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之北宋珍泉《圣宋通宝篆书背当五·金钱》暨鉴赏

古韵燕蜀收藏 2025-04-30 09:03:14

徽宗美制圣宋宝 当五金钱珍上珍

北宋徽宗赵佶在位二十五年(公元1100-1126年),期间先后颁行了六个年号,每个年号皆有铸钱,在泉史上知名度很高。其中,建中靖国年间(公元1101年)所铸的“圣宋元宝、通宝”钱,乃为北宋第二种国号钱(第一种“皇宋通宝”,乃北宋仁宗赵祯所铸)。

在圣宋钱中,元宝铸量大,版式较多,珍普不一。而通宝则铸量小,历谱所载皆属珍稀之泉。其中,除圣宋通宝行书、楷书光背小平钱外,另铸有圣宋通宝背当五(伍)钱,谱载共有楷书、行楷书、篆书,三式四种(篆书两种,相对而言,一为小字小型,二为大字大型)。而除篆书大字形制相类折三型大小以外,其余三种的形制皆约折二型大小。

而圣宋通宝背当五(伍)钱,在现实收藏中,也确属稀少之品,见之获藏之皆为不易。尽管这样,其也非孤仅,幸运所致,有眼识之,有金纳之,则也不必大惊小怪。在这当中,相对而言,折三型大小的圣宋通宝背当五篆书钱则更为罕见,相对来说,可谓珍上之珍。

早在公元2018年4月11日,本人即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公展鉴赏了,自藏的“圣宋通宝篆书背当五(类折三型)”铜钱一品,其书相铸相之精美,堪称北宋钱之佼佼者。而多年前,愚还十分幸运的猎获到该版钱的金质之品一枚,一直未曾披露公展出来。时至今日,不再秘藏,今日特将帐中所藏的这枚极难得的,“圣宋通宝背篆书当五(类折三)”金钱,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以飨泉好,以贺五一之节日。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圣宋通宝”四字,直读,背穿右左“当五”二字,皆为篆书书体。不难看出,其篆书写十分的规矩工整,笔划粗细适当,间隔有距,横直竖立,字形大小适中,撑满地章而未接廓,布局亦是十分协调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字形较之有的泉谱所载两枚面背全篆品皆偏小,尤其是“宋”字明显要小或瘦一些,故其与所见泉谱之载非为一个版式(与之前本人所藏铜质品一样)。藉此,品文识书,无需赘述,本品书相彰显端庄隽美,具初炉试铸样钱之范儿,若非其时官炉精铸,盖不可得,其门得开,无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相当的精整,其直径约为32.64毫米,重约19.67克,厚薄适中,相类折三大样形制,因材质为金质,故其重量大幅高于铜钱。可见其制式为面窄缘,背中宽缘,窄穿廓。续观其铸体,方圆廓正,坦平地章,穿轮更是干干净净。再观字廓,轮廓分明而清晰,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正是恰到好处。

是故,由此无比精整干净之铸相来看,其已经具有母钱之貌相,属于初炉试铸样钱则是毫无疑问。而再看其字大小,很显然,其与谱载之面背皆篆书品相比较,本品直径还略大,历谱未见其拓,故结合其字形尤其是“宋”字较之谱载品要小的书相特征,愚见断其为试铸样钱,且为大样,脱谱之品是也。至此,观铸识体,无需再表,本品铸相乃官炉精铸样钱确实,其门再开,无有二话。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浑身金黄质色,色质纯正无异,结合其径重比(比同等铜质品重约一倍),乃为黄金材质无疑(注:古代金钱皆非9999纯金)。续可见,其体地章乃至局部,有暗红之“朱砂锈”,此乃年代久远于坑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金锈”,新伪盖不可仿得。其朱砂金锈,虽经摩擦,然仍有部分附着十分的紧实,难以完全去除,进一步显示其年代久远而非新作。藉此,辩锈识浆,本品“锈”相,正是纯真无邪,毫无疑问,其大门洞开,自是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圣宋通宝篆书背当五金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正是开门见山,过关斩将,毋容置疑的到代之品。如前所述,宋代金钱遗存极其罕少,除了北宋早期的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遗存量相对大以外,其余年号金钱皆是偶有发现,也只是枚计,堪称无比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绝非妄言。

而就此圣宋金钱来说,仅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尚未见有公展或谱载,此为首发,可谓难得。其在手已有多年,只是一直未曾亮相公展而已,古钱之真实性,不在于何时亮相,何人所藏,只在于亮相观其三相一材,门门过关者,于理于情皆可通者,乃真可信矣!

以下为本人于2018年4月11日,首发公展与新浪博客、微博上开门见山的圣宋通宝篆书背当五铜钱。可见其书相、铸相制式和形制大小与上述金钱相同,乃为同母所生无疑,由此对比亦可更有力互证。

原创图文 ,抄袭必究

0 阅读:10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