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瑞金城19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不是很高的山峰,是一座四周田野环抱的孤独小石山上,高约30余米,山上郁郁葱葱,奇石怪洞,风景优美,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镌刻着一行字“长征第一山”。
此山名叫云石山,在一片怪石林立的平地上,有一幢悬山顶,座东北,面西南的青瓦房,占地面积为360.77平方米。房子是三合土木质结构,二层楼房。凹字型,由正厅、巷廊、耳房组成。耳房之间、耳房与正厅之间可直通,正厅内无天井,左右廊房各有一天井。厅前有一小空坪,另有三合土围墙与左右耳房相连接,形成一个小院落。庭院右侧开有木质双扇门,门首上方嵌有青石碑,刻有“云山古寺”四个填墨行书大字,门两旁书有“云山日影常如昼,古寺林深不老村”对联。
1934年7月,中央政府从沙洲坝迁往云石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机关就在此办公,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部分警卫、机要人员等就在此办公和居住。山下新庵是中央政府电话总机室。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编入中央纵队离开云石山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初,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兵力的“围剿”,红军在战斗中处于被动,损失惨重,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特别“广昌保卫战”失利,广昌、建宁失守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
接着,在广昌下一个县的据点,即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史称“石城阻击战”,12天后取得胜利,不仅给进犯之敌以大量杀伤,而且有效地迟滞了敌军南犯的步伐。这一战的胜利,给给长征充分的准备时间,顺利实施为中央领导机关和主力红军完全集结,准备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因为战略转型的时间比较紧迫,准备的时间相对仓促,但还是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当时,张闻天就在这云石山写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署名社论,发表在《红色中华》报第239期上,他指出,“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不能不暂时的放弃某些苏区与城市,缩短战线,集结力量,求得战术上的优势,以争取决战的胜利”。
虽然当时的战略转移是保密工作,但这社论,发出了中央红军准备实行战略转移的公开信号,号召各级高层干部要做好战略转移的思想准备,把一些相关的事情安排好。
第二天刚蒙蒙亮,毛主席等中央纵队领导人从这里出发,红军要长征了,苏区人民依依不舍,追逐相送,心比秋凉,瑞金县叶坪乡的陈发姑,现年111岁的陈奶奶,住在叶坪乡光荣院,她加入了村里的妇女工作队,整天为红军洗衣服、打草鞋。
她对送别红军长征时深情地说:大家看着红军亲人要离开苏区,都十分难过,泪流满面,号音响了,队伍出发了。毛主席拉着前来送行的众多老百姓的手坚定地说:红军过三、五年就会打回苏区!
今天,陈奶奶依然唱着当年送红军的歌:“送郎当红军,阶级要认清,地主啊富农啊都是我们的敌人。送郎当红军,妹妹在家等,消灭了敌人啊,大家有田分,哎呀我的郎我的郎。”唱着唱着,老人兴之所至,打着有力的手势,闪着生动的表情。
陈奶奶记忆犹新的是,1949年红军队伍解放瑞金的时候,大家都想起毛主席当年告诉我们三、五年会打回来的话,果真如此,整整十五年时间,红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到了根据地。她闪动着泪花说,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真是言必行,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