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3521%关税剑指中国?特朗普在中国面前,又选择了必败的打法

文史君曰曰 2025-04-24 13:18:17

当美国政府宣布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521%的关税时,全球能源市场为之震动,表面上,这串惊人的数字针对的是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但任何了解全球光伏供应链的人都明白,这一举措实际上剑指中国。

特朗普试图再次高举关税大棒,通过极端行政手段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然而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和我国多年构建的坚实产业链面前,这种做法似乎很难奏效,或者说,特朗普这次又选择了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

关税风暴

美国政府于本周一宣布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对柬埔寨的税率高达3521%,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最高税率分别达到972%、814%和250%。

虽然特朗普政府声称这一举措有利于国内制造商,但这些关税也将打击美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这些开发商长期依赖价格低廉的外国供应,加剧了美国政治和政策变化对该行业造成的不确定性。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关税不仅创下了光伏贸易争端的历史新高,更彰显了特朗普政府对“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一口号的极端执着。

然而现实情况是,2023年数据显示,东南亚四国占美国光伏进口总量的77%,进口额超过130亿美元,而其中近80%的产能由中国公司主导。

特朗普政府这一举措实际上是试图用关税壁垒彻底斩断中国在全球光伏领域构建的供应链网络,其实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打压由来已久。

自2012年起,美国便对中国光伏实施了“双反”调查,迫使中国企业将大部分产能从国内转移至东南亚。

不同的是,奥巴马和拜登政府只要求产能转移出中国本土,而特朗普则要求这些产能必须回流美国本土,这一点根本区别导致了当前极端关税政策的出台。

我国的光伏霸主地位

根据伍德麦肯兹的最新报告,我国在2023年向太阳能产业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后,预计在2023年至2026年期间将掌握全球超过80%的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制造产能。

报告指出,我国产能足以满足现在到2032年的全球需求,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太阳能面板制造的所有阶段(如多晶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份额超过80%,是中国全球光伏需求份额的两倍多,并且全球十大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都来自中国。

而我国在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二十年前,我国在多晶硅和硅片技术方面几乎毫无能力。

通过持续的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我国企业迅速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并依靠成本优势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

我国光伏企业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关键在于其掌握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多晶硅、硅片产能才是光伏产业最根本的上游,而我国企业恰恰在这些关键环节建立了压倒性优势。放在东南亚的只是下游的组件组装环节,即使这部分产能受到打击,也无法从根本上撼动我国企业在全球光伏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产业优势使得我国企业具备了强大的产业链重组能力,面对美国的高额关税壁垒,我国光伏企业已经提前布局,在沙特、印尼、墨西哥等地架起了新的生产线。

事实上,我国组件对美直接出口早已近乎归零,企业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全球化布局来规避贸易壁垒的影响。

美国的光伏困境

根据白宫的计划,美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光伏组件“100%自给自足”,然而目前美国本土组件产能仅覆盖不到15%的需求,相关的硅片产能更是几乎为零。这一巨大差距使得美国政府的目标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

美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根本困境在于,其产业链已经基本空心化,要实现完整的产业链重建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相当长的时间。

即使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大量补贴,美国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建立从多晶硅到硅片、电池再到组件的完整产业链。

构建国内太阳能能源供应链的未来将需要行业和政策领导者持续、协调的努力,可能需要长达五年的时间才能使工厂达到规模化运营。

更为关键的是,即使美国企业成功建立了本土产业链,其生产成本也将远高于我国企业,这意味着美国产品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将难以在全球市场上与我国产品竞争。

高额关税最终的结果是推高美国国内光伏项目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将转嫁给每一个美国消费者,同时也使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角力

特朗普政府一直强调要恢复美国化石能源产业的主导地位,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要履行对传统能源产业的承诺,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放弃新能源领域,这种矛盾的政策导向使其陷入了两难境地。

同时,对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恐惧和特朗普的政治作秀需求,也让这场关税战实质上成了一种“表演”。

通过对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特朗普可以向其支持者展示他正在“保护美国工作”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然而这些政策在经济学上是不合理的。

类似的情况在稀土领域也有发生,特朗普政府积极谋求控制格陵兰岛,还与乌克兰签订矿产协议,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稀土资源。

但是众所周知,现在我国不仅拥有庞大的稀土矿藏,更拥有最多、最先进的稀土加工技术。特朗普或许可以从其他国家那里找到中国稀土的替代品,但这种技术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无可取代的。

总结

特朗普政府宣布的3521%的关税看似恐怖,但实际上却暴露了美国长久以来的战略焦虑和产业空心化的困境。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产业布局必然会遵循经济规律而非政治意志,我国光伏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全球竞争优势。即使面对美国史无前例的高额关税,我国企业仍能通过产业链重组和全球化布局来应对挑战。

最终这场关税战的结果可能是:美国消费者将为更昂贵的可再生能源买单,美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而我国企业则会通过产业升级和全球布局继续保持其在光伏领域的领导地位。

信息来源

专家谈最高3521%的关税是否剑指中国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链宣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