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39:工交部作客市经委,郭世昌视察保定市

花木花木 2024-09-16 03:19:43

对于全市的经济形势,我主要是通过参加全市的大会来了解。一般市里召开全市性的经济方面的会议,我都带着记者参加,但有时参与报道,有时就让和我同去的记者写。我参与报道,一般情况我就执笔。有时记者都有采访任务,我就独自去,予以报道。

1993年1月9日,我参加了经委召开的生产调试会,1月11日参加亿元企业座谈会,都是由部里的记者报道的。

2月10日我参加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第一造纸厂调研会,并做了报道。

第一造纸厂是保定市水污染的第一大户,严重影响白洋淀水质,是保定市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当时还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改来解决。消息刊登在2月12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一纸厂宿舍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到一纸厂现场调研

本报讯 (记者苑战国)2月10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受国务院经贸办委托,对白洋淀污染治理体系保定一纸厂治污技改工程,进行现场调查研究。

保定市第一造纸厂是我市水污染的首户,年排放COD6000吨,约占保定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27.4%。为保护白洋淀,该厂顾全大局,牺牲局部利益,于去年12月5日停止了造成污染的草浆生产,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简易打浆过渡的小型技术改造,力争在3月底恢复生产。该厂还提出了转产的具体方案。通过改造1092纸机和1760纸机,使用商品浆生产高、中档机制纸;淘汰落后设备,建设1760轻量涂布纸生产线,生产高档印刷用纸。

专家们通过现场考察和听取汇报后,对这一项目及企业建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2月26日,保定市召开全市对外经贸工作会议,我和宇记者参会报道。由宇记者起草了稿件,刊登于1993年3月1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全市对外经贸会议强调

开拓进取,加快对外经贸发展步伐

本报讯 (记者刘宇青、苑战国)今年,全市出口创汇要达1980万美元,出口值突破8亿元,外贸系统收购值4.6亿元,审批三资企业50—60家,利用外资额达到1亿美元。这是2月26日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对外经贸工作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

去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外贸出口收购取得了新进展,完成收购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8.09%,出口值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5个大中型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75家,总投资近2亿美元,注册资本11324.27万美元,合同外资额8762.18万美元,分别是1991年前8年累计数的1.67、1.45、1.39和2.79倍,现汇引进成交1850万美元。

副市长陈学曾对如何完成好今年对外经贸工作的任务,讲了五点意见:一是调整优化出口企业结构,形成我市大外贸格局。二是发挥外贸公司的主渠道作用,带动全市对外经贸的发展。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优化我市出口商品结构。四是走“市场多元化”与“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相结合发展的路子,增强我市对外经贸发展的后劲。五是加强领导,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齐心协力打好总体战。

陈学曾

3月26日,我参加了保定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消息是和我一起参会的记者写的,是哪位记者忘了。

3月30日,我们报社工交部与市政府经委举行联席会,主要听经委的同志介绍保定市经济形势,重点是探讨如何抓机遇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这次联席会是经委主任李文泉倡导召开的,我们部的人都参加,经委的主要领导李主任、胡主任、管主任、石主任以及办公室的王主任参加,主要目的是互相熟悉,以便更好地相互配合,搞好保定市的经济报道。胡主任、石主任、李主任先后介绍保定市的经济情况,我和儒副主任则介绍了保定市报及报社工交部的情况。我们希望经委能更及时更多地提供新闻线索,经委则希望我们能配合他们的工作,多做相关宣传。之后,我们一直配合的不错。只记得有一次,经委组织召开了调度会,有副市长参加,我们在报道时只说了是“市政府召开”,没有特意点明是市政府经委,李文泉打电话找我,表示了不满。其实我们也是好意,报道“市政府召开”消息规格可以高一点儿,报道是“经委召开”可能会让总编们压缩成简讯。但李主任却认为,他们做了工作,我们没有给报道出来。后来李文泉担任了副市长,我们继续打交道,感觉配合得不错,没有再出现问题。

李文泉

当时,市领导除了想把保定市打造成“汽车城”,还想把保定市打造成“食品城”,6月1日专门召集相关单位进行了专题研讨。我带着钢记者参加了研讨会。我们写的消息刊登在6月4日的《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我市召开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把食品工业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本报讯 (记者战国 宋钢)6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保定食品工业城专题研讨会,探讨尽快把食品工业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的具体途径。

河北农大、省微生物研究所、食品医药局、市罐头厂等16个单位的有关同志在会上发言,对建设食品工业城的现有条件、发展方向、科工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原料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

市领导侯磊、刘树欣、陈学曾、王坦也在会上发言,谈了他们的看法:

提高认识。建设食品工业城,是从我市市情出发的战略选择,是建设经济强市的重大举措,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尽快把构想变为现实。

搞好规划。要认真搞好食品工业城的规划,包括产品结构设想、重大项目的准备、农副产品的配套生产等诸方面的工作,要做到具体化。要筛选出一批好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保证在条件具备时可立即上马。

落实资金。在资金问题上,要大胆利用外资,大量利用外资。我们自己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无法实现超常规发展。在目前,利用外资,是建设经济强市的不可替代的途径。

科技兴“食”。要充分依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食品科研中心,培养专业人员,实行科、工、贸一体化。转变观念。要摒弃过时的食品观念,开发符合时代潮流,适应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对于传统产品,有发展前途的要保留,没有发展前途的不要抱着不放。要敢于把产品打入大酒店、大饭店、大餐厅等新的市场。

配套发展。要注意发展与食品工业相关的机械、原材辅料,包装、印刷等配套工业,并注意农业结构的调整。

统一行动。各行业、各部门都必须关心和支持食品工业的发展。不能搞门户之见和互相掣肘,都要从大局出发,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形成全市一盘棋。

省里对保定市的经济发展也很关注,6月9日副省长郭世昌带领省相关部门领导14人到保定市指导工作。我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消息刊登于6月12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副省长郭世昌视察我市后强调

工业经济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抓集体,抓技改,抓调度,抓市场,抓机制

本报讯 (记者战国)副省长郭世昌在视察我市后强调,保定市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必须加快集体企业发展,加快技改步伐,加强宏观调度,企业的各项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并下大力量抓好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

郭世昌副省长及省政府办公厅、交通厅、机电厅、烟草总公司、生产办的负责同志一行15人,于6月8日,来到我市,在市领导林东晗、王坦的陪同下,于当日及次日先后视察了变压器厂、化纤厂、塑料总厂、银定庄污水处理厂基建工地、烟厂、胶片厂,并听取了副市长王坦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基本情况、1992年主要工作及今年1至5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随行的省政府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对如何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郭世昌副省长认为,保定市地域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优势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很好。他要求我市注意抓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快集体企业发展。集体企业在当前应该是发展很快的,但这个优势在保定市显示不出来,集体企业的比重过小。我们总是集中精力做全民所有制企业这篇难做的文章,而对于集体企业这篇好做的文章,没有好好做。这种战略上的分配不当,应进行调整。

二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技改的思路应更开阔,关键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存量资产上去,注重现有设备的技改。总注重新的投入有很多弊病,大投入大产出但没有大效益。要搞好存量资产的联合、协作、嫁接、重组、并转,这样,既可以节省投资,又背不了包袱,产品还可以很快就进入市场。

三是加强宏观调度。资金调度要保证重点,放开大片。可控资金要保效益高、有市场、当年能投产的项目,当然保不了的也不要限制。交通、电力的调度要强调效益,也要保证重点,放开大片。

四是狠抓市场,促产品销售,促产品开发,促企业技改。企业抓机遇就是要抓市场,各项工作都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的档次高低看市场,质量高低看价格,等价看谁的质量最高,同样的质量看谁的价格最低,竞争中质量不是孤立的标准。销售人员既要推销产品,又要了解市场,应由他们指导生产。总之要以市场导向来决定销售、开发和技改。

五是下大力量搞好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要向机制要动力,要效益,要后劲。机制是根本性的东西,只有转换机制,才能实现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转换机制要贯彻《条例》,但不仅仅是贯彻《条例》,股份制改造、三项制度改革等许多工作也是促进机制转换的,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是在搞形式主义。对于政府来说,企业不找你,你少找企业,企业找你,你多帮企业。要帮助企业走向市场,并实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

当时抓工业生产的是副市长王坦,他工作非常努力,跟他接触,感觉他脑子里装的都是工作上的事儿。6月25日,他邀请市委领导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举行经济形势座谈会,求计问策。我参加座谈,撰写的消息刊登在6月28日的《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分析走势,解剖矛盾,探讨途径

我市召开改革形势与经济发展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苑战国)6月25日,副市长王坦邀请市委领导林东晗、龚大来以及市委办、政府办、经委、体改委、财政局、电子局的负责同志,举行了改革形势与经济发展座谈会。

座谈中,与会者对我市工业经济和企业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及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大改革力度,突破各种制约,使我市经济继续健康、高速发展的途径。

林东晗在座谈中提出,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精神的大振作和作风的大转变,才能更有成效地工作,推动经济的发展。

王坦认为,今年1—6月工业经济呈正常平衡增长态势,基本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下半年既有宏观形势驱动保持增长、正常平衡增长惯性发展、大中型企业稳定等有利方面,又有资金控制偏紧、涨价因素过多、增资因素过多等不利方面;既有企业自主权逐步落实、活力增强、素质提高的有利方面,又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关键问题难以突破的困难一面。要克服这些不利方面,一是要深化企业改革,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资产经营形式、民营试点、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用活政策上做文章。二是贯彻落实《条例》,解决好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进入市场问题。三是解决资金紧张问题,要发展融资机构,搞资金多元化。四是对基建、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建工作、后期工作,加强分头管理。五是抓紧促销压库工作。六是做好困难企业的脱困工作,搞破产及关停并转试点。他指出,当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型企业上;要抓紧企业班子后备队伍建设;要抓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

根据省里的部署,保定市不仅要对外开放,还要对内开放。6月30日,保定市召开了对内开放工作会议,贯彻省对内开放工作会议精神。我带着福记者与会,报道了会议消息。消息刊登在7月2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依托利用京津,建设经济强市

我市召开对内开放工作会议

侯磊周德满做重要讲话

本报讯 (记者战国 君福)6月30日,我市召开对内开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省对内开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的对内开放工作,强调要把以依托、利用京津为重点的内联工作作为建设经济强市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市领导侯磊、周德满、米绍棠、张广琦、刘树欣、蔡向阳、陈学曾、龚大来、王坦及省、石家庄地区、廊坊市经协办的负责同志和有关负责同志董振江、王尧、刘书章、李恩仲出席了会议。

常务副市长陈学曾传达了全省对内开放工作会议精神。廊坊市经协办副主任李恩仲、石家庄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王尧在会上分别介绍了他们依托京津做好对内开放工作的先进经验。

市长周德满在会上讲话,提出我市对内开放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今年全市引进资金八千万元,争取一亿元;引进先进技术八十项,争取一百项;引进人才四百人次,争取五百人次以上;完成物资协作金额二亿元,争取二亿五千万元;组建企业联合体二十个,争取三十个;组建科研联合体五个,争取超过。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同京津各有关方面建立紧密型联系并引来重要生产要素的,要由去年的20%提高到30%,争取35%;全市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引进新产品或联合开发的新产品,由去年的一百多项增加到一百五十项;全市引进或联合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五十项左右;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并组织一批企业争取加入京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他提出的有关保证措施是: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坚持互惠互利,加大吸引力;重点引进生产要素;加强市内的联合与协作;发挥好窗口作用;认真组织和积极参与各项内联外引活动;加强各级经协部门的建设;力戒形式主义。

市委书记侯磊做了题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好依托和利用京津这篇大文章》的讲话,对如何依托和利用京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一、不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是依托和利用京津的重要前提。要提高依托和利用京津的自觉性,突出解决精神状态问题,一要克服畏难情绪,二要清除重重顾虑,三要克服疲沓作风。二、互惠互利,建立利益共同体,是依托和利用京津的主要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一要优势互补,二要制定更为灵活的优惠政策,三要讲信誉,树立良好的合作形象。三、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区域合作,是依托和利用京津的主要着力点。当前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事业心和责任感问题,二是提高素质问题,三是实干问题。四、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是依托和利用京津的关键环节。我们要不断提高依托利用京津的层次,突出依托利用的重点,主要是名、大、高、外四个字。五、内引外联,以内促外,是依托和利用京津的落脚点。要充分利用京津与各国联系广、信息多的优势,把京津作为保定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和纽带。侯磊还就如何认识、分析、对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作了重要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直委、办、局,三区两县,各工业局,金融、科研、大专院校,各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

(除稿件、名片,其余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