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深陷深度衰退的艰难时期,普通民众的应对策略极为关键。有几类行为必须谨慎避免,不然可能促使经济状况加速恶化。
首先,向外借资给亲友时要格外慎重,这种行为常常会致使自身财富迅速缩水,钱一旦到了别人手中,马上就会失去掌控权,不少人就因为不当的人情借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其次,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群来说,贸然创业风险极大,他们既缺少底层打拼的坚韧特质,又缺乏雄厚的资源背景支持,创业之路往往困难重重,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就可能将积蓄耗尽。
再者,跨行业投资充满危机,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行业壁垒,会在1到3年的时间内侵蚀掉投资本金,即便运气很好,也很难获取丰厚回报。
然后,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不可过度盲目,尤其是选择成本高昂的海外留学,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兴趣,以增长见识为借口大肆投入,实际上可能是一场,收效甚微的财务消耗。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远离那些破产的炒房客,他们是一群丧失理智的赌徒,此时早已失去理性,一心只想解脱。所以要谨防被他们拉去当垫背的。路过高楼要看看天,防止被砸到;路过祠堂要看看水,防止被熏到。如果实在躲不开,可以出门带上一条藏獒,以便及时驱赶和警示。
普通大众只要避开一些风险领域,守住现有的经济基础,就能在动荡时期维持基本生活,此时过度冒险尝试新的投资和事业,反而可能加速经济困境的到来,安稳守成、减少风险投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回顾历史,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广为人知。新政能够顺利推行,与美国的政治制度,也就是选举制度有一定关联,并非仅凭一人之力就能做到,实际上这背后是统治阶层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利益妥协的结果,只有当既得利益者愿意向普通民众让利,政策才能真正落地实施。反之,若统治阶层拒绝承担风险利益,往往会采取转移公众视线的手段,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发动战争,或者通过发放消费贷等加杠杆的方式,来缓解内部问题。正常情况下,既得利益者绝对不会主动作出利益让渡,除非被统治者在这个国家,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足以抗衡统治阶层的实力。
纵观历史长河,导致战争和危机的决策者多为统治阶层,而承受战争苦难、流落街头、成为战场上牺牲品、衣食无着的基本都是普通民众。所以,无论怎样美化战争的理由、转移现实矛盾,都无法掩盖其本质,即战争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资源争夺,而底层的生存危机只是他们争夺资源时产生的副作用。正如古人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揭示了民众在历史变革中的无奈处境。
以古罗马帝国为例,如果恺撒时期的罗马帝国遭遇经济大萧条,普通民众肯定会陷入极为悲惨的境地,因为恺撒还有个名字叫大帝。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下,个体的力量显得十分渺小,很大程度上,只能寄希望于国家经济形势好转。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大萧条后期,往往会爆发局部或较大规模的战争,可参考100年前的欧洲。而美国能够走出大萧条,除了罗斯福新政外,最主要的也是得益于,欧洲大萧条引发的战争。因为经济大萧条的核心是产能过剩,或者说是消费不足,而战争是最快的毁灭产能的手段。等战争一结束,在废墟之上,经济蓬勃发展,孩子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