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世纪头几十年,英国的轮船开到了广州,这事儿对中国的水上交通来说是个大变动。从那以后,欧美国家的船只就慢慢在中国的海边和长江上多了起来。
1872年,中国有了第一家轮船公司,它的名字叫招商局,并且在那时候正式挂牌营业了。
17到19世纪那会儿,中国商人在和日本打交道时挺活跃的。在江户时代,日本人管中国来的商船叫“唐船”,就是那种中国常用的海上大船。一直到1853年,美国舰队头一回开到日本,这才打破了日本之前的闭关锁国。从那以后,欧美国家的船只就陆陆续续地开到了日本。
19世纪后期,欧美一些强大的国家开始闯进亚洲地区,慢慢的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船只就被轮船公司给顶替了。那时候,日本政府就让三菱公司在横滨、下关还有上海之间,开通一条到日本的国际海运线路,这条线路还特别重要,算是主要通道。到了1885年,三菱公司就换了名字,改成了日本邮船公司。
日本邮船公司在上海开设的那条固定航线,是中日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路径。
【晚清时期中日海上航行】
1859年9月,英国一家名叫铁行航运的公司,在上海和长崎之间搞起了一条固定的航线。到了1864年,这家公司又搞了个新动作,他们在上海和横滨之间开了定期船班,每个月跑两趟。
日本在幕府快结束的时候,跟欧美一些国家结了盟,但咱们中国那会儿没参与。一直拖到了1870年,才有个《日清条约》出炉。
《清日缔约纪实》里头讲了日本和清朝签条约的事儿,开头就是一句:“明治三年,庚午年七月二十九,早上九点”,柳原他们几个从外务省动身了。
八月一号那天,我坐上了太平洋邮船公司的“黄金之年”号船,从横滨开始启航。过了三天,也就是初四号,船经过了神户。接着初五号,又路过了下关,到了初八号,船在那里停靠结束。然后初六号,我们从长崎继续出发,一路航行,终于在初九号的早上八点,顺利到达了上海。
柳原他们干完北京的活儿后,就回了上海。到了10月17日,太平洋邮船公司的“纽约号”轮船从上海起航,花了7天时间,最后抵达了横滨。在日本三菱商会开通固定航线前,不管你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想往来中日两国,都只能搭乘外国的船,就像之前那些日本使节出海一样。
【日本晚清上海航线的开通】
1875年年初,三菱企业开通了一条从日本直航中国上海的固定航线,这条新线路让外国船只在日本海上垄断航线的局面成了过去。
1875年,也就是明治维新后的第八年9月15号,三菱三次从政其那得到了13艘京字头的轮船。从那时候起,接下来整整15年,三菱每年都得支付25万日圆的船钱。再往后,三菱公司就改了名,还是叫三菱,不过这次是按照日本政府的意思来的。到了1885年9月29日,三菱公司和共同运输公司一起,联手创办了日本邮政协会。
从横滨去上海的航路上,打从明治十九年10月开始,有三艘轮船,分别是东京丸、横滨丸和萨摩丸,它们从横滨和上海两地出发。到了神户、长崎还有下关后,会再在横滨接上开往太平洋的轮船继续航行。
从那以后,日本人和在日本的大部分外籍人士,都开始搭乘日本轮船公司运营的固定航线船只出行。
【中国游客的航行纪录】
三菱商会在横滨和上海之间开通航线后,就有中国乘客搭乘他们的轮船去日本游玩。有本叫《东游日记》的书,作者名字记不太清了,里面写了作者在1876年5月13日从上海出发去日本的一个星期经历。他坐的是日本宜发达号,其实这船是美国造的,属于三菱商会,人们也叫它“内华达号”。
胡景桂,曾任山东地区的最高长官,他从天津出发前往日本,搭乘的是日本邮政公司运营的“芝果丸”轮船,这艘船还有个名字叫“户一华号”,重量达到了1934吨。它是在1903年3月24日,于三菱造船厂精心打造的一艘三联式大船。不过,当时胡景桂实际乘坐的是日本邮政旗下的另一艘轮船——“神户丸”。
贺纶夔,清朝末年的时候,在四川省警察厅当过头头。宣统年二月份,他跑到日本去了,先是搭了日本邮政协会的“博爱丸”这艘船,后来又换乘了他们的“平野丸”。
从这事儿能瞧出来,到了20世纪,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航线情况有了变化。因为日本邮政的团体和那些商业组织开始比拼,横滨到上海的这条单一线路,就慢慢变得多样起来了。
1896年的时候,“总府”点头同意了大坂到台湾的一条海上路线。到了1899年9月,神户到一庄的航线也开始运行了,同时还包括了经过津去一庄的路线。然后在1902年2月,神户到华北的航线也被加了进来。
【结论】
从上面的信息咱们能明白,日本江户时代搞锁国那阵子,最靠得住的就是来自中国的“唐船”。到了19世纪后半段,咱们中国人就开始坐外国船了,特别是欧美那些公司的船只,在东亚海面上跑来跑去。
1875年1月,有了政府的扶持,上海开了家叫横店的机构,每周只上一堂课。不过那时候,去那儿的人大多都选择坐三菱的货船,欧美公司还是控制着大局。
1885年,日本邮政会诞生了。它靠着东京、横滨,还有丸萨丸三条船的运作,从横滨启程,每周固定跑一趟。这趟航线挺忙,会依次停靠神户、下关、长崎,最后到上海,算是连接日本和中国的一条重要交通线。
另外,中国船运企业也曾试着开设前往日本的固定航线,不过被日本那边给拦下了。说到日中航路,三菱和日本邮船这两家公司长期以来都是老大,大多数人去日本或者从日本回来,都是选择坐日本邮船的船。
大阪的三井船舶公司啊,他们有个《百年创业史资料》,是1985年出的版本,你在第16页到第17页能找到相关内容。
《内藤湖南全集》的第二卷,在1973年由东京的筑摩书房出版。翻到那本书的19页到26页,就能找到相关的内容。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