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吞并了6个国家的领土,为何拒绝这3国加入苏联?

事説新语 2025-01-02 18:07:51

说到那些早已成为过往的国家,苏联基本都是提及率最高的那一个。

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

但后来却因经济体制僵化、政治体制矛盾等问题,于1991年解体。

尽管其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抹遗憾,但苏联的存在依然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每次谈及对苏联的印象,我们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不一样的形容。

比如其广袤的领土。

那么大家也知道,苏联本身就拥有着庞大的领土,在二战后吞并了6个国家的领土,实现了让世人震惊的领土扩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国家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加入苏联。

一、苏联二战后的领土扩张之路

二战对于整个世界历史来说都是颠覆性的大事件。

苏联作为战胜国之一,迅速崛起成为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所倡导到的“共产”给世界带来了让人震惊的全新的方向。

苏联存在的时期,无论是经济亦或是军事等诸多方面,都达成了辉煌的成就。

而在这其中,他们在领土上的扩张之路也显得格外突出。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沙俄时期他们的国土面积就已经是断层级别的了。

但似乎每一代的俄国人,血脉里都始终流淌着对领土与扩张的渴望。

等到二战时期,苏联也并没满足当时的领土,而是趁着胜利,继续朝着扩张前行。

因此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从哪个时代看起,要更多更大的土地,好像就是他们的本能。

二战后经历了诸多变动的苏联,更是陆陆续续将6块土地纳入了自己的地盘之中。

1.波兰东部的领土

按照常理来说,波兰的地理位置其实算是非常安全的,其挤在德国和苏联中间。

如果他们的东部被占领,那么德国为了自家着想肯定得掺和一脚的。

但实际上,苏德早就签下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

你想要占领东部的那块领土,那我就拿下西部的土地,双方一拍即合。

2.图瓦

图瓦在大多数人看来好像和我们毫无联系,但其实这块土地又叫唐努乌梁海。

其实在历史上,不管朝代如何变革,一直到清朝,这块地都是我们的一部分。但二战后,彻底落入苏联手中。

德国的东普鲁士

4.日本的北方四岛

5.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和北部可维纳地区

对于这块领土的占领,苏联同样展现出相当强硬的姿态。

毕竟罗马尼亚自然是无法承受来自超级大国的施压。出于无奈作出妥协也是极其正常的。

6.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地区

战后会议中,对欧洲的地区的领土划分重新做了安排,斯洛伐克自然也不能幸免。

出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考虑,苏联要求将外喀尔巴阡地区划归苏联。

苏联在二战后实现的领土面积大幅扩充,确实让自身的实力得到了提升。

二、苏联为何拒绝这三个国家的加入?

通过前面这大段的文字,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也见识到了苏联对扩张领土非一般的渴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们这么执着于吞并别国领土,为什么对于这三个主动送上门的,反而选择拒绝呢?

1.蒙古国

感觉每次提到苏联的扩张之路,蒙古国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毕竟在当时无论从哪方面的实力看,即使苏联直接吃下蒙古国,那也是毫不费力的。但要想扩大领土,可不是简简单单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下的问题。

首先这蒙古对苏联的态度,那真算得上是肉眼可见的坚定。

二战期间,蒙古为了支持苏联,就提供了丰厚的人力与物力。

那么战后呢,看着紧挨着自己的这个超级大国,蒙古那也是非常心动,想着直接加入这个大家庭。

但这个请求却屡次遭到了苏联的冷遇。

要问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俄国人是有着“视土如命”的传统,但他们也不是说真的为了领土可以什么都不顾。

如果将蒙古接纳进来,那岂不是说明苏联直接会有大范围面积与中国接壤。

这样看的话,边境的防范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大问题。所以干脆直接放弃,双方的关系还能够安稳一点。

更何况即使不真正吞并,苏联对蒙古的控制也摆在那里。

要是正式接纳,苏联就得担负起蒙古的基建、民生等多个领域的责任。

尽管说是超级大国,但这样的重担对战后的苏联来说依然是有点负担不起的。

这样的局面反而是苏联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的最佳选择。

2.保加利亚

二战后期,保加利亚的立场也是非常鲜明的站在苏联一边,极其配合各种行动。

凭借这样的站队,保加利亚也是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效果。

战后在苏联的支持下,他们顺利加入了联合国,全方位得到了快速发展。

既然吃到了甜头,保加利亚想的就更多了。

直接加入苏联对自身发展不是助力更大吗?不管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问题,都能得到庇护。

不过苏联这边呢,这心底也清楚得很。

本身在地理位置上,双方中间还隔着一个罗马尼亚。

当个盟国还行,但要是真是成为一个大家庭,这个地理问题可就是一个大障碍。

无论是从国力还是从资源来看,保加利亚都不出彩,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加入无疑需要苏联付出巨大的心力。

所以对于这样的请求,苏联还是选择了拒绝。

不过我们在讨论保加利亚时,不得不感慨其针对国家利益做出的迅速权衡。

看到他们的态度,或许很多人以为他们会一直坚定走苏联的方向。

但其实在苏联解体后,面临新抉择的他们主动转向,加入了北约的阵营。

3.安哥拉

对于这个国家的请求,估计大家会满脸问号。

要是亚欧这些和苏联挨得比较近的,想要进入这个超级大国确实很符合常理。

但一个非洲的国家,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距离这么远,咋想的呢?

说白了还是那个道理,大国之间的博弈难免会影响到某个小国。

安哥拉就是这样的存在。

当时其国内出现了多方势力,在不同的势力背后存在着美、苏这样不同的国际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支持的一方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动荡局势的冲击下,安哥拉的部分希望自己能够真正被苏联接纳,进而实现国家的重建。

但还是那个道理,首先光是看这么遥远的地理位置,就说明这想法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再一个当时冷战时期,虽然超级大国之间存在着博弈,但保持大国的国际形象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接纳安哥拉,那无疑会被扣上“霸权主义”“殖民扩张” 帽子,可谓是得不偿失。

结语

归根到底,苏联的这些抉择,无论是一系列的吞并,还是主动拒绝某些国家的加入,都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多方面考量。

尽管我们总是感慨,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强大国力与影响力。但其实面对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的一举一动都是需要斟酌的。

就拿吞并了那么多国家的领土来说,确实能够让苏联的国力增强。

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一想,那么多国家被他们占了领土,这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上看,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的。

对于他们出乎意料地拒绝别国的加入,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

比如不可忽视的地理位置,难以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无时无刻都需要小心维持的国际形象。

在正式接纳某个国家之后,究竟会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是需要苏联多加思索的。

站在那三个国家的立场上,主动向苏联发出加入的请求也是能够理解的。

当然遭到拒绝后,这些国家也是相继摸索着属于自己的前进道路。

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早已成为国际各方的共识。

0 阅读:438

事説新语

简介:社会万象笑料多,速来围观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