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务员来了!比失业更扎心的是,你一直搞错了重点

永毅精进 2025-03-17 12:56:31

AI公务员来了!比失业更扎心的是,你一直搞错了重点

最近,“AI公务员”这词儿,是不是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尤其是在咱们这群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身的中年人听来,那简直就是职场地震预警!想想看,辛辛苦苦考公上岸,图的就是个稳定。结果呢?铁饭碗还没捂热乎,AI这玩意儿就要来抢饭碗了?朋友圈里,各种贩卖焦虑的文章满天飞,什么“AI裁员潮”、“公务员末日”,看得人心慌慌的。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慌。毕竟,咱这年纪,上有KPI考核,下有后浪追赶,中间还得操心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健康,再来个AI抢饭碗,这日子还能不能好了?但慌归慌,咱中年人也不是吓大的。想当年,99年互联网刚普及,办公自动化刚兴起的时候,也有一波“电脑要取代办公室文员”、“打字员要失业”的论调。那时候,我也刚毕业没几年,也是各种焦虑,生怕自己学的那点专业知识,转眼就成了废纸。结果呢?互联网普及了,办公自动化了,公务员队伍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公务员数量这些年,那是只增不减。别说减少了,岗位需求反而越来越大。为啥?因为互联网和办公自动化,只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并没有改变工作的本质。这就好比,以前写文件靠手写,效率低,现在用电脑打字,效率高了。但这只是工具的升级,文件的核心内容,该怎么写,写什么,还是得人来决定。公务员的工作,更是如此。很多人一提到公务员,就觉得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敲电脑,看看文件,处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好像很轻松,很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AI取代。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不信?咱就拿个最简单的例子——“粮食收储”政策。这政策听起来是不是挺简单的?不就是把农民伯伯的粮食收上来,储存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嘛。听起来,好像AI完全可以胜任啊!AI可以分析市场行情,预测粮食产量,制定收储计划,控制仓库温湿度,监控粮食质量……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实际操作起来呢?呵呵,能把人愁秃顶!为啥?因为“粮食收储”这事儿,压根就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利益协调问题!你想想,粮食价格定多少合适?定高了,国家财政压力大;定低了,农民不乐意,影响种粮积极性。收储指标怎么分配?哪些地方多收点,哪些地方少收点?这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部门之间的利益,甚至具体到每个粮库,每个人的利益。粮食质量怎么评判?谁来评判?评判标准是什么?这里面又涉及到各种人情关系,潜规则,甚至腐败问题。更别说,收储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粮库爆满怎么办?粮食质量出现问题怎么办?农民闹事怎么办?这些问题,哪个是靠AI能解决的?说白了,“粮食收储”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在跟人打交道,跟利益博弈。需要的是沟通协调能力,谈判技巧,甚至是“和稀泥”的本事。AI再牛,它能理解中国复杂的国情吗?它能搞懂地方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吗?它能处理各种突发的人际冲突吗?恐怕够呛!所以,你看,公务员工作的核心,从来就不是那些敲敲电脑,看看文件的“技术活”,而是人际利益的协调。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小到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哪一项工作,能离开“人”这个核心要素?说句扎心的话,技术再进步,也只是工具而已。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决定工作难度的,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和复杂性。你想想,现在社会上,最难搞定的事情是什么?是技术难题吗?当然不是!最难搞定的,永远是“人”的问题。婆媳矛盾,医患纠纷,劳资纠纷,邻里纠纷……哪个不是因为人际关系复杂,利益难以协调?这些问题,交给AI能解决吗?恐怕只会越搞越糟!所以,那些整天嚷嚷着“AI要取代公务员”的人,根本就没搞清楚公务员工作的本质。他们把公务员的工作,简单地等同于那些可以被程序化的、重复性的、技术性的工作。但实际上,真正重要的公务员岗位,恰恰是那些需要高度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复杂利益协调能力、需要灵活应变能力的工作。这些能力,恰恰是AI最不擅长的,也是人类最擅长的。当然,我不是说AI对公务员队伍没有影响。肯定有影响。AI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辅助决策,可以优化流程。但这些影响,更多的是提升工作质量,而不是减少岗位数量。就像互联网和办公自动化一样,它们提高了办公效率,但也催生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需求。
0 阅读:1

永毅精进

简介:说相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