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的“海峡雷霆-2025A”大型联合军演已经圆满落幕。不过,大伊万还是想说,这次的“海峡雷霆-2025A”演习,还真是挺有看头的。演习虽然结束了,但留给人的思考却不少。这次的军演,东部战区的部队展示出了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多样化的战术运用,让人印象深刻。说实话,能亲眼见证这样高水平的军事演练,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啊,这次军演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演练,更是对提升部队实战能力、检验战术战法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演习,部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训练中加以改进和提高。这种以实战化为导向的演习,对于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啊,虽然“海峡雷霆-2025A”已经告一段落,但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却是深远的。这次演习的精彩之处,不仅仅在于那些震撼的场面和先进的装备,更在于它背后所体现出的我军不断提升的战斗力和实战化训练水平。
说的是东部战区陆军里的一个远程火箭炮部队,他们这次用上了最新的PHL-191箱式火箭炮,目标是台湾岛上某个模拟的能源转运码头,特别是那里的天然气储罐。只见两辆发射车一起开火,嗖嗖嗖地打出了八枚火箭弹,对着那些模拟储罐就是一顿猛攻。这火力,又猛又准,几乎每一颗火箭弹都像长了眼睛似的,直愣愣地往靶心里钻。
说实话,咱们这回用上远程火箭炮,那才真正展示了现代陆军该有的技术实力和火力威猛,同时也彰显了我军远程火箭炮部队的顶尖战术技巧和能力。
说到“火炮强力清扫”,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用来描述火箭炮在战场上那震撼人心的威力。想象一下,当一排排火箭炮齐射而出,它们就像是一道道划破天际的闪电,瞬间覆盖了整个目标区域。这种攻击方式,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发火箭炮都携带着巨大的能量,一旦命中目标,那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无论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密集的敌军阵地,在火箭炮的轰击下,都会变得支离破碎,仿佛被彻底“清洗”过一样。而且啊,火箭炮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射程远、火力猛。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对远处的敌人进行猛烈的攻击,让他们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所以啊,“火炮强力清扫”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非常贴切地描述了火箭炮在战场上的那种震撼和威力。它就像是一位无情的清洁工,用它的“扫帚”——那些威力无穷的火箭弹,将战场上的一切障碍和敌人,都统统清除干净。
最近啊,咱们那个PHL-191远程火箭炮一展身手后,网上又开始流传起一种说法,说想让咱们用这远程火箭炮给对岸本岛来个“大扫除”。
在连大伊万的微博上,军事爱好者们热议纷纷,说要是真到了天摇地动那会儿,咱们的远程火箭炮得率先出手,把对面岛屿从头到尾好好“整理”一番,先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火力洗礼。更有资深人士觉得,这么一来,可能还不过瘾呢……
说起来,以前咱们军队,还有俄罗斯军队放出的那些宣传片里,火箭炮不都是整整齐齐排成一行,然后几十辆发射车一起开火的嘛?那场面,一次性能打出几百发火箭弹,看着真是带劲极了。可现在再看这远程火箭炮,一次就打出去十几发,这火力是不是感觉有点小啊?跟以前比起来,密度是不是低了点呢?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个“火箭炮大扫除”的事儿。不论是从火箭炮这种战场武器的本质和功能上讲,还是从现代陆地战斗的基本模式上说,又或者看看现在远程火箭炮的真实使用情况。那个所谓的“远程火箭炮大扫除”,其实根本就是个站不住脚的说法。
说实话,以后在陆地上打仗,可能很难再见到像以前那些宣传视频里演的那样,几十门火箭炮排在一起,整整齐齐地在阵地上一起开火的壮观场景了。从某种角度看,这样的场面以后估计不常见了。
说到远程火箭炮的花费,那可是个大话题。咱们得知道,制造和维护这种高级武器,可不是小数目能搞定的。首先,远程火箭炮的造价可不低。你得考虑到它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强大的火力系统,还有能在远距离上准确打击目标的导航系统,这些都需要用到顶级的科技和材料,自然价格不菲。再来说说它的研发成本。设计一款远程火箭炮,得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这里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都是巨大的。而且,为了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还得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有啊,远程火箭炮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毕竟,这种武器可是要经历风吹雨打、战场考验的,得保证它随时都能发挥出最佳的性能。这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零部件,这些都需要花钱。当然啦,远程火箭炮的成本还包括了它的运输和部署费用。毕竟,它可不是个小玩意儿,得用专门的运输工具来搬运,还得找到合适的发射阵地来部署。这些都需要精心安排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呀,远程火箭炮的成本,真的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制造上的投入,还包括了研发、维护、运输和部署等各个环节的费用。想要拥有这样一款强大的武器,可得好好盘算盘算呢。
说起远程火箭炮这种武器,从它的威力上来说,其实它并不是那种大面积打击的利器,或者换句话说,大面积破坏并不是它的主要用途。毕竟,虽然远程火箭炮的价格已经算是比较亲民了,但是跟普通的炮弹比起来,它还是挺贵的。你想啊,要是只为了造成大范围的破坏,那用炮弹岂不是更划算,更经济实惠?远程火箭炮之所以会被研制出来,肯定有它独特的地方,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咱们得明白,远程火箭炮的用处,可不只是简单地用来大面积打击敌人,它还有更多更精妙的用法,等着咱们去发现和利用呢。
说起来,北约那边的东西,价格可真不便宜,就像是硬把豆腐卖出肉价一样。像那种155毫米的杀爆弹,一枚就要80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就是不到5万块。但要是换成了带有简易制导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那价格可就得飚到好几十万了。当然了,要是大量生产的话,成本能稍微降点。可没过多久,这些远程火箭弹又加上了GPS和INS制导系统,有了末制导能力,打得那叫一个准,价格呢,也跟着嗖嗖往上涨。
说起来美国陆军给M142海马斯火箭炮配的227毫米GMLRS精确制导火箭弹,那价格可真不菲,一枚就要15.6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都超过90万了。
咱们那个300毫米还有370毫米的远程火箭弹,虽说价格上可能会亲民点儿,但再怎么实惠,也不可能跟那些普通的制导或者无制导火箭弹一个价。至少啊,它们的价钱跟一辆宝马5系轿车是差不多的。换句话说,一辆远程火箭炮发射车上装的那些远程火箭弹,价格就得几百万往上了。就咱们眼前这两台发射车,要是一齐开火一次,那花费可就奔着上千万去了。
要是手头有1000万人民币,想去买155毫米的炮弹,估摸着能买上个大约600发。这数量嘛,对一个炮兵连来说,足够他们来一场火力预热,打个好几个小时没问题。可要是拿这钱去买远程火箭弹,那就惨了,两辆发射车一出动,嗖的一下,钱就没了,火箭弹也就打光了……
要是像炮兵连那样用远程火箭炮,几百发炮弹打出去,几个亿的钱就没了,谁家也禁不起这样折腾。而且,就算打出去这几百发远程火箭弹,离真正把地方“洗”干净还差得远呢。要知道,这些远程火箭炮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发炮弹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消耗。如果按照那种方式去打,别说打几轮了,就是一轮下来,家底都得被掏空了。再说了,就算这几百发火箭弹都打了出去,也只是在局部地区造成了点影响,离真正覆盖整个目标区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啊,用远程火箭炮得精打细算,不能乱来。得根据战场情况和目标特点,制定合适的打击计划,这样才能既节省成本,又达到最好的打击效果。
咱们来聊聊俄军的BM30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特别是它用的那种9M55K型300毫米子母弹。你知道一枚这种子母弹里头装了多少个小炸弹吗?整整645枚!想想看,一辆火箭炮车一次齐射,就能炸掉67.2万平方米的地方,那面积可不小。但要是一个连,六辆车一块儿齐射呢?乖乖,那就是403万平方米,换算一下,就是4平方千米,跟一个2千米乘2千米的大方块差不多。听起来挺震撼,但实际上,这么一看,也就那么回事儿,毕竟数字虽大,覆盖的范围还是有限的。
说起来,要是把远程火箭炮拿去大面积轰炸、搞地毯式攻击,那可真不是个好主意。这种做法效率低,杀伤效果也没想象中那么震撼,关键是还特别烧钱,简直就是个奢侈的战术选择。相反,远程火箭炮其实更适合干点精细活儿,比如精确打击特定目标,实现点状的高精度毁伤。这样用起来,才算是把它真正的优势给发挥出来了。
从乌克兰军队运用M142海马斯火箭炮,并配合M30和M31这两种GMLRS导弹的打击成效来看,他们对付俄罗斯军队的一些单车目标,尤其是那些防护能力不太强的高科技设备,比如炮侦雷达、地空导弹系统、电子战装备等,效果那是相当不错。要是换上高爆弹药,去攻击俄罗斯军队的单个掩体,或者是野外工事里的火力据点,那穿透力也是挺可观的。
比如说,这次咱们军队用PHL-191来模拟攻击那个天然气储罐,结果打得特别准,真的就像是精准点穴一样,效果杠杠的。
说起来,远程火箭炮在战场上使用时,一般都不会进行那种大面积的地毯式轰炸,而是更喜欢盯着纵深处的特定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它可不是那种122毫米没制导的火箭炮能比的,它的能力更接近陆军战术导弹,甚至是火箭军的常规导弹。它就像是常规火炮和战术导弹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起远程火箭炮这玩意儿,它在军事上的用处可大了去了。咱们先聊聊它干啥的。远程火箭炮,简单来说,就是能从老远的地方发射火箭弹,打击敌人。它不像一般的火炮,打不远,还得靠得近才行。远程火箭炮呢,就像是个远程投递员,能把“包裹”准确地送到敌方阵地,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再来说说它的优势。这家伙射程远啊,敌人还没反应过来,炮弹就到了。而且,它还能一次发射好多枚火箭弹,覆盖面广,打击力度大。这样一来,敌人想躲都没地方躲。当然了,远程火箭炮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说,因为射程远,所以它对精度的要求就高了。不过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问题也在慢慢得到解决。现在的远程火箭炮,精度可是越来越高了,打击效果也是越来越好。总的来说,远程火箭炮在军事上的应用可是越来越广泛了。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还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啊,别看它长得不咋地,人家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战场利器”呢!
要是以后打仗,敌人还像苏联在西方-81演习那样,傻乎乎地排成整齐队伍,跟阅兵一样冲上来给你当靶子,那情况还好说点……这时候,远程火箭炮也能大展身手,一顿猛烈的炮火覆盖下去,敌人得吃多少苦头,那伤亡人数可就不好算了。
可是呢,咱们得想想,要是看看以后战争可能会怎么打,那种一下子把好多兵力凑一块儿,还在战术上甚至整个战役里,排得密密麻麻往前冲的做法,估摸着是不太可能再瞧见了。
说到俄乌冲突这事儿,咱们得聊聊2022年10月那会儿,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发起的反击。那时候啊,俄军有个连队的行军纵队,在行进路上,突然就被海马斯火箭炮给来了个全面打击,结果整个连队的装备全没了,损失惨重。这事儿之后,俄军就像是长了记性,基本上就不再采用那种大规模、集中机械化的行军方式进战区了。他们开始改变策略,改成了小股部队,多路并进。这样一来,就能减少被敌方大规模火力打击的风险,提高生存能力。所以啊,从俄军的这个转变咱们能看出,战场上得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战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据说,现在俄军的做法挺讲究,他们会根据战斗的范围,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把战区划分成好几个地带。要是部队得往战场里面推进多少公里,那他们就得照着事先定好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前进,还得找地方隐蔽起来,进行各种作战准备。
比如说,部队得避免大规模聚在一起,不能像连级以上那样,一堆车辆轰隆隆地往前开。白天里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行军,得藏着掖着点。而且,行军时不能啥伪装都不做,休息时也不能随便停在大马路上。所有这些行动,包括行军、休息,还有伪装,都得按照一套严格的规矩来办。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让部队在海马斯火箭炮的射程里扎堆,免得被远程火箭炮一下子全给端了。
说起来,火箭炮的威力这事儿,其实双方都心里有数。远程火箭炮那打击力,实在是太猛了,以至于被瞄准的部队都得采取点策略。他们怎么办呢?就是拉开距离,分成小队,多路并进,这样一来,就能减少被火箭炮大规模覆盖攻击的风险了。
现在啊,随着要打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小,集团目标也越发稀少,这直接影响了远程火箭炮的打法。以前那种像传统炮兵一样,大面积覆盖射击的方式,现在已经转变成了精准打击。从以前主要对付成群的目标,到现在专门盯着单个目标来,保证能准确摧毁那些高技术、高价值的目标。这就是远程火箭炮跟常规火炮相比,它的特别之处。
那么,将来要是真的遇上天摇地动的大场面,咱们手里的远程火箭炮该怎么发挥作用,心里也就有数了。就像之前提到的,现在乌克兰军队用海马斯火箭炮,专挑俄罗斯军队的某些装备下手,这些目标啊,不光只是下面这些,但肯定包括:
在战场上,你会看到俄军的坦克、步兵战车这些装甲大家伙,它们有时候会在前线待着不动。但更多时候,“海马斯”火箭炮的目标,是藏在俄军战线后方的那些重要装备。就像深处的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还有火箭炮、战术导弹车,以及各种特别值钱的高科技装备。这些都是“海马斯”火箭炮的重点照顾对象。
上一次,乌克兰军队想了个新招,他们配合GUR的情报,用海马斯火箭炮去攻击俄军在离前线不远的野战机场。这一波操作下来,成功让俄军的4架直升机受了伤,没法再飞了。不过呢,GMLRS火箭弹的威力好像不太够,没有达到预期的严重破坏效果。但话说回来,这也算是远程火箭炮的一种新用法,挺有创意的。这次行动显示出,远程火箭炮要是打得准,对付那些重要的高价值目标,还是挺管用的。
要是咱们来说,有了PHL-191和PHL-03A这两种远程火箭炮的性能,它们可不仅仅是用来对付台军那点装备那么简单。毕竟台湾海峡宽度有限,台湾的战略后退空间也非常小,因此,咱们的远程火箭炮能发挥的作用可就大多了。
除了刚才提到的那些目标,咱们得琢磨琢磨,台军在东海岸的那些机场、码头,咱们能不能给端了?衡山那个指挥所,咱们有没有办法拿下?台军那一大片固定的地导阵地,咱们能不能搞定?再说了,台湾岛上的能源设施啊、电力设施啊这些关键地方,几乎都逃不过咱们远程火箭炮的射程。
说起来,咱们的远程火箭炮啊,它可不是为了简单粗暴地“洗地”,就是大面积轰炸那种。它的真实使命,更像是陆军里的战术导弹,干的是更精细的活儿。这么一来,它取得的战斗成果,那肯定要比光“洗地”强太多太多了。
因此,咱们以后别说远程火箭炮像大扫除那样全面覆盖了,改叫远程火箭炮精准打击吧,这样听起来更靠谱。你想啊,全面覆盖虽然听起来厉害,但往往不够精确,可能会浪费不少资源。而精准打击呢,就像点穴一样,直击要害,既有效又节省。所以,下次咱们再用远程火箭炮的时候,还是选择这种更精准的方式吧,效果肯定更好。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