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华国锋出生于山西交城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那时候,他叫“苏铸”,1938年,华国锋参加山西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后,才将名字改为“华国锋”。
1940年,华国锋被派到交城开展工作,历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担任过交城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被乡亲们亲切地喊做“华政委”。
再之后,华国锋经历南下、北上,不管他去到哪里,总是骄傲地说自己是交城人,就像他从没改过的交城口音一样。
可惜的是,之后的几十年,华国锋只回过交城三次。
第一次是1958年,那时候,他在湖南任副省长,正好要到西安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华国锋绕道回家,看了看母亲和兄嫂。
两天时间,除了跟老战友见面,华国锋还解决了粮食产量上不去和开龙门渠引水灌溉的问题。
1991年,华国锋第二次回到交城,这一次,他带着妻子韩芝俊,入住县政府招待所,会见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见到侄女后,华国锋向她打听了交城的经济和建设情况。当时,侄女在化肥厂工作,华国锋便问:“你们化肥厂的生产、经济情况怎么样?”
侄女实话告诉他:“很好啊。”
“那你的工资有多少?”
“800多。”
听到这个数字,华国锋还是很满意的,韩芝俊也笑着开玩笑:“很不错啊,你的工资比我的高,我才600多一个月。”
接下来的几天,华国锋先后去了县五金工具厂、学校,还有打游击时待过的卦山,最后,他去了杜家庄的父母坟前祭拜。
1995年,是华国锋最后一次回交城,他专门听取了龙门水库修建情况的汇报。
华国锋最关心的是交城缺水的问题,期间,他说过最多的话便是:“交城的水要尽快引到交城。”
遗憾的是,华国锋之后再没回过家乡,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临终前,他就遗体安置问题提出了四点原则:
不要占用耕地,不要破坏文物,不要破坏环境,不要与民争地。
与此同时,他还反复强调:“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华国锋去世后,韩芝俊秉持着华国锋提出的四点原则和落叶归根的遗愿,含泪说道:“找一块荒山坡,埋了就行。”
随后,党中央批准了华国锋要求魂归故里的遗愿,当然,韩芝俊说的“找块荒山坡”不能答应。
9月22日,华国锋的两个儿子回到交城的卦山,为父亲的墓地选址。
2009年4月8日,卦山南麓举行了华国锋同志的骨灰安放工程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