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鱼(学名:Pterophyllum scalare)又称天使鱼或燕鱼,是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观赏鱼,因菱形侧扁的体型、修长飘逸的背鳍与臀鳍及优雅游姿,被称为 “热带鱼皇后”。其体长一般 12-15 厘米,最大可达 18 厘米(如埃及神仙),体色丰富,有银白、墨黑、云石斑纹及人工培育的红、蓝等色系,鳍形分短尾、中长尾、长尾,常见品种包括通体银白的白神仙、墨色的黑神仙(墨燕)、黑白斑驳的云石神仙及体型较大、体侧有深色条纹的埃及神仙。
作为适合群养在草缸的鱼类,神仙鱼对环境有特定需求。水质需弱酸性软水(pH 6.5-7.0,硬度 3-6°dH),水温保持 24-28℃,繁殖期可升至 26-28℃,每周换水 1/3 并使用外置过滤桶维持水质,新水需暴晒除氯。缸体建议长宽比>2:1,60 厘米缸可养 3-5 条成鱼,120 厘米缸可容纳 8-10 条,草缸造景需模拟亚马逊沉木与阔叶水草环境,种植皇冠草、水榕、铁皇冠等耐啃食水草,底材选细沙或小石子防刮伤鱼体。
混养时可搭配温和的灯科鱼(如宝莲灯、红鼻剪刀,体型需>3 厘米以防被吞食)、鼠鱼、小精灵等,避免与虎皮鱼等攻击性鱼类混养,繁殖期神仙鱼领地意识强,需提供充足躲避空间。其食性杂,成鱼可喂人工颗粒饲料、丰年虾、红虫等,幼鱼宜喂草履虫或细卵孵化的丰年虾,每日喂食 2-3 次,每次 5 分钟内吃完为宜,避免残饵污染水质。
繁殖期亲鱼会选择阔叶水草或沉木作为产卵场,雌鱼产卵后雄鱼受精,卵经约 48 小时孵化,幼鱼破膜后吸附在产卵场,一周后开始自由游动,此时需投喂洄水或超细颗粒饲料。日常管理中需注意观察鱼体状态,健康个体游姿平稳、体色鲜亮,若出现缩鳍、拒食、体表白点或水霉,需及时隔离治疗,白点病可升温至 30℃并加盐,水霉病可用专用药剂药浴。
神仙鱼性格温和但具一定领地性,群养时密度不宜过高,草缸环境不仅能提供躲避和繁殖场所,其叶片还可帮助稳定水质。人工选育的品种适应力较强,但需避免水温骤变或水质剧烈波动,适合有一定经验的热带鱼爱好者,尤其适合打造兼具观赏性与生态平衡的草缸景观,通过合理搭配水草与混养鱼类,可展现其优雅泳姿与自然栖息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