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相继平定,和平曙光降临│1246

青禾谈历史 2025-02-20 09:44:58
李怀光在军中的威望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高,对自己控制地域的掌控力,也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强,因而,发动叛乱之后,不管是军中还是地方,不断有将士或投降朝廷,或投奔他处,更有忠心于朝廷的将领,斩杀跟随他反叛的将士,然后接受朝廷指挥,直接参与到平灭他的队伍中。 长安城中的朱泚,和李怀光之间的关系也很有趣。 开始的时候,李怀光麾下兵强马壮,又挟朝廷大势而来,朱泚对他既敬又畏。为了拉拢李怀光,朱泚每次给李怀光写信,都以兄长相称,约定二人分别在关中称帝,永远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可是等到李怀光发动叛乱之后,眼见其麾下将士多有背叛者,实力远不如之前强大,朱泚的态度立刻变了,开始以皇帝对臣子的口吻给李怀光下达诏书,并且还想征调李怀光的兵马,听从自己指挥。 李怀光恼怒不已却无可奈何。已经发动叛乱,皇帝都被自己逼迫的再次逃亡,想回头可没那么容易。当然,李怀光也不可能听任朱泚摆布。眼见朱泚无法作为依靠,李晟的大军又在身侧虎视眈眈,自己反叛后粮草供应又无法解决,李怀光索性纵兵将周围郡县劫掠的干干净净后,率军退回河中固守,待机而动。 此时的唐德宗,已经逃到梁州,暂时安定下来。 李怀光叛军离开,李晟联合奉天城中的浑瑊等人,开始做收复长安的准备。 五月二十日,李晟大张旗鼓,在长安城外,炫耀军威,同时派人联系浑瑊以及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商州节度使尚可孤等将,约定好时间,共同出兵收复长安。 二十二日,尚可孤率军在蓝田西大败叛军,斩杀叛军将领仇敬忠。 二十六日,趁着围困长安城的唐军刚刚到达不久,立足未稳,朱泚派麾下猛将张庭芝、李希倩率军主动出击。李晟得知消息,反而大喜,正担心叛军躲在坚城中不出来攻打困难呢,现在主动送上门来了,当即点兵派将,迎战叛军。 相比于李晟所部,骆元光所部兵马较少,因而,叛军将进攻方向,选为了骆元光一方。双方交战间,李晟派遣的大队兵马杀到,将叛军杀得大败,并随后追赶败兵,直到天黑才胜利返回。 二十七日,叛军再次出城交战,再次惨败。 二十八日,叛军没敢出城,李晟则指挥兵马,发动进攻。经过一番苦战,唐军成功占据长安城部分区域。 朱泚见败局已定,率领万余残兵败将,逃离长安,向西逃走。 朱泚刚刚逃离,其留下驻守长安城的将领张光晟就干脆利落的投降了李晟。李晟随后派出兵马追击朱泚败军。 唐军收复长安,李晟严肃军纪,唐军对百姓秋毫无犯,长安城中井然有序。 不过,李晟对抓住的叛军将领,如李希倩、敬釭、彭偃等八人,可没客气,将之全部斩杀,随后,又斩杀了受朱泚宠信、重用的十余名叛军文武大臣。 与此同时,浑瑊、戴休颜、韩游瓌率领的兵马,也收复了咸阳。 朱泚带着残兵败将,想逃奔吐蕃,不过一路走,麾下将士一路逃散,到达泾州时,身边只剩下了一百多人,而且,经过的州郡,哪怕当初接受过他册封的,也都紧闭城门,根本不让他进城休整。依然追随在朱泚身边的叛军将士,越走越沮丧,先是泄愤,杀掉了叛军主要人物之一的姚令言,到达彭原县时,几个将领终于忍耐不住,射杀了朱泚降唐。 长安收复,欣喜之余,唐德宗动身返回,七月十三日,皇帝终于返回京师。 在朱泚被杀之前,朱滔已经被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与叛乱后又投降回大唐的王武俊联手击败,狼狈逃回幽州。王武俊率军追击到幽州,继续进攻。朱滔被王武俊打得溃不成军,无奈之下,向皇帝上表,请罪、请降。唐德宗接受了。不过,之后的朱滔,每日里郁郁不乐,不到一年,就病死了。 眼见朱氏兄弟相继失败,一死一降,固守河中的李怀光,在身边亲信的劝说下,派儿子为使者,前往唐德宗处请罪、请降。唐德宗早就厌倦了战争,也干脆的同意了,派给事中孔巢父带着敕书前往河中安抚李怀光。 没想到,不知道是孔巢父为人狂傲,还是李怀光让人暗中挑拨,刚到河中,见到素服待罪的李怀光,孔巢父第一句话就是:“军中有谁是可以代替太尉(指李怀光)统领大军的?” 孔巢父一句话激怒了李怀光左右亲信,没等其宣读完诏书,就冲上来斩杀了这位使者。李怀光也没有制止。随后,李怀光整顿军队,继续反叛。 看来李怀光投降应该只是装模作样,为了安抚一下自己军中将士之心的。现在结果出来了,不是我不愿归降,是朝廷不接受,那就只能继续反叛了。 得知李怀光降而复叛的消息,唐德宗深感受到欺骗,于是命令浑瑊、骆元光率军讨伐李怀光。 二将率军收复同州,然后与李怀光派来的叛军将士展开交锋。双方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当时,天下水灾、旱灾、蝗灾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大军军需粮草供应不足,因而,朝中多有大臣上奏请求赦免李怀光,好能迅速停止战争的。不过,唐德宗并没有听从,而是加派河东节度使马燧、邠宁节度韩游瑰、鄜坊节度唐朝臣一起,讨伐李怀光。 双方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到785年八月,唐军逐渐占据上风,叛军将士纷纷投降,山穷水尽的李怀光自缢而死,其部将牛名俊带着他的首级投降。 这股叛乱势力终于被平定。 此时天下大规模的叛乱势力,只剩下了李希烈一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希烈虽然不断派兵四处出击,占据着战略主动性,但败多胜少,势力逐渐萎缩。 大唐,似乎又将见到和平、统一的曙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