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谢少锋就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新进展作详细介绍。

在科技部、国资委等多部委代表共同出席的发布会上,谢少锋指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已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国产厂商自主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创新产品矩阵突破百款大关,实现了"智"变升级,标志着我国智能终端产业正式迈入"智"变新纪元。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国产智能终端搭载的AI芯片算力最高达45TOPS,端侧大模型参数量突破70亿级别。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华为、小米、联想等头部企业已推出搭载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芯片的终端设备达107款。华为、小米等头部企业已构建起"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的全栈式AI能力。
据了解,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芯片的终端设备产品不仅在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基础功能上实现代际提升,更在工业质检等垂直领域展现出深度应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大模型在终端侧的适配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2%,昆仑、紫东等国内大模型已在30余款旗舰机型实现端云协同部署。
在产业协同方面,由工信部牵头成立的"智能终端AI创新联合体"已汇聚268家成员单位,攻克7nm制程AI加速芯片、多模态交互系统等12项关键技术。产业链协同创新成效显著,涵盖京东方柔性OLED屏幕、韦尔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歌尔智能声学模组在内的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已达76%。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条,从芯片流片到整机组装的平均周期缩短至22天。"谢少锋特别指出,联想天津工厂的"量子线"通过AI视觉检测将产品良率提升至99.97%,展现了智能制造与智能产品的双向赋能。
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搭载AI功能的终端设备激活量同比增长320%,带动二季度消费电子市场环比回暖12.6%。其中,AI手机用户日均唤醒智能助手频次达17次,影像处理、内容创作、智能客服成为最受欢迎功能。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揭榜挂帅机制重点突破多模态交互、端云协同学习等关键技术。工信部将联合产学研机构建立AI终端评测标准体系,计划年内发布《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性能测评规范》,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生态完善和市场需求释放,AI技术将进一步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全球智能终端市场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