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犯的新生之路Ⅱ(157):培我兄,当时你们为什么不走

二哥雨二 2025-03-31 16:40:43

在方靖的叹息声里,黄维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了下来。方靖却问了一个令黄维生气的问题:“培我兄,我在大洪山的时候,听他们那个沈德纯部长说过,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当时的实力并不强大,人数上大致和你们第12兵团相当,武器装备也不怎么样,联勤供应同样跟不上,可怎么就把你们给包围起来,并最终打败了你们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方靖一直想知道的问题,也是一直缠绕在他心头的问题,他觉得,以黄维、胡琏的指挥才能,以第12兵团、尤其是第18军的战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失败的。

而对于自己的失败,黄维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总结过,也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虽说在临涣集关押时,杨伯涛等人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在前一阶段有关淮海战役的讨论中,杨伯涛更是质问过他,甚至大骂他是个外行,可他同样没有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同样以“猛士”的心态,我杨伯涛等人战斗着。而如今,自己的老友方靖又问起了同样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了。

“海漾,关于这事,杨伯涛他们也分析了很多因素,有一些,是合理的,比如:仓促出兵,准备不足;长途行军,人马疲惫;深入到共军的地盘,我们没有后方,没有了联勤供应;仗打到最后,一切补给全靠空投,官兵忍饥挨饿,士气低下等等,等等,都是实情,这些因素,我是认可的。但,有些因素,恐怕是他们说不清的,我也懒得和他们说。”黄维说着这些,已经站起来,背起双手,侃侃而谈,俨然一副庄重的样子。

方靖认真地听着,并没有插话的意思,他了解黄维这个人,只有遇到知音时,他才会把内里的话,全盘托出来的。果然,黄维列举出他的理由来:“第一,兵力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我们第12兵团,参战的不过是四个军10个师,后来又提前突出去一个何竹本师,也只剩下9个师,而这9个师中,熊绶春那两个师,被围双堆集时,已经不堪重用了。如此算来,所谓的第12兵团,被围双堆集之时,还能保留相当战斗力的,也只剩下7个师了。第二,共产党的拉拢能力太强了,一下子拉走了廖运周、黄子华一个半师,这样一来,第12兵团的兵力便又大打折扣了。同时,由于他们的叛变,整个防务也出现了大的漏洞,这是现实。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拉拢工作,不仅做到了第85军,同时还做到了第14军熊绶春部,若不是联络出了问题,熊绶春那小子也就投降共军了。熊绶春,可是我的小老乡、小兄弟啊,连他都敢投降,其他人就更敢了。我后来还听说,就是尹钟岳、王元直、甚至是覃道善等人,也已经动摇了,甚至还起了歹心,要把我和伯玉丢在包围圈内,他们要单独突围,要单独突围啊。有一群这样的人当部下,不失败,那才是怪事呢?”

对于黄维这些分析,覃道善也对方靖讲过,不过是相互推诿指责罢了,而这个答案,也没有直接回答方靖所提出的问题,方靖不得不打断黄维的话,又问了一句:“培我兄,我的意思是,依你们当时的状况,提前突围,还是很有希望的嘛。”

黄维的脸色变了,沉思良久,才说道:“海漾兄,兄弟我有难言之隐啊。我们到达蒙城的时候,曾经给校长上书,报有两策,一策是在蒙城地区固守,先抱成了团,构筑工事,等共军来攻击,然后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和共军决战;第二策是迂回到固镇、蚌埠方向去,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合之后,再转向南攻击前进,直取宿县。可惜,老头子不同意啊,非让我直接往宿县方向打,我当时同样认为,以刘伯承部的兵力,是不可能抵挡着我们的。等我们到了南坪集之后,我同样看到了危机,就停下来,再电校长,要求迅速向固镇方向转移,实施迂回作战计划,整整等了一天时间,校长那边,才终于批复了,同意我们这样办。而当我们走到双堆集时,部队便被刘伯承部给围了起来,你或许问的就是这个节骨眼上的事吧?”

方靖没有说话,点了点头。黄维冷冷一笑,说道:“校长密电,命令我们就地固守,吸引着刘伯承部,掩护杜聿明部突围,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方靖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不解地问了一句:“他,为什么做出如此不符合实际的决定?”

黄维冷静地回答道:“校长,讲的是政治,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读懂他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的。但纯粹从军事角度来分析,他这种部署,也并无大错。”

1 阅读:10

二哥雨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