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里面,黄永胜的资料非常了不得,他不仅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出身的将领,而且还参加过秋收起义,更为了不起的毛主席亲自为他改过名字,黄永胜是典型的“根正苗红”。
1910年11月,黄永胜出生在湖北咸宁县的一个穷苦之家,1927年6月参军,同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之后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刚上井冈山不久黄永胜就立了一次大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一支小队趁着夜色摸到了前敌委员会指挥部附近,眼看敌人就要偷袭指挥部了,时任警卫班长的黄永胜来不及请示,就带着警卫班与敌人打了起来,这才让指挥部没受到攻击。
虽然这次战斗规模很小,但是意义重大,战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黄永胜等人。当时黄永胜使用的是原名“黄叙钱”,毛主席笑称:“叙钱,咱们无产阶级可不能只讲钱。”于是毛主席为他改名“永胜”,意为永远胜利。
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黄永胜没有辜负自己名字的寓意,不断地取得了胜利,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将。即便是在猛将如云的四野里,黄永胜也是排得上号的,其军事才能是一等一的。
不过黄永胜能打仗也能惹事,在个人纪律方面他是有不足之处的,为此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比如四野南下之后,黄永胜的部队打到了广东,在休息期间,黄永胜在没有报告的情况下私自带着两个人去了香港玩耍。
事后黄永胜受到了上级的严肃批评,面对老上司的批评,黄永胜是懂得感恩的,知道批评就是爱护。在黄永胜的军旅生涯之中,批评他最多的人就是四野的政委罗荣桓,后来罗荣桓病逝,黄永胜哭得尤为悲痛。
在新中国建立后,黄永胜因个人纪律差,再次陷入了更大的麻烦中。当时黄永胜是第15兵团司令员,在落实“荣归故里”这项优待政策的时候,黄永胜擅自提高了自己兵团官兵的待遇。
当时军中有一项优待政策,老红军可以回乡探亲,组织上特批每人60元的路费。可是路途远的官兵路费就不够了,第15兵团有人找黄永胜反映这个情况,黄永胜就擅自给第15兵团的官兵把标准提高到了80元。
没想到这不仅仅是第15兵团的事,四野其它单位听说了此事之后纷纷表示不满,导致工作陷入了被动,事情后来愈演愈烈,四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专门让人调查核实,最后查到了黄永胜身上。
当时正在进行“三反五反”,在这个敏感的“打老虎”期间,黄永胜的问题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不仅军区下令要严查,公安部也进行了调查,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亲自到广州找黄永胜谈话。
黄永胜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承认了错误,随后相关报告递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看过材料后表示,黄永胜的做法确实是越权了,但没有谋私,还是要确保他过关,最终黄永胜进行了书面检讨,此事没有深究。
可令人遗憾的是,黄永胜个人纪律性差、作风不严谨的问题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尤其是他后来职务越来越高,反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