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谁能想到,一个当年快要倒闭的汽车厂,如今居然成了新能源汽车界的“顶流”?
赛力斯的故事,说起来那可真是一部中国制造的逆袭传奇。
2019年上海车展,赛力斯带着SERES SF5来了,结果呢?
凉凉!
一个月就卖出去那么几百台,这销量,说白了,连养活自己都费劲。
资金链紧张,品牌也没人认,赛力斯那会儿,真可谓是“命悬一线”。
你品你细品,那时候谁又能想到,这家企业后来能翻身呢?
或许正是这种危机感,才逼着张兴海下定决心,要找个“大腿”抱一抱。
这不,2021年3月8日,赛力斯就和华为签了战略合作协议。
华为团队直接进驻赛力斯五云湖基地,那架势,就像“空降兵”一样。
华为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他们那套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
就拿问界用的动力电池来说,那可是要经过赛力斯、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各自的安全检测才能上车。
宁德时代都公开说了,问界的电池最安全。
这种“保姆级”的合作,在汽车圈里可不多见。
赛力斯的转型之路,可不是一帆风顺。
早在2010年,东风小康就开始搞海外扩张,在印尼建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东风小康品牌知名度低,渠道建设也困难重重。
结果呢?
海外扩张没能实现大规模盈利,反而为日后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正是这段经历让张兴海明白,光靠低端市场,是走不远的。
那么问题来了,张兴海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人啊,1982年从巴县师范毕业,当了个物理老师。
可他不安分啊,辞职下海,养过猪,开过餐馆,结果都失败了。
但这些经历,也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6年,他抓住家电黄金时代的机遇,用8000块钱创办了凤凰弹簧厂。
从8毛钱的弹簧到3万的面包车再到50万的智能汽车,这条实体升级发展之路,赛力斯走了40年。
凤凰弹簧厂当年有多牛?
1987年,他们把弹簧价格降到0.8元,直接把日本供应商干懵了,连夜降价30%,结果还是被抢走了七成订单。
到了1995年,家电业产能过剩,弹簧利润下滑,张兴海又开始转型生产摩托车和汽车减震器。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问界M9的横空出世。
2023年12月,问界M9发布,凭借华为ADS 3.0智能驾驶系统、鸿蒙座舱等黑科技,直接引爆市场。
这车有多火?
上市第一个月订单就破了5万,均价52.8万元还供不应求,单月销量超过宝马X5、奔驰GLE之和。
2024年问界M9累计交付超过15万辆,连续11个月蝉联50万级以上豪华车月度销冠。
据说在赛力斯重庆龙兴工厂,每2.5分钟就有一辆M9下线,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你以为这就完了?
张兴海还是个大慈善家。
他多次向家乡凤凰镇捐款,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还设立慈善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这种企业家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回顾赛力斯的三次转型,每一次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张兴海的敢为人先、勇于冒险、与强者合作,是赛力斯成功的关键。
赛力斯的成功也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拥抱变化,才能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浪潮中脱颖而出。
赛力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想敢干,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
赛力斯的这只“金凤凰”,未来还能飞多高?让我们拭目以待。
赛力斯:已经是华为的形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