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日军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战役爆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军民上下一心,毙伤日本侵略军一万余人,取得大捷,这场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台儿庄战役的亲历者,他叫曾泽生,后来,曾泽生率部起义,投入党和人民的怀抱,被授予中将军衔,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曾泽生将军的故事。
1902年10月,曾泽生出生在云南省永善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时期,曾泽生主要是在家乡读书,曾就读于昆明省立中学,学习期间,曾泽生广泛阅读进步书刊与报纸,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救国救民之路。
上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革命活动也比较活跃,曾泽生顺应时代局势,弃笔从戎,先是进入云南讲武堂,然后又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9年,在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的邀请下,曾泽生毅然回到家乡,成为滇军的 一名基层军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心怀报国梦想的曾泽生毅然率领部队北上抗日,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会战,战役中,曾泽生以血肉之躯阻击日军坦克集群,重创日军,一举成为抗日名将,战后被提拔为副师长。

在与日军多次的较量中,曾泽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将领,到抗战后期,曾泽生已经成为第60军的军长,抗战胜利后,曾泽生还前往越南参加了受降仪式。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期盼民主与和平,蒋介石却违背民意蓄谋发动战争,利用重庆和谈的时机,将大量军队调到全国各地,其中,曾泽生的第60军被调到东北,曾泽生担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和吉林守备司令。
虽然曾泽生在国民党担任要职,但他心中还是向往着和平,希望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因此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决定比较反感,1948年10月,也就是辽沈战役开始不久,解放军围困长春,在“突围无望,固守待歼”的情况下,曾泽生率领第60军,在长春宣布起义,起义后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曾泽生担任军长。
曾泽生的起义,使得残余的国民党军队陷入混乱之中,不久,长春就宣布解放,辽沈战役也很快取得了胜利,此后,曾泽生率领第50军参加了解放鄂西和进军西南的战斗,对全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泽生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接连三次率军入朝参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让曾泽生在接下来的大授衔中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
在被授予中将的这一年,曾泽生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表扬了曾泽生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曾泽生向主席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没想到毛主席不建议曾泽生入党,主席说:
“现在,蒋介石在拼命攻击我们新中国,世界上敌视我们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肆诽谤我们。如果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向台湾、全世界宣传介绍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可以使台湾故旧了解我们,促使他们站到祖国统一方面来,你暂时不入党作用更大, 为了祖国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时间,怎么样?”
听了主席的解释,曾泽生恍然大悟,表示理解和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

1968年9月,曾泽生离职休养,五年后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曾泽生将军的一生贯穿近代中国三大历史转折:从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到内战漩涡中的觉醒者,从长春起义的和平功臣,到抗美援朝的钢铁战将。他以“光明正大军人”自勉,用三次关键抉择诠释了军人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其军事才能与家国情怀在时代洪流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