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中国“硅谷”
——保定高开区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苑战国
去年金风里的青纱帐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成片的楼房,纵横交错的马路,脚手架林立,挖掘机轰鸣……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高开区,正崭然崛起。
高新技术的魅力
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高科技,将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了抢占这个制高点,世界各国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和平的战争”。美国的“星球大战”,西欧的“尤里卡”,日本的“人类新领域研究”……为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方国家还竞相建立科技工业园,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英国的“电子工业中心”……





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不仅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还在1988年的《火炬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国也要建立自己的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发展,保定怎么办?

1990年夏,市委书记侯磊上任伊始,就组织了发展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建立高开区的构想。

1990年底,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主任李肇杰一行数人来保定市考察,听取了市科委的主动汇报之后,异常兴奋:保定市有如此雄厚的科技实力,应该得到支持,应该取得发展。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全国27个高开区为国家高开区。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榜上有名。
形势严峻,保定市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有拉得更大的可能!
千载难逢的机遇
能否列入国家级高开区,对于一个中等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能否享受国家的有关政策,能否争取国家的贷款,能否对国内外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保定市这样一个自“一五”以来,30年没有得到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城市,不啻千载难逢的机遇。1991年5月,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保定市是否需要建立高开区的问题。市长周德满激动地说:“如果我们抓不住这次机遇,今后20年都可能再也碰不上这样的机会!”
1991年6月下旬,市委中心学习组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问题,集中学习。市委书记侯磊在讨论时说:“一个领导者,抓工作而不抓经济建设,就背离了党的基本路线;抓经济建设而不抓科学技术,就没有抓住要领;抓科技而不抓高科技就没有抓住关键!”通过学习讨论,保定市五大班子取得共识,决定建立高开区。
1991年10月5日,保定市高新技术领导小组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市长周德满任组长兼主任,副市长何叶华、陈学曾、吕亿环任副组长兼副主任。

就在保定市加速高开区建设的同时,省内外其他城市高开区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在国务院即将批准第二批国家级高开区的前夕,各城市的竞争白热化。
为保证申报工作万无一失,保定市党政领导及高开区有关人员,进行了充分而又周密的准备。汇报材料集思广益,字斟句酌,并进京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
1992年5月,首都京西宾馆,市委书记侯磊、副市长吕亿环,在全国高开区工作汇报会上,作了申报国家高开区的正式汇报。
会后,正当大家焦急地盼望“金榜题名”之时,有消息传来说“情况吃紧!”市长周德满闻讯立即驱车赴京,再次向有关方面反复介绍情况,形势“阴转晴”。
1992年11月20日,喜讯传来,国务院于当月9日正式批准保定市等25个城市建立国家高开区。
这是一个保定市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将使这座名于汉,兴于宋,显赫于清,落伍于当代的有2300年历史的古城,凭借高科技的威力,重振雄风,再度辉煌!
令人叹服的效率
今年2月28日,春风中还微带寒意,已选定他处投资的台湾凯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威香港有限公司,来保考察,高开区优越的投资环境,高效率的工作,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他们决定将企业移师保定市。
3月22日,两公司即与高开区正式签署了在保定市独资兴建凯华工业有限公司的协议。
4月初,一个传真电话打到高开区,凯华一下子提出了8个方面的问题。高开区有关人员马不停蹄,立即请示副市长陈学曾。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陈学曾,撂了一句“项目比这个重要”,便去找市长周德满。第二天,高开区便向对方做了答复。
4月13日,凯华再度来保,了解生产原料的资源情况,他们在原地曾为此事整整忙了一年,而高开区仅用几小时,便从地矿部测试中心借调来全套资料。凯华大为满意,将办理各种手续和筹备奠基等事宜,全都委托给高开区。5月8日,凯华正式奠基。董事长陈汉春满意地说:“凯华公司与保定市合作,从洽谈到奠基仅两个多月时间,速度之快,非常难得。”
保定高开区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按照“小政府、大服务、快节奏、高效率”的原则,确定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保证人员的高素质,他们首先“严把入口”:不是大学生不进,专业不对口不进。同时“放开出口”:百分考核不合格者分流,目标管理连续两次考核不能按时完成者分流。
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验收上周安排的工作目标,完成者有奖,完不成者警告、罚款或者解聘。
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下,高开区工作人员都主动地学习,拼命地工作。30岁左右的在攻读第二专业,35岁上下的都学会了操作微机。重要、紧迫的任务,人们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想方设法去完成。
燕昭王曾在这块土地上,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望的高开区,为了增强区内企业的实力,也建立了广揽人才的机制。

一是进入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抢录大学生。目前已招录研究生2名,大学生54名,“五大”毕业生及中专生134名。
二是通过高开区人才中心与全国各地几十个科研院所联网,凭借高开区的政策优势,吸引中高级人才。目前已引来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28名,具有中级职称的44名。
三是鼓励企业以临时聘用、单元聘用、合同聘用等多种灵活形式,聘请“离退休工程师”、“星期日工程师”。目前已聘用此类人员423名。为保证工作的高效率,高开区还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支撑服务体系。一是实行省级计划单列,享有省辖市权限内的内外资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的审批权和区内项目开工的审批权。二是组建了区财政局、区金库,在区内设立了工商分局、税务分局。
如果您的企业有幸进区您可在区办公楼里“潇洒走一回”,享受其全程一站式服务:从项目洽淡、立项审批、可行性报告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选址定点、规划审批,到开工建设的所有前期工作,均可在这里完成。涉及区外的土地证手续,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认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合同及章程审批,高开区也将协助您办理。
日新月异的速度
保定高开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争分夺秒!
保定高开区位于保定市区,距市委、市政府约1000米。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
为加快高开区建设速度,市政府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建设资金、征用土地和加快进度等问题,并成立了高开区建设指挥部。
高开区建设征地,是建国以来保定市规模最大的一次征地。土地局的工作人员在局长李建民率领下,栉风沐雨,劳碌奔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征地的前期准备。
1992年6月,高开区与被征地村签订征地协议。8月3日,省土地局正式办理了征地预批手续。
筹集建设资金,也是加快高开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工商行、建行、农行、劳动局社保所、保险公司,参加了1992年6月29日市长主持召开的高开区建设资金会议之后,立即紧急行动,分头落实。至8月12日,各单位的资金即全部到位。时间如此之短,资金如此之多,创下保定市之最。
8月20日,高开区基础建设正式动工。
抢修入区道路朝阳路(七一路至五一九路路段)的突出任务落到了市政工程处肩上。他们派出精兵强将,争分夺秒,仅用2个月时间,即高奏凯歌。目前,与区外配套的3条主干道已全部竣工,共6.28公里。区内其他道路的路基也全部完成,达到了四通八达的要求。供电局以支持高开区建设为己任,于去年便架通了电站路长2公里的10KV电力线路,到今年7月份,又架通了其他三条主干线,共完成进区引线和区内用线9公里,使区内任何地段的企业开工和投产都可以得到电力保证。
为优化高开区的投资环境,邮电局在去年10月还没有电话用户的情况下,即架设了通入高开区的300对电缆。目前区内T形通讯线路已经完成,可保证区内企业的对外联络。
自来水公司为了按照市领导要求,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区内供水主干线铺设任务,一丝不苟抓管理,加班加点抢工期,按时铺设完4条主干线,达3公里。
排水工程也进展顺利,主要道路的排雨水、污水管道已施工完毕,总计达4.3公里。
在总体供热规划近期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高开区积极筹措资金150万元,建起了可供7万平方米采暖的临时供热站,输汽管道也已铺设完毕,10月底可投入使用。
目前,高开区已实现了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排水及区内土地平整的“五通一平”。煤气工程也在紧张地筹备,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完工。据了解,保定高开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在全国后25家国家级高开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1993年10月20日的高开区

通往世界的桥梁
在今年9月召开的河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暨出口商品洽谈会上,保定高开区,出尽风头,不仅有许多外商慕名前来洽谈,还在会上正式签订了4个项目,总投资1.94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外资达2203.1万美元。
可人们谁能想到,为使保定高开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通往世界的桥梁,高开区人洒下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辛劳!
他们先后编写了多种对外宣传资料,录制了两部电视片;除了通过新华社国际部用6种语言文字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高开区的优惠政策;还通过《欧洲时报》,香港《大公报》、《国际工商报》、《建设与投资》杂志,广泛宣传高开区优越的投资环境。
他们还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大型招商活动,日本、泰国、美国、韩国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迹,北京、香港、深圳、石家庄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9月8日,我市在京召开的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发布会,本无高开区的发布任务,但他们还是赶制出展牌安放在签到处。那充实的内容,精美的装璜,夺目的灯箱,令各国驻华使节和客商不得不驻足观看。主管高开区工作的副市长陈学曾从不表扬高开区,这次也喜形于色地称赞:“展牌OK!”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仅仅两年时间,保定高开区就从默默无闻,走向扬名海内外。白皮肤的,黑皮肤的,黄皮肤的客商络绎来保,用不同语言,谈论着保定高开区。
目前,高开区几乎每周都有外商来洽谈项目,多时一周要接待数批。正在洽谈或办理注册手续的引进外资项目,就有保定立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小天使妇幼商品实业有限公司、新宝美世界娱乐城有限公司、朝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8个,预计可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已进区的引进外资项目达26个,合同利用外资达3037万美元。
由冶金部地下管线探测检测技术中心与香港雷迪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组建仅一年,就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门从事地下管线探测服务的企业,他们先后为首钢、武钢、上钢、天津港、大同市政、九江石化等近30个企业,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成功率达100%。

为使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大循环,最近,市政府又作出了战略决策:在高开区设立海关、商检部门,建立保税仓库。这对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保定素有“京师门户”之称,但多年来一直牢牢地关闭着通往海外的大门。今天,这沉重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因为冲击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高峰的古城需要世界,世界也满腔热忱地欢迎更加开放的古城!
破土而出的未来
当古城保定毅然抓住了建立国家高开区这一历史性机遇,便涤除2300年的历史风尘,抖去2300年的历史疲顿,重焕青春少年的美妙风采。
截至目前,在这块寄托全市人民现代化憧憬的神奇土地上,已有注册进区企业61个,总投资达7.16亿元,总产值预计可达21.65亿元。高开区出让的土地,已占一期开发面积的65%。
高开区的首家动工企业北方调度模拟盘厂,已于今年10月18日投入生产。该厂为河北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是华北地区生产PM系列模拟盘及调度自动化设备的定点厂家。他们研制开发的变电所高智能微机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化调度模拟盘、可燃气体报警器,均于今年8月通过省级鉴定,其中两项在国内获奖,一项达国内先进水平。

该厂一期工程于去年11月动工,仅8个月便竣工并通过验收,获市级金牌。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人们已在气派、漂亮的生产综合楼内投入正常生产。
同日投产的还有数据记录设备开发公司和中美合资泰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都是石油物探局仪器总厂在高开区投资建立的企业。数据记录设备开发维修公司,于去年9月组建进入高开区,已开发出飞行数据处理(黑盒子阅读处理)系统的磁带阅读机、程控电话计费磁带自动分检系统、程控电话盒式带自动计费处理系统、TC系列磁带机、磁带清洁器等5种高技术产品。
区内还有15个项目在加紧建设。
风帆远航实业有限公司、华兴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纯真制油发展有限公司、天马旅游公司的基建工程,预计年内可竣工,并陆续投入生产。
高开区目前最大项目——凯华工业有限公司工程,正在昼夜施工。
凯华为台商独资企业,主要开发生产各种新型高档建材产品。项目占地266亩,一期工程总投资1500万美元,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另外,还有6个项目将于近期开工。金迪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投资5000万元在高开区兴建一座高20层,达78米,总面积3.1万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大楼———金迪大厦。大厦1995年竣工后,将成为高开区第一个科贸中心,预计将有100余家公司在楼内办公、生产。
由日本大北京商事株式会社、允兆房地产开发公司、市城建开发公司分别开发的公寓小区也将全面开工,预计明年年底将大部分竣工。
高开区人对高开区的未来,充满自信。他们说,用不了多久,五年、十年,脚下的高开区,便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身,融科、工、贸为一体的经济特区,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一片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备的新区,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刊载于1993年10月20日《保定市报》




(除稿件、名片、现场照片,其余照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