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1个儿子好,还是2个儿子好?
其实,儿子一个也好,两个也罢,日子过得是不是顺心,有不少门道。
一:一个儿子的好,责任清、心不散
我一朋友说,爷爷奶奶就他爸一个儿子,也幸亏只有这一个。
因为他爸爸,有点“混”,还懒。
他爸爸在年轻力壮的年纪,就打一个月工、休息一个月,勉强能糊住家里的开支。
但想要供朋友上学,还差得远。这就导致,妈妈不得不努力上班,攒钱供他读书。
由于懒,所以对于供养爷爷,爸爸是不情愿的。但没办法,谁叫他没有兄弟姐妹呢?
所以,爷爷奶奶一直跟着他们生活。
爷爷奶奶生病了,妈妈忙,爸爸不去上班,就得给他们洗衣做饭。爷爷奶奶腿脚不利索,爸爸就得忙前忙后照顾。
爸爸经常跟爷爷奶奶抱怨:“当年咋就不给我生个兄弟姐妹呢?也好帮我分担啊。”
朋友知道,爸爸幸亏没有兄弟姐妹。因为一旦有人分担,爸爸肯定会耍赖不管。
但爸爸是独生子,懒是懒了点,还不至于没良心。所以,照顾爷爷奶奶的事,再不情愿,他也得咬牙扛着。
这就是一个儿子的好处——责任分明。
这个家、这份孝,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他不躲,也没处躲。
所以,一个儿子的家庭,不管有心没心,在照顾父母这件事上,儿子都义不容辞。
二:可一个儿子,也不是没有难处
有的独生子,像朋友爸爸那样,有些“混”。但有些独生子,还是很孝顺、体贴的。
我们村赵婶也是一个儿子,儿子很有出息,考名牌大学,毕业进大公司。平时衣服、礼物没少给赵婶买。
赵婶一提到儿子,就赞不绝口。
但说到底,人只有一张嘴、一双腿。
这个孩子再孝顺,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有时候真的分身乏术。
去年她摔了一跤,在家躺了四、五天没人知道。
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平时工作也忙,回来一趟不容易。
他们偶尔打个电话,赵婶也说“没事没事”。
后来还是邻居觉得不对劲,将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再晚两天就感染了。
邻居劝她:“别什么事都自己扛,叫你儿子回来照顾你。”
赵婶却说:“算了不要紧,他们年轻人不容易,不要去打扰他们。”
一个儿子的家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出了事,只能靠一个人顶着。万一儿子一家在外地,工作又不好抽身,老人就真是孤零零的。
若有2个儿子,这个没有空,还能指望另一个。
三:两个儿子的好,互相照应
我一姑姑家,就有两个儿子。
俩孩子从小感情不错,虽然后来各自成家,但赡养父母,他们总是轮着来。
姑父前年得了个小病,要去县里复查好几次。
大儿子每次请假陪着去,小儿子出钱帮忙请护工。两人互相有个商量,也算和和气气。
有一次,姑父住院,大儿子守夜,小儿子负责白天,晚上媳妇还轮流炖汤送饭。
病房里其他人都羡慕,说:“你这算是福气命,俩儿子都顶事儿。”
兄弟两个,不推事儿。遇到事不慌,有人商量,有人顶上。
责任分摊、压力分摊,不至于所有的事都落在一个人头上,他们也相对轻松一些。
四:但两个儿子,也可能麻烦更多
两个儿子,若遇到齐心的,那父母是真有福气。
若遇到不齐心的,像我婶婶家的情况,那就只能叹气。
我一婶婶,就是俩儿子,他们也是轮流照顾婶婶。
婶婶前段时间不舒服,打电话叫大儿子,大儿子说:“我这刚出差,回不来。”
又叫小儿子,小儿子说:“妈你怎么不跟哥说?我这边孩子要考试,我抽不出时间啊。”
原来,两兄弟早就说好了,轮流管老人,一个月一个人。
结果一个说“上个月才管的”,另一个说“我现在没空”。
老太太就这么拖了几天,自己颤颤巍巍去了医院。
有时候,不一定是孩子不孝,而是人多了,心也杂了。
一个觉得“不是还有个弟弟吗”,另一个也觉得“我哥条件比我好多了,他应该多承担些”。
一来二去,老人就成了推来推去的包袱。
她后来自己说:“还不如没那么多孩子,起码知道靠谁。”
五:养儿子的关键
听了这么多事,我才明白,其实一个也好,两个也罢,都不是决定父母晚年过得好不好的根本。
关键有三样:
①孩子得教得好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懂得感恩,就算只有一个,也比十个白眼狼强。
两个孩子,若是各过各的,心不在一处,再多也没用。
②老人自己要早打算
虽然话不好听,但父母,这女的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
我们年轻时,有能力就多攒点积蓄,别到了老了,什么都要求人。
③亲情要维系
我们别觉得孩子大了,管不了他了。平常多走动,多打打电话,感情常常走,就不容易疏远。
所以,一个儿子也好,两个儿子也好,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有没有人惦记你,有没有人心疼你。再有就是,自己有没有不求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