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依林:曾反对“两个凡是”,儿子官至副部级,女婿是正国级干部

老张车纪 2025-04-27 16:14:39

抗战一开始,形势就变得特别紧张。好在,有很多有志之士,他们心里装着国家,愿意站出来。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则潜伏在各行各业。他们心里都向着党,为革命事业使出了浑身解数。特别是那些搞地下工作的,在没有枪炮的战场上斗智斗勇,得特别聪明、特别有策略,才能完成一次次艰巨的任务。这里面,有个人特别让人佩服,他就是姚依林。

姚依林1917年在安徽池州出生,他诞生在香港,却在江浙地区长大。完成上海的中学学业后,他成功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新潮的进步观念,深受党的理念和目标的鼓舞,于是第二年就毅然决定加入党组织,从而踏上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姚依林文化功底深厚,思想觉悟也挺高,因此被组织看重,先后在北平挑起了学联秘书长和党团书记等大梁。后来,他还带头搞了两次学生爱国运动,在学生堆里威信十足。为了传播抗日理念,他四处奔波筹款印传单,还到处开讲,唤起大家的抗日爱国心,把抗日救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1936年那会儿,姚依林到了天津,先做了市委的宣传头头,后来又升为了市委书记,一门心思扑在领导天津的抗日活动上。转过年来,也就是1937年,他被调岗去了河北,还参与了冀东的大暴动。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为抗战忙活,不停歇。那会儿,他特别上心发动老百姓,到处宣扬抗战的想法,号召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对抗外敌。

1946年,姚依林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全心全意为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劲儿,那时候他始终按照党的指示办事,攒下了不少实战经验。等到新中国成立,他被安排到国务院,管起了财贸这块儿,参与了不少经济政策的琢磨和制定,凭借自己多年的老本行,来安排和落实这些政策,想让面临财政难关的新中国多找点发展出路。

1959年那会儿,咱们国家真是太难了,钱包瘪瘪的,物价乱飞,想买啥都买不到,外面还有帝国主义虎视眈眈。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过得不容易。但姚依林这个人,他可不怕困难,有了周总理给他撑腰,他琢磨出一套好办法。这办法一用上,物价就慢慢稳住了,大家干活的劲头也足了,老百姓的日子这才算有了盼头,经济也是一天天地好起来。

1966年那会儿,姚依林也碰上了乱世的风波。他明明对国家建设有大贡献,却成了那些反革命的人的目标。就因为他之前研究过国外的进步方法,结果就被扣上了不白之冤,真是冤枉啊。这事儿让他心里特别难受,连工作都给停了。还好,过了整整七年,他才算是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那时候,姚依林的重点工作就是给国家长远发展找个新方向,这关键就得靠加强对外贸易,引进外国的高科技。在这个过程里,他碰到了“四人帮”的好几次阻拦,但他从没退缩,硬是跟他们杠到底,就算可能会再次挨批,他也坚持推进对外贸易。等到“四人帮”垮台了,国家形势慢慢好转,姚依林因为对外贸易上的大功,被提拔成了国务院的重要头头之一。

在为国家往前冲的时候,姚依林一直拿毛泽东思想当指路明灯,但这可不是说他脑筋转不过来,相反,他比谁都跟得上时代步伐。当华国锋同志提出那个“两个凡是”的歪点子后,他立马就看出了不对劲,直接站出来说不。从那以后,他就帮着陈云、李先念他们,想把经济上的弯路给掰正,盼着国家的发展能重回正道。好在,邓公一回来,这事儿就很快有了着落。

1979年,姚依林被提拔为副总理,到了1987年,他又进一步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在推动改革开放上,他真的是出了大力气。一直忙到1994年,他在北京离世,那时候77岁。还有件事挺值得说的,姚依林的儿子也走上了从政的路,做到了副部级。而他的女婿更牛,直接做到了正国级,跟姚依林一个级别。这一家人,个个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都在为国家的事业拼命干。他们这种革命精神,真的太棒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传颂!

72 阅读:27533
评论列表
  • 沐雨 56
    2025-04-28 05:39

    从头到尾也没说出他正国级女婿是谁?小编真该死,骗子

    594lgd1 回复:
    岐山同志
  • NSTF 49
    2025-04-27 23:44

    出生在安徽,诞生在香港,这是什么鬼?

  • weiyz 35
    2025-04-28 00:45

    不懂就别瞎写。

  • 2025-04-28 07:27

    “出生池州,诞生香港”,这逻辑,只有你编的出来!

  • 2025-04-28 19:50

    胡编乱造

老张车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