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独活寄生汤常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风湿性疾病和眼病关系密切。有学者提出,风湿性疾病伴发葡萄膜炎的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呈平行相关,因而在治疗上有共性。以风湿性疾病伴发前葡萄膜炎为例,急性期以眼红眼痛为主症,可伴见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和眼前节炎症,其病机和“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痹”相通,痹阻络脉,络脉不通。若经中西医治疗,病情减而未瘥,延至3个月以上,或慢性过程,以视物昏花,干涩隐痛为主症,眼前节炎症表现减轻,或尚有关节、腰膝酸痛等症,呈正虚邪实表现者,系风寒湿阻络,同时耗伤阴血,或者郁热伤络,气血两虚,可用此方进行诊治。

独活寄生汤与上中下痛风方均治疗前葡萄膜炎,有一定区别。一是病因病机不同。上中下痛风方针对湿热蕴积,痰瘀阻络,邪盛实证,症见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而独活寄生汤针对外感风寒湿邪,肝肾不足,正虚邪实证,症见干涩昏花,目珠隐痛,炎症迁延不愈,全身伴见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是所治病变分期不同。上中下痛风方针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炎症发作期,独活寄生汤用于前葡萄膜炎恢复期。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有所拓展,介绍如下:
1.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疼痛日久,病因风寒湿痹所致。素体肝肾不足,气血两亏,两膝关节疼痛,并游走至踝,腰痛,伴有低热,食少,面容呈痛苦状,苔薄白,舌质淡,脉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抗“O”值偏高,红细胞沉降率增速。治宜祛风湿,益气血。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可加入乌梢蛇、地鳖虫、千年健、威灵仙、制川乌、制草乌等药。10~20剂,热退,疼痛明显减轻,肿消,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而获效。
2.类风湿性关节炎
腰痛日久,素体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手指关节肿痛变形,遇寒冷痛增,且有低热,食少,面色㿠白,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血常规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白血球数增多。治宜补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酌加鸡血藤、制川乌、制草乌、乌梢蛇等药,有一定的疗效。

3.风湿性坐骨神经痛
一侧腿足疼痛剧烈如芒刺,痛在肌肉筋骨之间,按之更甚,痛处检查不红不肿,痛时呻吟不已,难以忍耐,喜温热,遇热则疼痛减轻,苔白腻、舌质红,脉濡缓。治宜祛风湿,强筋骨。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制川乌、制草乌、炒苍术等药物,疗效颇佳。局部结合激光理疗效果更佳。
4.慢性腰腿痛
腰腿疼痛经年不愈,素体肝肾不足;气血两亏,遇冷疼痛剧增,面色无华,神疲食少,苔白,舌质淡,脉细。治宜补肝益肾,祛除风湿。服用独活寄生丸或汤剂,均有一定的疗效。
5.小儿麻痹症
发热不退,肌肉疼痛,惊哭不安,下肢软弱无力,活动不利,此乃湿热入侵,阻滞气血,肌肉筋脉失养所致。治宜化湿通络,活血祛瘀。服用加减独活寄生汤,本方去杜仲、人参、牛膝、肉桂,白芍易赤芍,加苍术、木瓜、桂枝、威灵仙、三七、苍耳子、苡仁等药,疗效很好。
6.慢性布氏杆菌病
潮热汗出,关节酸痛,尤以大关节呈游走性的剧痛,状如锥刺,反复发作,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两亏,日久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数。血液实验检查: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全身乏力,便燥尿赤。治宜祛风湿,强筋骨,补气血,益肝肾。服用独活寄生丸(即本方去肉桂,加桂枝、川断、银柴胡、香附,炼蜜为丸),服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而获效。

7.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颞颌关节疼痛,张口不利,此乃风寒入侵所致,苔白,脉紧。治宜祛风寒,通经络,益气血。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本方去杜仲、牛膝、肉桂,加白芷、藁本。治疗后效果颇捷。
8.新产腹痛腰背痛
妇人新产,少腹疼痛,腰背痛,不能转动,或腰脚挛痛痹弱,此乃产后肾气虚弱,风寒入侵而成。苔薄白,舌淡,脉细弱,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畏寒喜温。治宜除风湿,益气血,服独活寄生汤有效。
独活寄生汤原方中用生地黄,后世医家改用熟地黄,其效果更佳。该方中的细辛用量不大,去之其疗效则逊。细辛有通阴阳,解痹止痛之功,前人对其用量亦有深究之必要,若肢体酸麻重而痛微者,其用量宜小,痛甚而酸麻重者,用量宜大(以3~5g为宜),因细辛少量能温经,多量则有镇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