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步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
当孩子成绩止步不前时,我真的信任孩子吗?
从上学期月考滑坡,连续四次孩子的成绩卡在一个区间内,几乎没有进步。
前三次我是毫不在意的,因为我知道考不好才是应该的。作业都没写,课上又不怎么听,回家也不学和写作业。
成绩要是能提上去才怪!因为前几次没有报什么希望,尤其是前两次就笃定不可能考好。
所以前几次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考成那样没啥可遗憾的。不努力就没有收获,这不是很正常的嘛。
可是后边孩子一改往日的摆烂,开始认真听课和认真写作业后,成绩还是老样子,就让我有点意难平了。
太不符合预期了,也让我有点隐隐担忧:
要是成绩一直卡在这个区间,瓶颈突破不了可咋整!
偶然一两次没考好,真的不要紧,因为知道没学嘛。考不好是很正常的,但后边开始学了之后还没考好,就让人有点犯怵。
不怕考不好,就怕一直盘踞在某个区间不上不下。
这有点煎熬,也有点让我心里没底。
之前问孩子,孩子要么胸有成竹,要么直接说大概率考不好,不要报期待了。
现在问孩子,孩子会说:
我没底,也不知道能考成啥样!反正学了,但能到哪个程度,不清楚。
孩子还说应该不会退步,可能会进步,但进步多少不好说。他自己心里也没数。
说实话,别说孩子没数,我也对他也不太有信心。前边几次,总觉得孩子会进步,但最后恒定不变的结果,让我有点懵圈。
以为会进步的,最终没有突破,以为会比之前好一点,但还在原地徘徊。
心里是真没数啊!虽然没有灾难化思维,认为孩子就这样了,或者会更糟糕。
但也没有往日的笃定与自信了,之前我很坚定孩子一定会进步,会蜗牛慢慢爬,但现在的状况让我有点迷茫:
一方面是连续几次,我认为该提上来的成绩,并没有大的变化,这是现状让我隐隐不安和担心;
另一方面是我看到孩子周末回家后的学习状态,并不如我预期那般用功和沉浸,还是玩心偏大。
成绩上的体现,再加上孩子日常的学习态度,让我心里更没底了。
不信任孩子,变成了我的潜意识。
虽然我看到了孩子改变,从之前不写作业到每次的作业都能完成;从之前晃悠到中午在教室写作业。
孩子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但我对孩子的要求可能更高一点,我想让他更努力一些,同时实现查漏补缺和弯道超车。
可能有点贪心,也有点急于求成,所以就在跟孩子沟通和反馈上有点功利心,有点急躁。
也在觉察,孩子此时肯定对自己也不太有信心。他觉得肯定会提上来的成绩,并没有如约而来,对他来说也有挫败感。
接连几次,他自己信心是不足的。这时候我再表现出来不信任和质疑,以及指责孩子不够用功,只会加重孩子对自己的不信任。
换一种思路来看:
行为上,孩子努力了,从作业体现中,这是肉眼可见的;
思想上,孩子想上进,从积极主动学习,是比之前有所改善的;
游戏上,也狠心卸载了,虽然还刷视频,但起码态度还是好的。
那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给不自信的孩子一点信任。
哪怕期中不如预期,但这段付出的努力,日后都会成为积淀,厚积薄发。
就像我这几年跑步两千多公里,虽然这半年停跑之后,有时跑1公里都费劲,但只要出发在路上,状态恢复是很快的。
这跟我娃的成绩呈现是一样的,前期娃的基础还不错,学习能力也没问题,学习方法也不错,只要坚持学习,肯定是可以恢复并超越之前水平的。
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相信,用信任为孩子兜底,帮孩子恢复信心,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