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约855字,烧脑时间5分钟,筷玩思维记者李春婷发于北京。
3月底,美国博主“甲亢哥”开启中国行、在多个城市进行一镜到底式直播,在4月7日长沙的直播中,一名绿衣男子因对“甲亢哥”进行用力过猛的商业宣传而引发争议。视频显示,与“甲亢哥”随行至长沙的重庆卤鹅摊主“荣昌卤鹅叔”当时已经坐下吃饭,座位紧挨着“甲亢哥”,此时一位自称“老板”的深绿衣男子要求对方让座,并发出疑似威胁的语言。据悉,这位男子为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
翁东华的态度和语气引起了公愤,在随后的4月8日,文和友的各个社交平台官方账号涌入大量差评。在舆论持续发酵下,文和友在同日登上微博热搜。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巅峰时的文和友完全不需要蹭流量。不过,文和友目前正在全国多个城市遭遇水土不服,褪去网红光环的文和友逐渐暴露其商业模式的弊端。
一方面,其大店模式在当下已显得过于笨重,这不仅导致选址难,也意味着租金费用高企。更重要的是,从本质来看,外地的文和友和美食广场没有太多差别,它的变现手段包括两种:一种是不收租金、物业费等,通过店铺收益分成;另一种则是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物业费,但那些关于长沙社区的怀旧记忆在广深等城市却无法引起共鸣。
归根结底,摆在文和友面前的棘手问题是“没有复购”。
文和友近几年冲上热搜的消息大多集中在闭店、遇冷等方面,它亟需在一场全国高度关注的秀中好好宣传自己,以唤起消费者对文和友热情、亲切、复古等方面的记忆。只是事与愿违,此次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在“甲亢哥”直播事件中明显的用力过猛,更直接暴露了其流量焦虑。文和友“沦落”到要花式蹭“甲亢哥”流量,属实让人有些唏嘘。
“再过几十年,现在的市民都没有了,全都是新长沙人,他们还能不能接受超级文和友,接受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的记忆?这是文和友面对的最大挑战”,翁东华直言,“如果新长沙人不能接受我们了,我们是不是又会变成了太平街、坡子街一样的仿古商业街?我们是不是又会变成一种游客?”。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创始人IP。文和友的此次翻车也折射出创始人下场打造IP的高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