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中考,娃这两天突然有点压力,毫无意外有点失眠。
他自己也意识到了紧张和压力的存在,有点心慌和睡不着,能睡着时已经凌晨一两点了。
于是向我求助,问我怎么可以消灭紧张?如何做才能睡着?
听到娃说他睡不着时,按我之前的做法就是焦虑和着急,自己先慌了。然后会给孩子很多不痛不痒的建议:
要不要喝点中药调理一下?
是不是压力太大,你别想恁多呗!
出去跑跑步,写写日记,或者写写题转移一下注意力。
这是我之前着急解决孩子问题的做法,基本安抚了没啥用,还会火上浇灭油,让孩子觉得我根本不理解。
现在由于我的内核越来越稳,接住并溶解孩子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强。应对孩子和回应孩子的方式,也更加温和和灵活。
我的第一反应既不是惊讶,也不是“怎么又失眠了?”
而是先深呼一口气,稳了稳自己的情绪,不着急回应,不焦虑,也不急着灭火。
先听孩子说他的处境与感受,他的想法与目前的困惑。
不着急评判,也不着急给意见,先留点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以及他目前需要的帮助。
等听完孩子的心声与当下的困惑,我再去了解我想知道的信息:
孩子这两天在学校经历了什么?触发他焦虑和紧张的导火索是什么?
因为临近考试,我能想到的最大焦虑来源就是压力和紧张,但此时需要将压力与紧张的清晰化和具体化。
孩子说了这样的话:
觉得自己好菜啊!感觉期中考试说不定还会退步?要是再退步到三十四名,我无法接受!
感觉数学好多不会!没好好听课,作业写得很慢,原本计划回家好好补,结果没学,好后悔!
害怕不仅没有进步,还退步,怎么跟老师交差?又怎么解释?
从孩子的担心、恐惧与慌乱中,我提取到了这几个信号:
首先是数学最近没好好听课,作业写得慢,计划补又没补,就很自责,内耗和担心与后悔,越想越没底,越没底越恐慌;
其次是,数学题不会写给孩子了很多负反馈,夹杂着懊恼、自我否认、担心、忐忑和自责;
最后,害怕自己成绩不进反退,自己接受不了,也没法跟老师交差。
解码完孩子焦虑和恐惧中的情绪后,我开始共情式回应孩子:
即便数学考不好也不用太担心。预设一下最糟糕也就70-80分,你只要能接受,其它都不是问题,这是最坏的情况;
你怕继续退步没法跟老师交差,这点我可以从中周旋,即便你真没考好,我可以出面跟老师沟通,你担心的可以规避掉;
成绩如果真退步了,要接受和直面,没听课没写作业又没及时补起,这是你要承担的后果。
当然,你也可以利用临考前的一周,多花点时间重点补数学,亡羊补牢还不迟,说不定也可以逆风翻盘。
我这样回应孩子后,明显觉得他的情绪放松了点,也跟我沟通了周末的计划:
不准备玩了,听听网课,写写作业。争取在学校把周末作业的大部分都写完,回家专攻数学。
听娃的一番计划,我既没完全当真,也没完全不当真。
按我对孩子的了解,大概率会打个几折完成他的既定计划,但有计划总比摆烂内耗强。
对于孩子的学习与自律,只能抱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理念。
能做就做,不能做拉倒,能实现多少实现多少。
同时我也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将对孩子的目标期待适当下调,这样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都能释然和接受。
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的情绪一直很稳,很温和,一边倾听,一边提取孩子情绪背后的信号,一边安抚和溶解孩子的不安与焦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之所以紧张和压力,也是因为有上进心,才会导致失眠和忧思。
孩子还问了几个他比较困惑的问题,我也从专业角度答疑了孩子的疑惑。
沟通下来,孩子的情绪在我不动声色的共情与疏解中,溶解了焦虑和不安。
接住孩子情绪和溶解完孩子的担心与恐惧情绪后,卸下心理包袱,孩子就能正常入睡和恢复按部就班的学习节奏了。
回应孩子,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先要追溯本源,再一步步引导,给足孩子安全感,一切就迎刃而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