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与朱德彭德怀争论不休,毛主席走过来:你们都想要许光达

红史 2023-12-05 15:49:59

新中国刚刚成立,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几位中央领导人聚到一起,竟争论、甚至争吵起来。

他们是几十年的生死之交,如今却在和平年代针锋相对,究其原因,竟是为了一个人。

此人就是许光达,1925年就加入共产党的革命老人。

解放前夕,西北野战军改称为第一野战军,许光达所在的第三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归第二兵团建制。许光达成了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首任军长,他率部参加春季攻势、陕中战役等,在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大获全胜。

1949年6月,许光达又升任第二兵团司令员,参加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战斗,为解放陕中广大地区、甘肃兰州等地区立下汗马功劳。

建国之初,许光达在兰州。1949年12月28日,许光达接到彭德怀的命令,从兰州赶到北京,负责起草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给中央的报告,在京期间,许光达与妻子邹靖华、还有儿子一同住进了中南海。

中南海住着不少中央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住在中南海。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姓还未从战争时的颠沛、慌乱中抽离出来,百废俱兴,各行各业都亟待建设,各位中央领导人同样是日理万机,紧抓各方面的工作。

许光达细心地注意到,在整个中南海里,最忙碌的人,当属周恩来总理。

他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领导祖国各方各面的建设,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刻,最为辛苦。许光达敬佩周总理时,周总理也注意到了他。

中央的一次会议上,周总理、朱德、彭德怀都来参会,周总理主动告诉两位老总:“我有个想法,请两位老总考虑。”

周总理向他们说道:“我想调许光达去外交部工作。”

周总理强调:“外交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苏联、还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许光达在苏联留学多年,文化程度高,懂俄语,又了解苏联的情况,是很适合做外交工作的。”

1932年,许光达在与国民党军的战斗中中了子弹,身负重伤,当时中央苏区医疗条件差,无法取出许光达身上的子弹,党组织决定:将许光达送到苏联治疗。

在苏联期间,许光达先后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汽车训练班学习,直到1937年11月,在王稼祥等人的安排下,许光达才离开苏联,回到延安,进入抗大工作,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做贡献。

许光达在中南海时,落落大方,与他交谈温文尔雅,周总理关注到了他,知道他正为彭德怀起草向中央的报告,再加上许光达有过在苏联的经验,周总理认真思虑过,认为许光达是个难得的外交人才,找机会向朱德、彭德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德、彭德怀两位老总对视了一眼,并没有对周总理的想法表达赞成,朱德说道:“许光达确实对苏联非常熟悉,但是,人民解放军要实现机械化、正规化、现代化,更需要像许光达这样有专长的军事人才。”

“我也同朱老总的意见。”彭德怀说道。

到底是去外交战线?还是继续奋战在军事事业?关于许光达这位人才,周总理、朱老总、彭老总各执一词,都想要争取许光达。

毛主席走来,也加入了三位老总的讨论,得知他们各自的想法,毛主席缓缓开口:“许光达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们都想要他,我也有个任务要他去完成。”

几位中央领导人都给许光达安排了去处,那么,许光达究竟该去哪里?

周总理决定亲自听听许光达本人的意见,许光达婉拒了周总理:“外交工作,我怕不能胜任,还是部队工作熟悉一些,但是,作为一个党员,我还是服从组织的决定。”

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各位领导人一起讨论,并达成共识,决定将新中国装甲兵建设的重担交到许光达的肩上。

早在1926年,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许光达受党组织的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他学的正是炮兵科,在苏联学习期间,许光达又进修过炮兵、坦克、汽车。对一切皆在起点的新中国而言,许光达无疑是搞装甲兵的最佳人选。

昔日上司彭德怀找到他,邀请许光达及其家人同游北海。彭德怀语重心长地告诉许光达:“战争结束了,军队要成为国防军,要变单一兵种为多兵种,海军、空军要建立起来。陆军要建立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还要加强炮兵,这些都需要人去搞。你是不是去装甲兵?为军队现代化出点力。”

“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后半辈子定把心血用在装甲兵上。”许光达坚定不移地表示。

1950年,新中国成立第二年,许光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他带着从第一野战军工兵团借调来的二十多名干部,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中。

同年9月,许光达还领导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的领导机关,同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培养装甲兵技术人才、训练装甲兵部队......

为了新中国刚刚萌芽的装甲兵事业,许光达走到哪里,谈的都是关于坦克,关于部队,回到家中,他与家人滔滔不绝地还是坦克,他把自己的智慧、时间都奉献给了装甲兵事业。

许光达不止一次地教导大家:“我们要树立永远为装甲兵建设服务的思想, 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献给装甲兵事业......”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装甲兵很快初具雏形。抗美援朝战场上,初建的装甲兵部队也奔赴朝鲜战争,参加多次作战,虽然我们的坦克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正是没有被敌军放在眼里的的坦克部队,以战功显示了志愿军不屈服的实力,坦克部队也在一次次的实战中强大起来。

许光达(右一)

1957年,许光达兼任装甲兵学院院长。许光达,这位“中国装甲兵之父”带领装甲兵部不断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部队人才,也彻底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

1959年国庆,当坦克部队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等领导人脸上露出欣慰笑容,许光达更是为此自豪。

许光达几乎为装甲兵事业奋斗了一生,彭德怀元帅赞其:“这个许光达,有点东西!”

1969年,刚过花甲之年的许光达便与世长辞,周总理知此噩耗,无比难过,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毛主席。

毛主席亲自为他作出了批示:“许光达同志的骨灰盒,放在他应该放的地方。许光达逝世后,他的骨灰被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许光达将军故居的门前,矗立着一辆坦克,这辆坦克是编号001的62式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轻型坦克,来到这里的人们总是在坦克前驻足良久,心中升腾起对许光达将军的无限敬意!

这辆历经岁月阻隔的坦克上,承载的是许光达将军这么多年为装甲兵事业鞠躬尽瘁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16 阅读: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