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那些早已成为过往的国家,苏联基本都是提及率最高的那一个。
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
但后来却因经济体制僵化、政治体制矛盾等问题,于1991年解体。
尽管其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抹遗憾,但苏联的存在依然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每次谈及对苏联的印象,我们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不一样的形容。
比如其广袤的领土。
那么大家也知道,苏联本身就拥有着庞大的领土,在二战后吞并了6个国家的领土,实现了让世人震惊的领土扩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国家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加入苏联。
二战对于整个世界历史来说都是颠覆性的大事件。
苏联作为战胜国之一,迅速崛起成为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所倡导到的“共产”给世界带来了让人震惊的全新的方向。
苏联存在的时期,无论是经济亦或是军事等诸多方面,都达成了辉煌的成就。
而在这其中,他们在领土上的扩张之路也显得格外突出。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沙俄时期他们的国土面积就已经是断层级别的了。
但似乎每一代的俄国人,血脉里都始终流淌着对领土与扩张的渴望。
等到二战时期,苏联也并没满足当时的领土,而是趁着胜利,继续朝着扩张前行。
因此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从哪个时代看起,要更多更大的土地,好像就是他们的本能。
二战后经历了诸多变动的苏联,更是陆陆续续将6块土地纳入了自己的地盘之中。
1.波兰东部的领土
按照常理来说,波兰的地理位置其实算是非常安全的,其挤在德国和苏联中间。
如果他们的东部被占领,那么德国为了自家着想肯定得掺和一脚的。
但实际上,苏德早就签下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
你想要占领东部的那块领土,那我就拿下西部的土地,双方一拍即合。
2.图瓦
图瓦在大多数人看来好像和我们毫无联系,但其实这块土地又叫唐努乌梁海。
其实在历史上,不管朝代如何变革,一直到清朝,这块地都是我们的一部分。但二战后,彻底落入苏联手中。
德国的东普鲁士
4.日本的北方四岛
5.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和北部可维纳地区
对于这块领土的占领,苏联同样展现出相当强硬的姿态。
毕竟罗马尼亚自然是无法承受来自超级大国的施压。出于无奈作出妥协也是极其正常的。
6.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地区
战后会议中,对欧洲的地区的领土划分重新做了安排,斯洛伐克自然也不能幸免。
出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考虑,苏联要求将外喀尔巴阡地区划归苏联。
苏联在二战后实现的领土面积大幅扩充,确实让自身的实力得到了提升。
二、苏联为何拒绝这三个国家的加入?通过前面这大段的文字,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也见识到了苏联对扩张领土非一般的渴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们这么执着于吞并别国领土,为什么对于这三个主动送上门的,反而选择拒绝呢?
1.蒙古国
感觉每次提到苏联的扩张之路,蒙古国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毕竟在当时无论从哪方面的实力看,即使苏联直接吃下蒙古国,那也是毫不费力的。但要想扩大领土,可不是简简单单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下的问题。
首先这蒙古对苏联的态度,那真算得上是肉眼可见的坚定。
二战期间,蒙古为了支持苏联,就提供了丰厚的人力与物力。
那么战后呢,看着紧挨着自己的这个超级大国,蒙古那也是非常心动,想着直接加入这个大家庭。
但这个请求却屡次遭到了苏联的冷遇。
要问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俄国人是有着“视土如命”的传统,但他们也不是说真的为了领土可以什么都不顾。
如果将蒙古接纳进来,那岂不是说明苏联直接会有大范围面积与中国接壤。
这样看的话,边境的防范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大问题。所以干脆直接放弃,双方的关系还能够安稳一点。
更何况即使不真正吞并,苏联对蒙古的控制也摆在那里。
要是正式接纳,苏联就得担负起蒙古的基建、民生等多个领域的责任。
尽管说是超级大国,但这样的重担对战后的苏联来说依然是有点负担不起的。
这样的局面反而是苏联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的最佳选择。
2.保加利亚
二战后期,保加利亚的立场也是非常鲜明的站在苏联一边,极其配合各种行动。
凭借这样的站队,保加利亚也是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效果。
战后在苏联的支持下,他们顺利加入了联合国,全方位得到了快速发展。
既然吃到了甜头,保加利亚想的就更多了。
直接加入苏联对自身发展不是助力更大吗?不管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问题,都能得到庇护。
不过苏联这边呢,这心底也清楚得很。
本身在地理位置上,双方中间还隔着一个罗马尼亚。
当个盟国还行,但要是真是成为一个大家庭,这个地理问题可就是一个大障碍。
无论是从国力还是从资源来看,保加利亚都不出彩,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加入无疑需要苏联付出巨大的心力。
所以对于这样的请求,苏联还是选择了拒绝。
不过我们在讨论保加利亚时,不得不感慨其针对国家利益做出的迅速权衡。
看到他们的态度,或许很多人以为他们会一直坚定走苏联的方向。
但其实在苏联解体后,面临新抉择的他们主动转向,加入了北约的阵营。
3.安哥拉
对于这个国家的请求,估计大家会满脸问号。
要是亚欧这些和苏联挨得比较近的,想要进入这个超级大国确实很符合常理。
但一个非洲的国家,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距离这么远,咋想的呢?
说白了还是那个道理,大国之间的博弈难免会影响到某个小国。
安哥拉就是这样的存在。
当时其国内出现了多方势力,在不同的势力背后存在着美、苏这样不同的国际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支持的一方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动荡局势的冲击下,安哥拉的部分希望自己能够真正被苏联接纳,进而实现国家的重建。
但还是那个道理,首先光是看这么遥远的地理位置,就说明这想法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再一个当时冷战时期,虽然超级大国之间存在着博弈,但保持大国的国际形象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接纳安哥拉,那无疑会被扣上“霸权主义”“殖民扩张” 帽子,可谓是得不偿失。
结语归根到底,苏联的这些抉择,无论是一系列的吞并,还是主动拒绝某些国家的加入,都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多方面考量。
尽管我们总是感慨,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强大国力与影响力。但其实面对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的一举一动都是需要斟酌的。
就拿吞并了那么多国家的领土来说,确实能够让苏联的国力增强。
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一想,那么多国家被他们占了领土,这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上看,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的。
对于他们出乎意料地拒绝别国的加入,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
比如不可忽视的地理位置,难以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无时无刻都需要小心维持的国际形象。
在正式接纳某个国家之后,究竟会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是需要苏联多加思索的。
站在那三个国家的立场上,主动向苏联发出加入的请求也是能够理解的。
当然遭到拒绝后,这些国家也是相继摸索着属于自己的前进道路。
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早已成为国际各方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