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绰号,但你可以证明为何这个绰号属于你。
阿曼德·杜普兰蒂斯年幼时就被一位家庭朋友昵称为“蒙德”——意大利语中的“世界”。如今24岁的他已经无数次征服了撑杆跳高界,这个称号可谓名副其实。
2024年3月,他斩获了个人的第四个世界冠军头衔(2022年室内和室外;2023年室外;2024年室内),而在6月,他又将第四个欧洲冠军头衔收入囊中(2018年、2022年和2024年室外,以及2021年室内)。
在巴黎奥运会上,杜普兰蒂斯是夺取金牌的最大热门人选。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他就已经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只要他再次跳出佳绩,就将成为继1956年的鲍勃·理查兹(美国)之后,首位蝉联奥运会撑杆跳高冠军的男选手。
杜普兰蒂斯之于撑杆跳高,就如同尤赛恩·博尔特之于短跑,迈克尔·菲尔普斯之于游泳,西蒙·拜尔斯之于体操。这是一个属于杜普兰蒂斯的时代。

2020年2月,他在波兰创下了6.17米的个人首个世界纪录。仅仅一周后,他就在格拉斯哥将这一纪录提高了1厘米。幸运的是,当时杜普兰蒂斯身在欧洲,而非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的家中。因为直到那年11月,他才年满21岁,否则他都没法开香槟庆祝了。
此后,他又六次刷新世界纪录,每次都是将成绩提高1厘米。就在三个月前,杜普兰蒂斯在中国的一场比赛中跳出了6.24米的高度,创下了本赛季的室外赛首秀纪录。在其他项目中,这样的成绩或许会引发人们关于兴奋剂使用的质疑和议论,但在撑杆跳高界,这只是“蒙德”的常规操作。
毕竟,在迄今为止的189次6米以上高度的跳跃中,杜普兰蒂斯一人就占据了61次。史上十次最佳跳跃成绩中,有九次都是由他创造的,唯一一次例外是雷诺·拉维勒尼在2014年跳出的6.16米。杜普兰蒂斯不断突破极限的同时,也以自己的高水平发挥和稳定性为傲。自2022年初以来,他只在三场比赛中失利,而自2023年7月起,他已经豪取17连胜。在2022年起的50场比赛中,他有36次都越过了6米的高度,其中包括今年迄今为止的11场比赛中的8次。
2023年4月,杜普兰蒂斯曾作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SU,他的母校)的校友,参加了该校的一档名为《老虎赢了》的播客节目。节目中,他被问及上一次失利是何时,他回答道:“2019年,我大学最后一年。”那年6月,他在NCAA决赛中获得亚军;8月,在钻石联赛总决赛中名列第二;10月,又在世锦赛上屈居第二。而这些失利都激发了他的斗志。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也就是2020年,他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13厘米(从6.05米提升至6.18米)。

2000年,学者弗朗索瓦·加涅更新了自己的《资优与天才差异化模型》。该模型认为,那些拥有天赋的人需要运气、个人品质和适当环境的结合,才能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才能。
而杜普兰蒂斯堪称这一理论的最佳代言人。他出身于运动世家:父亲格雷格曾是美国优秀的撑杆跳高运动员,而来自瑞典的母亲海伦娜则曾是国际级的七项全能选手和排球运动员。杜普兰蒂斯之所以代表瑞典而非美国参赛,正是源于他的母亲。时至今日,他的父母仍然担任着他的教练。
蒙德还有两位哥哥,他们也曾在撑杆跳高项目中达到一定水平。他从小就在自家后院练习撑杆跳高,至今仍保持着7至12岁所有年龄组的世界纪录。这固然是一段体育童话,但将其视为杜普兰蒂斯成功的唯一解释,则未免过于简化。事实上,生物力学才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大卫·杨解释说,优秀的撑杆跳高运动员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世界级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跳远运动员的能力、体操运动员的敏捷性以及芭蕾舞演员的柔韧性。”
朴茨茅斯大学的生物力学高级讲师克里斯·米尔斯向媒体详细阐述了这一点:“一次出色的跳跃需要熟练掌握各个阶段。就杜普兰蒂斯而言,他并非只在某一环节表现出色。”
“快速的助跑是关键,因为这最终会决定握杆的高度(即运动员手握撑杆的位置)。握杆越高,跳得也就越高,”米尔斯说道,“蒙德的助跑速度在所有选手中名列前茅,而且他的握杆位置也很高。”
米尔斯的话与今年夏天美国撑杆跳高运动员KC·莱特富特对杜普兰蒂斯的评价不谋而合:“他在跑道上跑得太快了。他比我们所有人都快得多。在撑杆跳高中,速度就等于高度。”
以撑杆跳高的标准来看,身高1.79米的杜普兰蒂斯算是小个子,他的身材更接近于身高1.78米的拉维勒尼,而非身高1.96米的美国选手克里斯·尼尔森。高中时期,他曾在顺风0.1米/秒的情况下跑出过10.57秒的百米成绩,跳远也达到了7.15米。
在2022年布鲁塞尔钻石联赛新闻发布会上,当被牙买加短跑名将、历史上获得全球女子短跑冠军头衔最多的谢莉-安·弗雷泽-普莱斯问及自己能跑多快时,他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说,他会赢过她,但没有给出具体时间。
米尔斯提到,助跑通常包含“14至20步”。而杜普兰蒂斯的助跑距离特别远,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加速。他那包含20步的助跑(撑杆跳高选手以两步为一跃计算步数,因此实际是10跃),总长达到45米。
米尔斯还解释了“插杆阶段”,即杜普兰蒂斯将撑杆放下并插入跳高架的这一过程。跳高架的插杆坑仅“20厘米深,60厘米宽”,前端较宽,底部则渐窄并向下倾斜。
撑杆击中起踏板后会滑至插杆坑后端,并在到达一个“凹槽”时停下。这个位于插杆坑后端的矩形凹槽为撑杆提供了移动和弯曲的空间,使其能在触及后壁时发生形变。杜普兰蒂斯表示,自己成功的一大要素就是能对撑杆的形变做出反应。
撑杆跳高选手需要“确保在准确起跳位置达到最大起跳高度,方法是在起跳时尽量向上伸展。起跳前的准备和起跳位置的选定对于将助跑速度及其动能转化为撑杆的应变能来说至关重要,”米尔斯解释道。

作为一名右撇子撑杆跳高选手,杜普兰蒂斯用右手握住撑杆顶端,掌心朝上;左手则握住撑杆较低的位置,掌心朝下。因此,他会用左腿起跳(如上文图片序列中的第一张所示),起跳时左腿保持伸直状态(如第二张图片所示)。
紧接着,许多动作都会在眨眼间完成。“起跳后,撑杆跳高选手会通过双手对撑杆施加力量,使其向前朝横杆方向弯曲,”米尔斯说道。
“一旦撑杆跳高选手的身体越过撑杆的‘弦线’(即撑杆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假想连线),任务就变成了以右手(杜普兰蒂斯的惯用手)为轴,使全身旋转,”米尔斯解释道,“选手必须尽快呈倒立姿势(如第三张图片所示),以确保在撑杆开始回弹时,自己能够处于最佳位置。”

与其他撑杆跳高选手相比,杜普兰蒂斯能更快地进入倒立姿势,看起来就像是以“炮弹式入水”的姿势跳入游泳池一样。他的左腿由伸直状态变为弯曲,跟随起跳时弯曲的右腿,并向胸部摆动。
米尔斯表示,是杜普兰蒂斯“在撑杆上的时机把握,以及将撑杆中的能量转移到自己身上的能力,使他达到了其他运动员难以企及的高度”。
想象一下一个被压缩的弹簧。“撑杆中积蓄的应变能会被释放出来,同时运动员会沿着作用线拉动撑杆,以在保持足够水平速度的情况下,最大化垂直速度,”米尔斯说道。
当撑杆恢复笔直时,双腿会迅速向上弹起。如果说前面的过程像是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那么此时的杜普兰蒂斯就变得半像体操运动员,半像芭蕾舞演员了。尼尔森曾经说过:“蒙德完美地融合了力量、技巧与速度。”
在伸展阶段,“撑杆跳高选手会进行半转体,随后以倒V字形(即“倒立”姿势)越过横杆,”米尔斯介绍道。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当双脚越过横杆时,杜普兰蒂斯的左手会离开撑杆;而在双脚即将落地之前,他会用右手将撑杆推开。在双脚落地、身体其余部分随之下落的过程中,他会迅速将胸部和双臂从横杆处甩开。
他的跳跃从不缺乏高度,这也证明了他的速度之快。当他失误时,通常是因为角度出现偏差,导致身体碰到横杆,例如双腿或胸部(参见他在202年东京奥运会上的6.19米尝试)。
今年年初,在格拉斯哥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上,就发生了这样一幕。当然,杜普兰蒂斯最终夺冠,但他并未一次过关,在5.85米的高度尝试了三次,5.95米尝试了两次,6.05米又尝试了三次才最终获胜。他说,这是他“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场比赛”。即便按照他的标准来看,这并非他的最佳状态,但杜普兰蒂斯仍然夺得金牌,并三次尝试打破世界纪录。

杜普兰蒂斯实力出众,以至于他现在可以直接晋级到更高的高度。这无疑是一场心理耐力测试。在六月的(室外)欧洲锦标赛中,杜普兰蒂斯以6.10米的成绩夺冠,并创下锦标赛纪录。他从5.65米开始,一次过关,一直跳到他获胜的高度6.05米。他的第一次和第五次跳跃之间相隔了2小时27分钟。在这期间,杜普兰蒂斯躺在他的泡沫轴上休息。
这一切意味着他最终要参加两场竞赛:首先要击败所有其他选手,然后才能向世界纪录发起挑战。其他人可能会从他们的竞赛获胜高度逐渐提高到世界纪录,但杜普兰蒂斯却是直奔世界纪录而去。这完全颠覆了身体和心理需求,因为他必须准备好在短时间内连续跳跃更高的高度。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选手,意味着你很难找到其他运动员来寻求指导和灵感。杜普兰蒂斯每周进行四次短跑训练,只跳一次,部分原因是他的技术基础非常扎实,主要原因则是在这样的高度反复跳跃对身体消耗很大。当他跳跃时,他会在赛道上待上几个小时,即使训练本身只有45分钟,但热身和放松过程既漫长又复杂。他仍然不喜欢举重。
杜普兰蒂斯本应更加傲慢。他承认自己赢得了所有比赛,打破了所有纪录,而不是自夸。他在比赛中对同伴运动员的支持掩盖了他的成功。杜普兰蒂斯赢得优雅。在巴黎,将很少有更可预测的比赛可看,但稍显矛盾的是,也很少有更具观赏性的比赛。
蒙德再次登上了世界舞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