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美国、北约,还是莫斯科,都有地下秘密军事设施。
美国的韦瑟山绝密工程藏在佛吉尼亚山中,当时修建它的主要目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帮助美国总统及高层领导人在发生核战争时有藏身之所。
此后,韦瑟山绝密工程不断被扩建、加固,已经成为了国家地下军事指挥中心,又被称为“地下五角大楼”。
北约的地下战略指挥中心也藏在一个山坡地下深处,山体岩石十分坚硬,防护层的厚度达到了175米。六十和八十年代还曾再次扩建、加固,即使整整一年处于封闭状态,也能够得到充分地补给,并且不用担心氧气。
莫斯科地下指挥中心同样设施完备,供给充足,经过不断地全面升级和改造,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战时军事指挥的心脏。
不过,与美国和北约不同的是,莫斯科的地下指挥中心没有藏在深山老林中,而是有一条秘密的地铁线路,且在莫斯科河底的深处,有一处水底地铁站,这里便是通往地下指挥中心最秘密区域的大门。
既然美国、俄罗斯等都有地下军事工程,那么,中国呢?我国是否也有这样秘密的军事设施呢?
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期30年,至1980年4月11日期满。
条约签订后的十年时间里,中苏双方经历了一段亲密无间的“蜜月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涵盖物质、人才和技术等各个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也积极向苏联学习,将其视作“老师”。
但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起,因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先是单方面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并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紧接着便大搞论战,在舆论场上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猛烈抨击。最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甚至对我国进行了核威胁。
1969年初,“珍宝岛事件”后,中苏两国的关系彻底降至冰点,在七十年代也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可以看出,中苏两国的同盟关系早已名存实亡。
根据条约规定,中苏双方在到期的前一年里,决定终止还是继续,如果没有缔约方提出终止的话,条约将要自动延长五年。
于是,1979年,中国方面作出了“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中方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是该条约早已名存实亡,成了一纸空文。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不仅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且还与美国、日本等国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日本已经不再是中苏两国“共同的敌人”。
因此,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决定“有效期满后不再延长”。苏联方面在得知这一结果后,则对中国废除“条约”一事展开了攻击,这也可以看出苏联的态度是反对废约的。
苏联方面反对废约,其实是担心中美走向联盟,从而威胁到它的地位和安全。但苏联并不知道的是,中国在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其实早已下定决定要追求“完全的”独立自主,实行“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苏联一再威胁将对中国使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背景下,毛主席下达了积极备战的命令。
1968年,中苏边境骤然紧张,为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毛主席下令在鄂南修建战时住房和防核战争地下指挥部,这一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汪东兴负责。
其实,自进行三线建设以来,毛主席就已经开始考虑要建立一个隐蔽的、能够防核弹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指挥全国军事行动的指挥部。
只是,这个指挥部的具体位置应该在哪里呢?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后,将目标定在了华中地区腹部。
根据毛主席指示,时任军委参谋长黄永胜亲自前往选址,并最终确定在了湖北咸宁的大山里。1969年1月31日,黄永胜签署命令,开始修建地下军事工程,也称作“131”工程。
这项地下军事工程要求严格保密,计划投资三亿人民币建成,虽然因种种原因在1971年停建,但当时已经投资的金额仍然高达一亿三千万以上。
当时,解放军工程部队负责修建,在位于湖北咸宁的大山里挖了几条长长的山洞,这个山洞被当作了中央军委战时指挥部。
因为这一项目由解放军工程部队负责,所以没有将施工费用算了进去。尽管如此,军方还是申请了多达3个亿的投资金额。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部队要求保密,为此,下达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施工部队进出乘坐的车辆被捂得十分严实,车里的士兵坐着车来来回回,但始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而负责开车运送物资的司机也都是分段驾驶,因为,他们谁都不知道目的地究竟在哪里。
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保密措施,所以,在长达一年多的施工期间,外界对此一无所知,就连当地的老百姓都毫不知情,军方运出去的石头也没人知道在哪里。
另外,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美国和苏联的卫星也没有侦察到此事。
虽然这一地下军事工程最终没有完成建成,但已经建好的山洞里,汽车在里面畅通无阻,水、电、粮食也不缺。根据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居住标准,山洞里还盖了不少房间供首长居住,至于会议室、作战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更是不缺。这里不仅能够防毒气,不怕水淹没,而且还能够抵挡核武器的攻击。
这么浩大的工程早已移交给了当地政府管理,如今已经有一部分对外开放了,并更名为了“咸宁地区澄水洞宾馆”,每年来这里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对这项伟大的工程好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