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位于日本横滨,穿着淡雅旗袍的宋霭龄,与身着整齐西装的孔祥熙,相互轻轻地传达着那神圣的承诺。来宾们也许并没有想到,这桩表面平凡的跨国联姻,将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搅动中国政商界的滔天巨浪。
彼时的宋霭龄刚辞去孙中山英文秘书一职。
这位从卫斯理安学院归国的才女,早已在革命党人的聚会当中,崭露头角。
她操着一口颇为流利的英语,既能够在会议之上,精准地翻译文件,又能够在宴席之间,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而孔祥熙,这位来自山西太谷的富商子弟,刚从耶鲁大学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正带着创办铭贤学校的雄心回国。
两人经孙中山介绍而相识,相似的留美经历,以及对财富和权力的敏锐嗅觉,让他们迅速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宋霭龄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商业天赋。1920年代初,她就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悄然地进行布局。凭借着对政治局势极为精准的预判,多次在股市的震荡之中获得利益。
而孔祥熙,则在妻子的辅佐之下,一步步地踏入了政坛的核心。1927年,随着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孔祥熙被任命为财政方面的部长。
宋霭龄十分明白“财权即政权”这一道理,她在上海的银行家俱乐部里,时而左时而右地来回走动。凭借着流畅的英语以及恰到好处的人情世故,将江浙财阀与政府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935年,在那深秋时节,南京的财政部大楼内,整晚都一直,灯火亮堂堂着呢。
孔祥熙主持的法币改革方案,即将落地,宋霭龄则在幕后,紧锣密鼓地进行运作。
她通过亲信,控制着上海的外汇市场,在那法币与英镑挂钩的政策正式实施之前,早早地就开始囤积外汇。
据美国财政部解密文件显示,改革初期,孔氏家族通过汇率差获取的暴利就高达数百万银元。
消息不胫而走,上海街头巷尾流传着“孔家的算盘一响,百姓的荷包就瘪”的民谣。
西安事变发生之时,宋霭龄再度展现出她的政治智慧。她完全没听宋美龄的劝,赶忙动身奔赴西安。在张学良的住处,凭借着明晰的分析以及果敢的承诺,她顺利地说服了东北军的高层领导,使其释放了蒋介石。
事毕蒋介石感慨道:“霭龄的胆量,一点儿也不逊色于任何男子。”然而鲜有人知,她此次行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家族利益考量,更是为了暗中助力孔祥熙重回权力中心。
不过在那有着无尽美好景色的背后,潜在的危险已经慢慢靠近了。1944年,“美金公债舞弊案”被揭发出来,孔祥熙被控告凭借职务上的便利,将原本应该向公众发售的公债变成了他自己的私人财产。
重庆的那些报纸接连不断地对这件事进行报道,学生们组成的游行队伍更是大声呼喊着“打倒孔祥熙”。
宋霭龄想要借助她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来平息这场风波,可是舆论所带来的压力就像那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样,很难被控制住。最终孔祥熙没办法只得辞去了财政部长这个职位,怀着失落和无奈的心情离开了南京。
1947年的上海码头,宋霭龄静静地望着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货轮,她的神情显得格外复杂。
此时的她已决定赴美定居,带走的不仅是数箱金银细软,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孔祥熙随后也踏上赴美之路,曾经叱咤风云的夫妇,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别墅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声明:本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网络素材的原创,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
资料来源:
1.吴景平著《宋子文评传》,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
2.陈红民著《蒋介石与孔祥熙》,团结出版社,2015年
3.杨天石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4.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档案编号:RG59,十进制文件193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