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温州龙港万宝路旁的充电站内,一名网约车司机被发现在车内失去生命体征。
周边群众发现异常后报警,警方迅速到场处置,现场拉起警戒线,但司机死亡的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调查。
这让我们不得不再度将视线聚焦于网约车司机群体上,近年来,已经有N起进入公众视野的网约车司机猝死事件,充电桩闪烁的绿灯下,照见的是整个行业的疲惫与困境。
类似的悲剧并不鲜见,疲劳驾驶的隐患也早已显露。有司机在接单途中闭眼开车,车辆失控撞向路边,有司机连续接单24天后倒在方向盘上,有司机在接单途中闭眼后再未醒来。
平台后台数据显示,部分司机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极端情况下甚至接近20小时。
一位车主曾无奈表示:“单价越来越低,流水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磨,得还上租金扣除生活开销还能有盈余实在是天方夜谭,只能压缩休息时间,趁着充电间隙眯一会儿。”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与收入的不确定性,让许多人被迫在健康与生计间挣扎。
更现实的矛盾在于责任归属。多数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之间仅存在“合作关系”,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导致猝死事件后家属维权举步维艰。尽管有平台提出“人道主义援助”,但与家属主张的工伤赔偿往往存在巨大差距。
某法律从业者指出:“算法优化接单效率保障司机收入的同时,也应同步建立健康预警机制。”但目前这类措施仍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
监管层面近年来虽多次强调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但具体政策落地尚需时日。部分城市试点推行强制休息提醒、接单时长限制等措施,却因司机担忧影响收入而遭遇执行阻力。
充电站里渐凉的咖啡、仪表盘上跳动的计时数字,无声诉说着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现状。当车轮停止转动的那一刻,留下的不仅是家庭破碎的悲痛,更是整个社会亟需解答的命题。
滴滴的算法工程师绝对是杀人凶手
很多兄弟想趁着充电眯一会,就再也没醒过来……
这些账一定要记着,都要算在这些吸血鬼身上
52岁的大叔,去年经营了22年厂子结束了,茫然不知所措融入了失业大军。单经想加入网约车行列,仔细了解后只能放弃!真怕钱没挣多少倒把人搭上,算了,小命要紧![汗]
说真的晚上睡6小时都觉得不够更别说睡更少的时间[捂脸哭]
行业乱象 该管管了 时间长了 大家都有怨气
很悲哀,为了生存,给资本卖命,献出生命,
都说了强制执行五天八小时,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不要说没钱活不下去,非洲人东南亚人更加穷,别人也不会加班加点。网约车送外卖完全是国人自己卷起来的,之前单价高,没日没夜的干,甚至有人带被子在车上。所以是人心不足,赚一万还想赚两万。
在资本面前这就是死只蚂蚁!!没一个部门出来给司机公道
死得。。。。。。。
资本家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大数据是怎么把底层人民算得更准更精,算得你一点不剩。知道网约车司机要收车了,又给你一个大单,一天都没有的大单,到半夜十二点有了,跑离你回家的路线,又得继续熬上一两个小时。工时费越来越低,时间越来越长!!!等到网约车司机死得更多才会有人关注,不然不会有人关心这群体...
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人口太多。。
太极巴哀求了。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