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力保刘彻:梁王、前太子刘荣怎么输的?

涛涛评历史 2023-02-21 01:29:06

在平定七王之乱中有功的梁王其实一直觊觎景帝的皇位。窦太后一心想立梁王为嗣,而景帝却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所以景帝很是为难。最终景帝立了长子刘荣为皇太子,然而不久刘荣又因其母亲栗姬的原因被废,于是梁王又瞅准机会想嗣位,窦太后也全力支持,为此还展开了一场立弟还是立子的斗争。

景帝对太后的试探

在景帝时期,关于嗣位的斗争一直不断,梁王、刘荣、刘彻之间的皇位之争交织在一起,非常激烈,皇位之争的背后又牵扯到后宫之争,牵动了宮中各种与此有关的人物。梁王、刘荣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皇位最终落在了刘彻的手里。他就是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在七国之乱发生之前,景帝还没有立嗣,由于窦太后非常宠爱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于是便一心想让景帝立梁王为嗣。在一次宴饮时,景帝说了将传皇位给梁王的话,窦太后和梁王都非常高兴,然而窦婴以父子相传为由反对传梁王。或许景帝之所以会说将皇位传给梁王的话,这是因为景帝喝醉酒后迷糊状态下的话,并非真心。恰好有窦婴的阻挡,才算无事。

当景帝说传与王时,太后大喜,而当窦婴阻止时,而窦太后则大怒。窦太后越偏爱梁王,景帝越是忌讳。当时不仅有其他诸侯王对景帝的皇位有所威胁。然而,他的亲弟弟梁王也是诸侯王,因为有其母亲的支持,对他的皇位更是垂涎已久。在皇位继承方面,景帝和梁王是有矛盾的。景帝在忌防着梁王,而梁王一直都有想嗣位的心。

立刘荣为太子以及刘荣被废

可能是受七国之乱影响的原因,也可能是为了防止梁王继嗣,景帝前元四年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然而,立了皇太子,事情还没完。刘荣虽被立为皇太子,具有了继承皇位的法定资格,然而他却并非高枕无忧,一劳永逸。宫中还有很多对他太子之位有威胁的人。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背后潜伏着更为凶险的政治斗争。

其中之一便是王美人,王美人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她一直在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儿子刘彻荣登帝位。从而改变他的命运。她是一个很会讨景帝欢心的人。她是何许人呢?在怀有刘彻时,王美人便告诉景帝说“梦日入其怀”,以显示她的这个儿子与众不同,以引起景帝的注意。从此时起她就已经为他的儿子铺路作打算了。

她一直在寻找着机会谋划着改变她儿子的命运,就在栗姬的儿子刘荣被立为皇太子之后,她仍然没有放弃。然而,机会终于来了!景帝的姐姐长公主有一个女儿叫陈阿娇。为了日后显贵的地位以及权势的更加巩固,她便拉拢栗姬,试图以阿娇嫁于刘荣为太子妃,但是栗姬却因长公主向景帝引见诸美人而遭嫉妒,对长公主怀恨在心,从而拒绝了这桩婚事。

从此栗姬便得罪了长公主。栗姬这一举动,对他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影响甚大。栗姬这一步走错了!要么是她小心眼,要么就是她太不会为人处事了!也说明她不谙宫廷之事。长公主何许人也,她都敢得罪。长公主和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是景帝的亲姐姐,在当时的地位是很显赫的,对景帝的影响也很大。她儿子刘荣虽被立为太子,但是根基不稳,其实,这种政治联姻对巩固他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至关重要,也是她笼络长公主的极好机会,利益互动嘛!可是她不仅没有抓住机会,反而给自己树立了敌人,不仅对自己和她的儿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加速了刘荣的被废。

王美人的机会便来了。在栗姬那里碰到了钉子,长公主并不甘心,于是她便想将女儿阿娇许给王美人的儿子刘彻,而有政治远见的王美人一口答应。

自此以后,长公主便不断的向景帝说栗姬的坏话,使得景帝对栗姬产生不好印象。不仅有长公主的进谗,而且栗姬自己也不会做人,自私自利,没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和心胸。不会讨好景帝。在面对景帝将百年之后善待他的诸多儿子的叮嘱时,栗姬不仅不答应,没有表现出大度,反而大怒,且出言不逊。这使景帝颇为气愤和失望。

与此同时长公主又不停的在景帝面前赞美王美人和刘彻。由此以来景帝越来越喜欢刘彻,再加上刘彻出生前的与众不同,于是更换太子的想法在此时可能就有所思了!只是没有决定。

而王美人在得知景帝逐渐讨厌栗姬后,故意使人向景帝建议立栗姬为皇后,薄皇后此时已被废,此事更是惹怒了景帝,于是景帝便决定废掉了太子刘荣。栗姬也因此而忧死。于是在长公主的得力相助下以及王美人的努力下,再加上刘彻的聪明伶俐,而后景帝便立王美人为皇后,不久她的儿子刘彻也被立为皇太子。

梁王的执念

在太子刘荣被废以后景帝未立刘彻之前,窦太后趁机又想让景帝立刘武为嗣,由此又引发了一场立子还是立弟的争论。最后在袁盎(父子相传的观点)等的争论下太后也没话可说,梁王没能成功。

梁王曾想趁景帝未立太子之际,借太后之威使景帝立其为嗣都没能成功。与皇位擦肩而过。这次也不例外,他不能迁怒于景帝,是那些朝臣直接搬出一些理由不让他嗣位,于是他把怨恨全撒在袁盎等人的身上。并使人入京刺杀袁盎等大臣。事后朝廷所查确为梁王所为,景帝便派人捉拿刺客等人,然而梁王却将他们藏入自己宫中,拒不交出,最后,在韩安国的劝说下,梁王才令他们自杀。

梁王仗着有窦太后撑腰,如此大胆,竟然敢公然派人暗自刺杀朝廷大臣,这明显是造反的行为,他眼里还有没有景帝?景帝也确实碍着亲娘的面子,给梁王留足面子,没对其怎么样。听了韩安国的一番话后,梁王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派人让王信劝说时已为皇后的王美人为梁王向景帝求情。并分析说这样不仅可以救梁王,同时也可以使王皇后笼络于窦太后,自此幸于两宫。其权势可谓金城之固。事实也是如此,王皇后做此事对于刚被立为皇太子的刘彻有着极大的好处。本来,按照汉法,梁王是该伏诛,然而,景帝念在其母亲的面子上才放过梁王一马。皇位的争夺,有时是不容许亲情的干涉,但窦太后毕竟是自己的母亲,西汉又是一个极为重孝的时代,他必须顾及到母亲的感受。后来,梁王亲自进京负荆请罪,此事才算了了。争夺皇位没成功,粱王没几年便郁郁寡欢死去。景帝也将梁国一分为五,从而使其没实力再与朝廷抗争了。

景帝为刘彻铺路,扫清障碍

逼死周亚夫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功劳甚大,然而,他也难免居功侍傲,况且其时为太尉,掌握兵权,景帝对其很不放心,于是便将其迁为丞相,罢其太尉之职。名为升迁,实为剥夺其兵权。

景帝废太子刘荣时,周亚夫则直言反对,导致景帝对其极为不满。还有一次,汉景帝召周亚夫入宫赐宴。席上放了一大块没有切开的肉,又没有放餐具。周亚夫心中不高兴,就叫人去取餐具。景帝说:“阁下还不满意啊?”周亚夫才急忙向景帝跪拜谢罪。汉景帝说:“起来罢。”周亚夫快步出宫,不告而别。景帝于是说:“这个人如此愤愤不平,可不是少主(即后来的汉武帝刘彻)的臣子啊!”

从此,景帝更加认定周亚夫此人不可留,于是便找借口,以谋反罪将其治罪,最后,周亚夫不吃不喝,呕血而死。

清理刘荣

景帝怕原太子仍会对新太子造成威胁,于是,便以刘荣侵占文帝庙之地为由将其治罪,并派当时执法不阿、被称为苍鹰的酷吏郅都来审理此案,实际上是授意郅都的,那么刘荣会自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刘荣一死,就没有人会借原太子而故意生事,从而为新太子以后的统治扫除障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