发展前景。

2 阅读:34

鸿儒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