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欲转身离去,屋外猛然传来一声巨响,小彭心中一凛,预感有异物坠落。驱使于好奇,他步向店外,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幕令他铭记终生的悲惨景象。
小彭目睹地上两名伤者,一人身躯微颤,血肉模糊,此景令他瞬间眩晕,脑海中反复回放着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地面,恐惧感油然而生。
广场上人群密集,很快吸引了众多围观者,但现场的血腥景象让众人望而却步,无人敢靠近,大家迅速采取了行动,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
接到通报,警察与医护人员即刻赶到现场,迅速将两名伤者送医。但遗憾的是,其中一名因伤势过重,在送医途中不幸离世。
一位54岁的伤者,在坠楼时恰好落在另一名已不幸身亡的人身上,由于这位死者的缓冲,大大减轻了冲击力,奇迹般地,这位伤者得以幸存。
警方深入调查后察觉,该坠楼事件非同寻常。经过细致探查背后隐情,他们意外揭开了一桩沉积17年之久的未解之谜。
【羊城悍匪】
1960年,林锦成诞生于广州珠海区的一个平凡家庭,家境贫寒却未阻父母对他的栽培之心,其名“锦成”便蕴含着父母对他未来成就辉煌的深切期望。
林锦成并未遵从父母期望,自幼对学习无兴趣,终日与市井无赖为伍,频繁与这群损友从事偷窃等不正当行为。
多次行径终有失误之时,但林锦成因未成年,难以承受重罚,这非但没有遏制,反而助长了他的狂妄之风。
利用未成年身份,他屡次犯错却无悔改,每次被抓仅被送往少管所短暂管教,随后又重蹈覆辙,直至林锦成成年,这种情况才告一段落。
1988年,林锦成因盗窃并致人重伤,在广州被警方捕获,依法获刑6年。入狱后,他仍未表现出悔改之意,继续坚持其错误态度。
自幼在少管所成长的他,认为监狱与少管所并无本质差异,特别是监狱里的重刑犯,其危险性远超少管所里那些年轻的孩子。
此地聚集的多为犯下重罪、罪行昭彰的罪犯。但林锦成并未因此胆怯,相反,他迅速与这些人熟络起来。
林锦成在狱中遇到李冲,他们因相似的过往——皆因盗窃犯罪入狱——而迅速拉近了距离,这份不期而遇的相似经历促成了两人的深厚友谊。
林锦成与李冲服刑至中年出狱,因多年偷盗抢劫,既无学历也无技能。预见未来生活将困顿且乏味,他们决定结伙,延续以往的偷盗抢劫行为。
获释后,李冲迅速联络了林锦成,携带着从非法渠道购得的枪械,意图重操旧业。一番细致侦查后,两人决定盯上频繁出入酒吧、夜总会等地的目标人群。
选择他们作为目标基于两点考量:首先,1997年在广州,能出入夜场者多有一定财力,抢劫他们可避免徒劳无功。
夜总会多在夜晚营业,待到宾客尽兴散场,往往已至深夜。此时,目标因疲惫而防备降低,便于行动,加之深夜时分目击者稀少,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明确了目标后,关键在于把握时机行动。1997年新年首日凌晨,林锦成与李冲潜伏于广州市越秀区某酒吧周边,默默守候着“目标”的到来。
片刻后,几名醉醺醺的人踉跄走出酒吧,几乎站立不稳。瞅准时机,林锦成二人迅速行动,上前控制住这些人,以枪威胁,迅速将他们拽至旁边隐蔽角落。
深夜时分,几位受害者意识模糊间突遇此景,酒意瞬间褪去,却不敢轻举妄动,因四周空无一人,加之夜色昏暗,他们无法辨认抢劫者的面容。
考虑到呼救可能无人应答且招致枪击,他放弃了抵抗,默许林锦成二人夺走了自己所有的财物。
林锦成与李冲凭借精准的目标选择和高效的行动手段,迅速完成了犯罪,未遇过多阻碍,正如预期,夜场常客往往手头宽裕。
在这次抢劫中,他们获取了巨额现金及贵重物品,诸如劳力士腕表、诺基亚通讯设备,随后在黑市脱手,轻松换取了另一笔不菲的收益。
林锦成与李冲因“初战告捷”而备受激励,认为此路可行,若多行几次,必能积累丰厚财富,进而确保生活无忧,尽享奢华。
两人持续探寻,精心挑选目标,凭借丰富经验,多次成功得手。随着成就感上升,他们日益骄纵,最初的谨慎渐失,作案方式变得随意且粗糙。
好景不长,林锦成等人频繁作案,且不再局限于夜晚行动,导致多名被害人记住了他们的面貌,使得他们的犯罪行为逐渐暴露。
林锦成与李冲在餐馆用餐之际,未察觉到已被同在就餐的受害者汉某认出。汉某悄然认出了他俩,而林锦成和李冲对此却毫无察觉。
汉某暗中报警,警方接报后即刻行动,趁两人正享受美食之际,迅速抵达了他们用餐的餐馆地点。
鉴于两名嫌疑人携带枪支且身处人流密集区,警方采取隐秘行动,派遣便衣人员悄然接近,同时疏散周围人群,寻找时机稳妥控制嫌疑人。
察觉到周围人群逐渐散去,且多出几名陌生男子,林锦成凭借高度的反侦察警觉,立刻抽出手枪,拽着李冲猛地冲出房间,飞奔至街上。
警方未曾预料林锦成警觉性如此之强,鉴于周围人群熙攘,枪击事件后果严重,他们毅然决然地在人流中紧盯林锦成二人。一番疾追后,林锦成劫持出租车,持枪胁迫司机迅速驶离。
正当嫌疑人企图逃逸之时,警察梁经栋迅速靠近出租车,意图制止其行动。不料,林锦成情绪激动,向梁警官连发数弹,致其中弹,倒在血地上。
面对此景,其余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开枪反击并当场击毙李冲。而林锦成则侥幸未被击中,他趁机跳上车辆,不顾一切地冲撞逃离了事故现场。
【通缉生涯】
广州警方对林锦成未被成功抓捕的恶性事件高度重视,即刻组建专案组深入调查,并迅速发布全国通缉令,全力追捕在逃嫌疑人林锦成。
梁警官虽中枪倒地,所幸未中要害,经医院及时救治迅速脱险。然而,此事件导致他留下严重后遗症,无法参与剧烈活动,不得不告别昔日亲赴一线的日子。
梁警官对此毫不在意,采访中他直言不讳,即便面临同样情境,他仍会毅然前行,因为这是人民警察的天职,危险绝不会成为他退缩的理由。
提及林锦成,逃脱追捕之夜后,他深知对警察开枪的后果严重,被捕将面临漫长监禁乃至死刑判决,最轻亦是终身囚禁,命运堪忧。
他意识到局势严峻,便赶在警方布控前夜离穗逃亡,四处躲藏,同时与家人完全切断了所有通讯与联系。
面临国内日益加剧的追捕,林锦成深知难逃法网。为此,他通过黑市获取伪造的身份证件,顺利过关潜逃海外,并在东南亚多国辗转藏匿,企图规避追捕。
逃亡国外的生活艰难,与国内安宁形成鲜明对比,东南亚环境尤为严酷。林锦成携带资金有限,不敢暴露身份,只能隐秘从事临时黑工,勉强维持生计。
林锦成因罪行逃亡,多年后深感悔恨。逃离时,女儿正值初中。妻子得知他抢劫袭警的真相后,决然离家再嫁,致使家庭几近瓦解。
林锦成家庭因父母年迈、失去经济支柱,已难以支撑其学业。面对困境,她不得不放弃学业,转而务工以自给自足。
林锦成流亡海外多年,企盼国内风平浪静后潜回。然而,2012年广州市公安局重启旧案,将54名未擒逃犯以扑克牌编码,林锦成被列为“黑桃A”,昭示其罪行之重。
或许是国外的日子比国内更为艰难,又或许是思乡之情难以割舍,流亡海外多年的林锦成决定重返广州,隐姓埋名,在白云区开设文具店,开始了新的生活。
历经多年流离逃亡,林锦成的外貌有了极大改变,显得远超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林锦成90年代犯案时,由于时间久远且高清摄像设备尚未普及,他返回广州后,得以长时间避开警方的注意而未被发现。
林锦成归乡之时,已年近半百,昔日羊城悍匪之态不复存。他不敢再为非作歹,转而艰难维持着一家文具小店,借此度日,安享余年。
林锦成只能远远望着女儿,心中满是苦楚。深知身为逃犯后代的她生活艰难,母亲改嫁,亲戚也因避嫌而不愿往来。林锦成对此悔恨交加,却束手无策。
【意外落网】
林锦成晚年凄凉,他因过往流亡经历而避开家人,孤独度日。早年颠沛流离致他疾病缠身,无钱医治且乏人照料,生活困苦至极。
2014年12月4日黄昏时分,林锦成在长期的痛苦挣扎后,鼓足勇气走向终结,他独自抵达荔枝湾广场南塔5层天台,意图为自己的苦难人生画上句号。
在林锦成跃楼的刹那,恰巧一名路人经过,不幸被其砸中。林锦成自杀未果,而那位无辜路人却因重伤不治,迅速离世。
警方探究跳楼引发的过失致人死亡案时,起初未将这位年迈体弱的白发老人与17年前持枪抢劫案相联系,仅视其为一起寻常意外死亡事件。
后续调查中,林锦成对那位白发老人的身份渐生疑虑。面对警方要求提取血液指纹的请求,他意识到无法再隐瞒,于是坦白了一切真相。
潜逃17年的嫌犯终以意外方式被捕,警方亦感惊讶。见林锦成仅五十多岁,却如七八十岁的病弱老者,不禁令人唏嘘:若知此果,何必当初行恶。
受害者家属在林锦成跳楼事件后,惊悉夺走亲人生命的竟是潜逃经年的通缉犯,悲愤交加,强烈要求林锦成就其行为承担致命后果。
林锦成对此只能苦笑致歉,现状已至此。生活的重压让他难以喘息,毫无反抗之意,警察对此同样感到束手无策。
现场勘验结果表明,林锦成缺乏杀人动机,受害者之死实为意外,构成过失杀人。因此,依据现有证据,对林锦成判处死刑绝无可能。
2016年5月2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林锦成案作出终审宣判,认定其犯抢劫、非法持枪、故意伤害及过失致人死亡等多罪,合并判处20年有期徒刑且不得假释,这宗绵延近二十年的案件终得结案。
林锦成,五十六岁,身患多种疾病,面对长达二十年的刑期,他深感绝望,意识到自己余生将在监狱中消磨,生活似乎已无任何指望。
遗憾的是,他一人导致家庭支离破碎,妻子离散,女儿也因此辍学,早早踏入社会,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
梁经栋警官因被其击伤而留下后遗症,不得不离开一线岗位。同时,一位无辜路人无端受害,不幸丧命街头,大好青春在不明不白中戛然而止。
回顾林锦成的一生,或许自他放弃学业,终日与不良分子为伍的那一刻起,就已预示了他最终不可避免的命运走向。
在拘役期间,他非但未悔改,仍幻想不劳而获。而同伙李冲,虽因拒捕被警察击毙,却避免了漫长逃亡的痛苦,此景令人深感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