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粟裕缺席中央军委会议,毛主席拍案大怒:你们谁有他的本事

小淇阅览过去 2025-03-12 10:05:59
前言:

1959年8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之中,毛主席罕见的发了一次脾气。

彼时,所有的成员都已抵达会场,可令人诧异的是,身为中央军委委员的粟裕却迟迟没有赶来。

毛主席发现这一情况后,面色稍有不悦,而后望着台下的所有官员,忍不住发了牢骚。

“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

闻言,在场之人无不面面相觑,那么,粟裕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赶到会场呢?

初入革命

粟裕是1907年生人,清朝晚清年间,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让偌大的中国陷入了危局,而粟裕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望着老百姓间的件件人间惨剧,粟裕心中燃起了悲愤,开始有了革命的念头。

1928年,仅仅只有21岁的粟裕参加了起义队伍,而后,在朱德的带领下,他相继打赢了永兴等各地的战役,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敢想敢拼的作战作风,更是得到了当时领导的一众认可。

伴随着红四军成立,粟裕和毛主席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那时的他还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班长。

不过,在这次会见之后,粟裕却对毛主席的认识却猛然发生了变化。

这年秋天,毛主席因为连年工作的原因不幸病倒在了井冈山。

事发后,朱德、陈毅这些革命的老将领对毛主席的身体也十分担忧,于是便打算派两名警卫员带毛主席去往后方养伤。

而他们所去的地方正是闽西山区,乃是粟裕的部队驻扎地。

当一行三人抵达目的地后,粟裕闻着消息赶了过来。

那日深夜,粟裕伴着蒙蒙细雨敲响了房门,用洪亮的声音喊道:“报告毛委员,粟裕奉命前来三连党代表粟裕前来加强警卫工作。”

这是粟裕和毛主席的第一次相见,但毛主席和蔼可亲的模样却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见毛主席连忙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道:“快让他进来吧。”

两人短暂的进行了一番对话,而后,粟裕便带着手下一个连队的兵力,按照主席的指示,埋伏在了村子各处。

而在这里,也是粟裕和毛主席相处的最多的一段时间,例如古田会议期间,便是粟裕一直守在毛主席身旁,替他整理草纸、保卫安全。

毛主席的引导

一日深夜,粟裕看着毛主席的休息室还亮着烛光,于是粟裕便推门走了进去。

没想到此刻的主席仍在整理文件,一边的草纸已经摞了一大堆,粟裕怕惊吓到主席,于是只好便开口小声呼唤着主席的名号。

“主席。”

闻声,毛主席转过身来,看着粟裕,有些吃惊的说道: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随即当他看到粟裕有话想说的模样,便又开口问道:“这么晚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主席,您说我们这红旗要扛多久?”

粟裕心里有些紧张,但这却是他,但如果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是扛枪还是作战,他都不再有之前的那么坚定。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毛主席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则是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比喻来告诉粟裕红旗可以一直扛下去这个道理。

正是这番话,让粟裕坚定下了革命的信心,在后来的战斗之中立下了诸多功劳。

隔年冬天,蒋介石在苏区集结了十余万兵力,企图对我根据地进行围剿。

虽然敌人来势汹汹,但毛主席却毫不慌张,在他的命令下,已经升任师长的粟裕潜入了潜入了敌营,并将国民党的主力吸引到了龙岗,打算来移除瓮中捉鳖。

12月29日,国民党52旅、53旅共近万人在龙岗陷入了重重包围,而历经数个小时的战斗,红军战士们最终一口吞掉了这支部队,还将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辉瓒俘虏。

这场战斗让毛主席看到了粟裕的能力,所以在解放战争过程中,也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坚决命部队执行了粟裕的计划。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打算向华东解放区采取围剿政策,当时几乎所有的指导员都认为敌人来势汹汹,应避其锋芒,以伏击战、麻雀战的形式不断消耗敌人的兵力。

但唯有粟裕,他认为可以在苏中地区进行内与敌人进行交火。

当他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中央之后,没想到大家伙都是清一色的反对,其中唯独缺了毛主席。

主席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于是,他便给粟裕下了命令,准许他在苏东地区大展拳脚。

而这场战斗,粟裕也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他以仅仅3万人的兵力就击溃,就击溃了敌人12万人。

与此同时,其中更是有近5.3万余人被其剿灭,创下了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一场神话。

而这些战绩,也称为后续组织对粟裕进行军衔考量的依据之一。

1955年授衔仪式之中,组织上考虑到粟裕的以往经历和诸多战绩,原本打算授予其元帅军衔,与彭老总等人并列。

但谁知粟裕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就表示了反对,他认为自己年纪尚轻,根本无法与朱德、彭德怀等人相提并论。

后来,毛主席虽然同意了这件事,但还是把它放在了大将之首的位置。

主席的怒火

1959年8月,在庐山组织召开了一次盛大的会议,彼时几乎所有的国家领导都聚集到了此处,可唯独却缺少了粟裕。

当时的他乃是中央军委委员,同时还是解放军总参谋长,这场会议缺了他实在是令人捉摸不透。

所以,望着缺少粟裕的会议,毛主席难免心生不满,质问在场所有人,“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

闻言,大家伙都看出了事态的严重性,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回话。

所幸,一旁的彭老总上前打了圆场。

原来,组织上考虑到粟裕正在养病,故而便没有通知他。

听了解释之后,毛主席的眉头才渐渐舒缓开来,不过,他对于粟裕没有前来此次会议还是感到惋惜。

于是主席便有开口说道:“以后有些决定,还是要尊重他的意见。”

闻言,彭老总立刻领会了主席的意思,于是赶忙派人前去邀请粟裕参会。

结语: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于粟裕来说,毛主席就是他革命路上的伯乐,而他在抗战时期的表现也成为了后人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十大大将:粟裕简介.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3-10]

粟裕生平及相关文章.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3-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4-03-8]

1 阅读: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