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川说说
(分享校园趣事、解读教育现象,有态度、有温度,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标题:“他真可怜,自导自演”浙江一职校生对老师产生“悲情”,评论区堪称人间清醒
职校老师,真的有那么可怜吗?谁才是真正的可怜人?时间和生活会给出答案!
为何父母长辈会如此出奇的一致,特别看重孩子的读书问题?为了能够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花费毕生的心血、只为购得一套学区房。
在孩子升学季,面对落榜,东奔西走、放下尊严,四处求人,只为孩子能够继续上学。
原因很简单!
正是因为父母吃过“没读书”的苦,知道读书是成才最便捷且最靠谱的途径,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有学识、前途一片光明的人。
读书,不是为父母而读的,读好书、把书读好,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可惜的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种种因素,不能让正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
没能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导致学习成绩不如人意。
经历过的人才会懊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无奈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只能唏嘘感慨。
日前,浙江一名19岁的职校生在网络上发了一段视频,其配文称:
“突然觉得职校老师好可怜,他们每节课自言自语、自导自演,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短短五秒钟的视频,引来数万人留下评论。
视频拍摄地点是在教室内、正处在上课时间。
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和讲台正上方处“真诚奋进”的标语,显得出入很大。
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口若悬河的推演的计算公式,而底下的同学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睡觉,也有的在谈恋爱、腻歪。
总之就是“互不干扰”,非常的和谐。
需要肯定的是“这名发布视频的同学,内心是非常善良的”。
这不是偶然,而是每节课都是这样,出现在视频中的这一幕是同学和老师上课最真实的写照,每天上课都是如此。
于是,该名学生对老师心生悲情,可能是替他觉得有些“不值得”。
这要是在高中课堂,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也许是反差过大,才会心生感叹,觉得老师是在自导自演吧!
老师真的可怜吗?
关于这一问题,网友给出的答复令人动容:“老师也觉得你们很可怜,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天赋的普通人,还不好好学习,唯一靠自己翻身的途径你也不知道珍惜”。
确切的来说,职校老师上课不受周边环境影响,他们并不可怜,只不过是他们的内心看开了,更加的透彻,思想上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从现实生活来看,本科院校上课类似于此的场景也时常出现,并不只局限于专科而已。
看待问题不可全盘否认,每个班还会有那么些认真学习的同学。
老师照常上课,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受教育的机会,是否掌握就要取决于学生本人。
把该讲的课讲完,这是工作任务的要求。
如果当所有的学生都不想听课、课堂上没有丝毫的互动形式,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老师上课时的热情也会被逐渐消磨。
久而久之,开始变的“佛系”。
为何说:“评论区堪称人间清醒?”
因为许多过来人的留下的评论,令人感触颇深。
老师有什么好值得可怜的呢?更多情况下,可怜的是底下一群不知道珍惜青春美好时光、认真学习的学生。
高校在经历扩招后,本科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本科院校。
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竞争压力变大,本身起点就比别人要低,还不奋勇直前、好好努力,这是行不通的。
从考公和考编就能看得出来,整体的氛围就是“卷”,在做一件事情时,假设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其中,只做出感动自己形式的努力,不会获得好的结果。
“可怜的是你们,他们拿走十几个月的工资和假期在这种学校,其实不必认真。但他们还是在认真上课想拯救你们,而你们都在玩手机,如果没有家底和关系,毕业后想要工资稍微高点的话只能进厂打工,其他工作难寻”
这么一看,才明白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可怜人了吧!
在我看来,明白和清楚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虽说上了大学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可供自己支配,但身为学生,还是要清楚自己的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接受更好的教育。
再者就是说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基本上没有大学老师像高中老师那样,一直督促学生学习。
高等教育完全就是靠自觉,你会发现在大学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具有极强的自律性。
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更会好好学习。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