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征收关税已经上涨到了104%,摆明了就是想把中国商品排除在外,却声称这是为了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然而,美国一边对中国加关税,一边却有不少美国品牌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
今天就来看看到底都有哪些潜藏在我们身边“冒充”国货,背后却有美国控股的品牌!
——【·大宝·】——
自1985年建厂以来,大宝名下的各种化妆品在国内外都备受欢迎,1990年更是推出了经久不衰的SOD系列化妆品,年均销量甚至可以达到1400万瓶,更是一举登上了全国护肤品销量冠军的宝座。
1999年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SOD蜜系列依旧持续发力贡献了大约80%的营收。
然而,随着外资品牌的涌入,国内化妆品市场的份额不断被瓜分,大宝的营业额更是急剧下滑,但总体还是盈利的,可就在2008年大宝还是被美国强生公司以23亿高价进行了全股权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收购恰好就在《反垄断法》实施前夕,不过对于外界的诸多疑问,大宝和强生始终都没有回应过。
此后大宝SOD蜜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依旧占据着不小的市场地位。2014年大宝全系产品更换了全新包装,希望获得年轻市场的青睐。
再说回美国强生公司,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没少见它们的产品,旗下更是涉及了强生婴儿、露得清、邦迪、达克宁等众多知名品牌。
尤其是婴幼儿洗护方面,几乎很多宝妈在挑选时都会下意识的购买强生的产品,它的产品确实有一定优势,但也和其多年的品牌经营有关。
——【·哈尔滨啤酒·】——
谁能想到,原本身为中国第一家啤酒厂的哈尔滨啤酒,如今也早就成为了美国品牌呢?
哈啤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1900年,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连接了中俄两国的铁路让无数俄国人和欧洲人全都涌入了哈尔滨。
此时的中国人还并没有喝啤酒的习惯,所以不少外国人根本喝不到啤酒,一位俄国商人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就在哈尔滨投资创办了一家啤酒厂。
建国之后,这家啤酒厂就被收归国有并更名为“哈尔滨啤酒厂”,改革开放之后又转变为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逐渐成为国内啤酒市场上的王牌。
然而,在2004年,美国百威集团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收购了哈啤99.66%的股权,从此哈啤就成为了由美资控股的品牌。
而百威啤酒也成功借此机会推出了自己的品酒产品,并占据了大片中国市场。
——【·双汇·】——
虽然双汇火腿肠这些年也出过不少负面新闻,但每次泡面的必备搭档还得是火腿肠,而双汇更是几乎从小吃到大。
双汇集团创办于1989年,但前身却是河南省漯河市的一家普普通通的肉联厂,当时正值八十年代全国企业都在改革创新,而身为肉联厂厂长的万隆也开始带着职工正式转型。
90年代左右,双汇率先引进了来自欧洲的生产线,不仅成为国内冷鲜肉的第一品牌,也在火腿肠这类方面食品的市场里打下了一片江山。
然而,让大众都没有想到的是,明明没有任何经营问题的双汇发展却在2003年将25%的股份卖给了海宇投资。
2007年美国高盛集团旗下的罗特克斯公司又以20.1亿元的价格埋下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同时也拿到了海宇投资转让的25%的双汇发展的股权,从此双汇发展就彻底变成了外商独资企业。
尽管后来经历了种种变故,但双汇已经再也不是原来的民族品牌了。
——【·宝洁·】——
上面几个品牌可能是大家会误认为是国货的美国货,但下面这个品牌却是彻彻底底的美国品牌,却在中国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浴室”似乎就已经被宝洁完全覆盖了。
洗发水有海飞丝、飘柔和潘婷,个人清洁还有舒肤佳和佳洁士,洗衣服有汰渍和碧浪,护肤还有玉兰油和SK-II?,甚至就连卫生巾也有护舒宝……
现如今只要是去躺超市就难以避免的会买到宝洁旗下的产品,它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反而把原本的国货挤压到了货架的最角落。
——【·可口可乐·】——
除了宝洁系之外,占据我们日常生活最多的估计就是可口可乐集团旗下的各种饮料了。
现如今一提起碳酸饮料基本上大家都能想到可口可乐,当然也有偏爱百事可乐的,但同样的百事可乐也是属于美国百事公司的产品。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旗下还有超过15个品牌的50多种饮料,几乎每秒钟就要售出19400瓶饮料。
不管是可乐还是雪碧又或者是芬达,早已占据了碳酸饮料的大规模市场,还有美汁源和酷儿这类果汁类饮料,以及冰露纯悦这些矿泉水品牌。
——【·结语·】——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美国品牌都掏空了中国消费者的钱包,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这三大速食餐饮巨头,还有味多美品牌下的各种调料,还有耐克、匡威等一系列运动品牌,甚至是沃尔玛这种大型超市。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要完全抵制这些商品,毕竟有很多品牌的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也有一部分是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
只是,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给一些机会给中国的传统品牌,希望我们的国货也有一天能够卖到全球各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