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司机的车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标语?什么“加价开空调”“嫌慢就下车”“抖腿罚款”——听着就离谱!更别提那些“春节服务费另算”“不吸烟者才配坐后排”的奇怪告示。最近,滴滴终于出手整治了!从2025年4月18日起,这些五花八门的“小广告”统统不能贴,否则司机轻则被扣分,重则直接出局!这事儿到底严不严重?咱们今天好好唠唠。
车里的“野路子”标语,早该管管了!
先说说那些让人无语的标语吧。
第一条:“加价议价”类
比如说什么“特惠开空调另付费”“高速费乘客买单”“行李超重加钱”……听着就像黑车司机的做派,哪有正规平台的样儿?
说句实在话,出租车、网约车本就是标准化服务,价格明码标价是基本准则。司机非要搞“额外收费”,这不是坑人吗?乘客一肚子火,差评投诉少不了,司机自己也捞不着好。
第二条:“不文明用语”类
更有甚者,直接在车里贴“事多别打车”“嫌慢就下车”“车内抖腿罚款50元”这类话。
我就问一句:这司机是服务行业还是大爷?乘客花钱是来受气的?这种态度摆明了不想好好挣钱,自断财路。
第三条:“奇葩规矩”类
还见过更离谱的——“后排只坐不抽烟者”“女性乘客需拍照上传”“禁止外放抖音”……这已经不是服务问题了,简直是侵犯乘客隐私权!
总结: 这些标语看着是司机的“规矩”,实则是在给自己挖坑。一次两次可能觉得占便宜,时间长了,名声臭了,订单自然越来越少。滴滴这次直接下狠手,真是大快人心!
滴滴新规:狠!但合理!
此次滴滴新规,明确规定车内禁止张贴所有违规标语,违者轻则被扣服务分,重则永久封号。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么严,是不是小题大做?”别急,看完这些真实案例你就懂了。
案例一:司机贴“抖腿罚款”,乘客怒举报
去年,有位司机在车里贴了“抖腿者罚款50元”的告示,结果真遇到一位坐车时抖腿的大爷。司机非要收罚款,大爷投诉到平台,最终司机被扣10分+停运3天。你说冤不冤?
案例二:“春节服务费”闹乌龙
春节时,某司机在车里贴“春节加价30%”,被乘客举报后,不仅钱没多赚,反而被滴滴扣了信用分,连带后续订单都被系统自动降价。司机后悔莫及,直呼“早知道就不贴了”。
平台为何如此强硬?
其实,滴滴早就看透了这些“小动作”的危害——
损害品牌形象:司机搞小动作,乘客骂的可是滴滴平台;
滋生矛盾:司机和乘客本是服务关系,硬要搞成“甲方乙方”,迟早闹掰;
降低服务质量:心思都用在“搞钱”上,哪还有心思好好开车?
司机们怎么办?赶紧自查!
新规既然出台了,司机们就得照做。该撕的撕,该改的改,别心存侥幸。
重点检查这些地方:
车窗、座椅、中控台:有没有贴纸、海报?
后视镜吊坠:有没有挂些“吉利话”?(某些吊坠可能遮挡视线,也被视为违规);
方向盘套、座椅套:上面有没有奇怪的图案或文字?
有人可能会问:“那我怎么跟乘客沟通需求?”
很简单,口头提醒就行。比如乘客抖腿,你可以说:“先生,开得有点颠簸,您小心点别磕着。”比冷冰冰的告示强多了。
乘客也要配合!规则是双向的!
不过话说回来,光司机守规矩还不够,乘客也得有点素质。滴滴这次也明确表示:对违规乘客同样严惩!
比如——
辱骂司机:直接拉黑名单;
恶意逃单:封号处理;
破坏车内卫生:要求赔偿+警告。
换句话说: 新规不只是针对司机,也在提醒乘客,“花钱的是大爷,但别把大爷当流氓”。
写在最后:规矩,是用来守的,不是用来钻空子的!
滴滴这次立规矩,其实是在告诉所有人:别把平台当傻子,也别把乘客当冤大头。
司机想多挣钱可以,但得讲究方法;乘客想舒服可以,但得有边界。
最后,送给所有司机一句老话:“强龙不压地头蛇,横财不富命穷人。” 偷奸耍滑赚的钱,迟早得吐出来。与其天天想着怎么钻空子,不如老老实实服务乘客,毕竟口碑才是长久之道!
PS:各位司机大哥大姐,赶紧回家翻翻车里有没有违规标语,别等被罚了才哭天喊地,现在改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