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熄屏二十四小时有效吗?

铁剑帮看事 2025-04-17 03:58:46

有代表提出要年轻人息屏二十四小时的建议,以确保年轻人离开电子产品,不要受到电子产品的危害。这种提议有效吗?

当然没有效果,因为年轻人大多喜欢电子产品,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不管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都成了年轻人的标配。大学生入学的时候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带着平板电脑和手机,带着电子手环和蓝牙耳机,而且在大学读书期间,电子产品只是用来玩耍,而不一定用来学习。资本进入电子产品生产和制造领域,会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产品,而且会用电子产品增强用户粘性。就拿手机来说,手机本身有一定的价格,但手机内嵌入的系统和信息是没有价格的,很容易出现开放性的特征,随时随地接受互联网上的信息,给年轻人实现兴趣推送。年轻人通过手机上网,会获得很多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的信息,而他们浏览网页看的内容,网页停留时长以及玩的游戏都会被网站捕获,会被大数据系统分析。大数据系统会给每一个上网的人搞兴趣分类,根据兴趣推送信息,最终实现精准推送,同时信息中夹杂了很多广告信息,最终对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们不知不觉就购买了网络推送的商品。当这种兴趣推送形成用户粘性之后,很多年轻人就完全依赖电子产品,而不能离开了。

当电子产品形成一种产业,就会被权力系统复制,而不会被限制,更不会被消除。权力系统会为电子产品产业谋求发展,还要鼓励很多年轻人学习编程技术,让他们进入电子产品编程和设计领域,让电子产品出现更新换代的趋势,也让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出现高精尖的仪器和技术。甚至资本家宣扬,年轻人喜欢玩电子产品是正当的,即便有很多年轻人有了网瘾,也仍然不会被视为网瘾,而被认为是正当的。只要在人们的话语系统中消除了“网瘾”这个词,主流媒体不再提,就等于消除了网瘾。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有网瘾,而且每天看手机超过四五个小时,有的年轻人甚至每天带着手机,走到哪里都在看,已经超过了八九个小时,还有的睡前要看,梦醒了以后要看,早上起来要看,上班的路上也要看,蹲便的时候要看,工作之余也要看。手机似乎成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倘若熄屏二十四小时,他们就会觉得心里很空虚,仿佛失掉了什么似的。但这种感觉是畸形的,甚至是不健康的,只是没有引起年轻人的重视而已。年轻人的视力在下降,体质在下降,而教育方面又没有正确引导,只是强调安全与责任。最终取消了竞技型的体育项目,留下了玩乐式的体育项目,弄得体育测验就像趣味运动会,当然也证明青少年的体质在下降,甚至有成为病夫的可能。

年轻人熄屏二十四小时只是一种噱头,是要年轻人远离电子产品,不要整天盯着电子产品看,以免弄得视力下降,体质下降,以免被网络上的信息牵着鼻子走。但这种提法并不能改变年轻人的心态,也不能改变他们的使用习惯。年轻人不可能完全远离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已经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度捆绑。他们工作的时候会在工作群看领导发的信息,看同事发的信息,工作之余也会看。倘若丢掉了手机,他们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丢掉工作的可能。谁肯为了一天熄屏二十四小时而丢掉工作呢?除非他不想干了。年轻人生活的时候会发朋友圈,会和亲戚朋友互动,甚至会和陌生人产生网络互动,可以在网上购买东西,可以在网上交友,可以在网上娱乐等等,已经和网络深度捆绑,或者说网络已经深入到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不能完全剥离,最终年轻人上瘾,而且每天盯着电子屏幕看,即便视力下降,体质下降,也毫不在乎。教育方面已经为视力和体质下降的年轻人量身打造了一套评测系统,就好像农产品检验部门为带有果蔬农残的农产品量身打造了一套评测系统一样。

很多年轻人一天不玩手机就感觉失魂落魄,感觉身体丢了某一部分,感觉失去了希望和理想。因为他们都被网络信息长期喂养,长期接受其影响,最终变得不能脱离。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信息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电子产品中,对使用电子产品的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让人们离不开了。因为网络和人们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还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当然不会主动剥离,而是会完全渗透,而且越来越细化,甚至渗透到人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指纹门锁、遥控空调、遥控洗衣机都靠网络支配,那么还有谁能够逃脱呢?年轻人喜欢电子产品,认为电子产品代表了高科技。当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个人信息也就暴露无疑,但他们并不认为泄露了个人信息,而是认为自己在享受电子产品提供的便利,而且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很多年轻人都接受了网络推送的信息,而且对这些信息深信不疑,以为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甚至相信网络谣言,相信网络大v的话,却最终被愚弄。

代表提出雷人的意见已经不在少数,提出无效的意见也不在少数,提出象征性的意见更是多如牛毛。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到资本推动网络信息的态势,看到网络信息对电子产品的支配,也看到网络信息对年轻人意识的渗透,就不会再提出息屏二十四小时的建议了,因为这样的建议根本不起作用,也不可能实现。

0 阅读:3

铁剑帮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