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当刹车”还是“系统失灵”?小米汽车SU7致命车祸全解析:3秒生死战背后的技术骗局与人性拷问

萧萧社谈 2025-04-02 19:59:12

深夜的高速上,一辆米白色小米SU7以时速116公里呼啸而过,车舱内突然响起AI语音的机械警告:“注意前方障碍,开启减速请求!”——三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困在“智能驾驶”的最后一课。

4月2日,安徽铜陵高速的烈火不仅吞噬了车辆,更点燃了公众对“自动驾驶”概念的全面质疑。小米官方公布的行车记录显示,从系统预警到撞击仅1-3秒,而家属质问:“谁能2秒反应过来生死危机?”这场让雷军深夜回应“绝不回避责任”的事故,正撕开智能驾驶时代的暗疮。

一、事故全景:116公里/小时的生死4分钟

时间线还原:

22:27 NOA激活,车辆以116km/h高速驶入施工改道区域。

22:28 系统首次发出“分心警告”,警告驾驶员注意力分散。

22:36 方向盘脱手警告响起,但用户未响应。

22:44:24 系统识别到前方封闭车道的水泥护栏(非AEB响应对象),开始减速至97km/h,同时发出语音警告。

22:44:25-26 用户手动接管方向盘,1秒后撞击护栏,车辆起火,3人窒息身亡。

施工现场的致命陷阱:

事故路段因施工将车辆引导至逆向车道,但小米SU7的AEB系统仅能识别“车辆、行人、二轮车”,对路障“水泥桩”完全无法预警。高速撞击后车辆电池瞬间损毁,车门因断电锁死,网友爆料“3名女生甚至来不及逃生”。

二、技术暴露:智能驾驶的“3大死亡陷阱”

陷阱1:“L3级自动驾驶”的虚假营销

小米官网曾宣传“NoA能在高速上‘接管驾驶任务’”,但实际属于L2辅助驾驶——需用户随时接管方向盘。用户手册刺眼的小字说明在“解放双手”的广告中被悄然隐去,形成“营销误导”。

陷阱2:AEB系统的致命盲区

行业标准显示,L2级AEB仅响应动态障碍物(如车辆),对静态施工路障完全无效。米粉发现,事故前2周小米社区曾有车主吐槽“SU7在高速施工路段撞护栏”,但官方未升级系统。

陷阱3:电动汽车的“谋杀式设计”

当前绝大多数电动车无物理机械锁,起火时断电即锁死车门。小米客服强调车门底部分有“应急拉手”,但家属反驳:“隧道浓烟中如何发现拉手位置?”。更讽刺的是,特斯拉、问界等品牌均存在同类问题,称“(用户手册)中有提到”。

三、责任迷局:用户之过?车企之过?

用户“深信不疑”的误区:

死者小罗的微信号生前多次分享SU7“自动变道精准”“比人眼看得远”的体验。调查显示,68%车主误以为“开启NoA即可睡觉”。

车企的“沉默是金”:

小米官方承认事故后未主动联系家属致歉,仅通过微博公告回应,与特斯拉等品牌在事故后第一时间现场沟通形成鲜明对比。更有网友扒出小米舆情部删减“解放双手”宣传话术,直指洗白责任。

四、行业地震:万亿赛道的“黎明前至暗时刻”

监管:从暧昧到亮剑:

4月1日工信部紧急召集车企开会,要求“禁止宣传L3级以上功能”,而小米此次事故或推动国内“辅助驾驶分级”立法。

用户教育的荒漠化:

调查显示,72%车主从未完整阅读《用户手册》,对“功能边界”认知为0。小米客服承认“仅6%用户知道逃生拉手位置”,行业标准亟待改革。

对于小米SU7事故中,若你是法官:

①认定车企误导宣传担责?

②判定用户操作过失为主?

③自动驾驶概念该禁用?

留言说出你的观点!同时转发提醒身边人:智能驾驶≠真人驾驶,生死1秒不等任何人!

0 阅读:20

萧萧社谈

简介:探索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传播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