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曾国藩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坚持造船、亲自检阅?

能静居主人 2022-07-09 08:34:47

作者:赵立波

咸丰三年,在给新皇帝咸丰上书阐明成立水师的必要性后,咸丰帝立即表态支持:“所虑甚是,汝能斟酌缓急,甚属可嘉。”然而此刻曾国藩还不明白到底如何从何处着手建造水师,他自己甚至认为:“盖船高而排低,枪炮则利于仰攻,不利于俯放。又大船笨重不能行,小船晃荡不能动战。排虽轻,免于笨,尤免于晃。”然而当水试时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通:“排虽短小,不利江湖”于是彻底放弃用排,开始专门研究造船。

一、闭门造船

曾国藩曾这样艰难回忆说:“余初造战船,办水师。楚中不知战船为何物”后来突发奇想,借用“赛龙舟”一般模式进行创造。等试验后才发现,曾国藩设计的这种战船根本上不了“江湖”,非常容易倾覆。最后不得已放弃自己“设计”,到各地征集能够巧匠开始着手打造专业船只。据载,曾国藩“创建舟师,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不惮再三更制以极其精。”虽然艰苦创业,摆在曾国藩面前的困难如同水上波澜,持续出现。

有了战船,曾国藩着手建设水师组织结构,水师有“船户水手”组成,以一艘“快蟹”船,十艘“长龙”船和十艘“舢板”船组成一营,每营五百人。“快蟹”船为船先锋,由营长坐镇指挥。在武器配备上,“凡船炮,长龙头炮二,洋庄八百斤至千斤,边炮四,各重七百斤,梢炮一,重七百斤,俱洋庄,腰炮专珠二,中四五十斤。”《曾国藩奏稿》

最后曾国藩提出了具体水师练兵指导思想:按照“兼习长矛并短刀,荡浆要快舵要稳,打炮总要习个准,斜斜排排一字阵,不慌不忙听号令,出队走的一线穿,收队排的一络连,慢的切莫丢在后,快的切莫走在前。”除此之外,对于船只和武器弹药的保养也有严格规范:“船只莫粘半点泥,牛皮圈子桂桨椿,打湿水絮封药箱,群子包包要缠紧,大子个个要合膛,抬枪磨得干干净,大炮洗的溜溜光。”

一切就绪后,曾国藩在几次小胜后,湖南靖港遭遇惨败,如不是被人救起,早已自杀,那他的水师梦也将彻底泡汤。

此后虽然重整旗鼓,但是在水师的建设上,是在不断遭遇挫折失败后才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义。比如曾国藩接连两次失败都是源于违背水上作战的基本要领,即是:逆风逆流,最利于水上作战;其次则顺流逆风;最要命的就是顺风顺水。而曾国藩两次失败都源于这个不知道的原理,原来顺风顺水,战船前进十分迅速,但是有进无退,稍遇到不利情况,马上陷入敌军包围,想要返回则变成了逆风逆流。反之也是这个道理。

在人员武器装备和掌握了水上作战的原理要领后,曾国藩指挥水师重整旗鼓,对武昌展开全面进攻,在田家镇水上战役取得了关键性胜利,扭转了不利局面。并且制定了全局战略,先控制鄂东,后取九江,再攻安庆,完全控制长江水面,以此彻底堵住太平军水上战略运输,可以说抓住了最核心关键部位。

水上战争从一开始曾国藩的弱项逐渐变成了强项:1861年1月,曾国藩将七年前“御敌不难于陆,而难于水”的说话变成了“是皖吴官军之单薄,在陆而不在水;金陵发逆之横行,亦在陆而不在水。”这不仅是战略调整,最主要的原因是,曾国藩的水师已经以绝对优势胜过太平军,为在关键时刻抢夺军事先机打牢了基础,最终彻底将南京围困。

平定太平军后,清政府给曾国藩论功行赏时给出了“论平寇之功以国藩创立舟师为首”《湘军记》,这一评价可以说较为公正客观,如果没有成立湘军水师,在关键领域夺取了对太平军的战略优势,历史极有可能被改写。

二、曾国藩的造船梦

1861年,曾国藩在奏折中提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此后由于被英国“阿斯本舰队”严重侵权,而不得已将其遣散后,曾国藩要造中国船的心愿越来越迫切。只有“设局制造”才是正途。刚刚夺取安庆,曾国藩就设立了军械所,研究试造轮船。在参观了“火轮船”演示后,曾国藩非常高兴,在日记中这样说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四年后,刚刚评定太平军,曾国藩终于踏上了我国自主研究的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木质明轮船——黄鹄号。虽然运行速度不快,但意义非常重大。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虽然开明,却只重视枪炮,对于曾国藩重视轮船建造非常反对,多次以“筹造轮船”,“事体繁重,经费浩大”,以没有钱或者不必向轮船方面进行资金投入对朝廷上书进行反对。

曾国藩立即以“制造轮船等事,福建尚奏拨巨款,新立铁厂,江南已有铁厂,岂可置之不办”为由,向朝廷力争“制造轮船,实为救时要策”,并明确要求“奏拨二成洋税银片”、“以一成专造轮船之用。”

在曾国藩的持续坚持下,造船水平逐步提高,1868年,江南制造局新造的火轮船,具有八个炮位,中国第一艘用蒸汽动力驱动的水上战舰下水,曾国藩给他命名为“恬吉”号。当时在上海试航后,“恬吉号轮船初成,逆风劈浪,船行甚稳”,一时激发起上海市民的自豪感,竞相观摩航行。

1871年,重病缠身的曾国藩在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对大清造船业念念不忘,这年的11月,曾国藩来到吴淞口,观看江南制造局建造的四艘兵船组成的编队演戏和水师操练,检阅了枪炮操练和各种最新的水上战斗表演。

没想到,就在他的“造船梦”刚刚实现,三个月后便在南京去世,留下的是曾国藩是近代中国造船的积极发起者和推行者的名片,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能静居日记》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