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200亿订单,400亿电力龙头,杀出重围!

史海峰 2025-04-09 08:54:40
海上风电,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海上风电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2024年以来,国内海上风电领域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多个海上风电项目齐头并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7.8GW,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强大发展动力,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从项目建设的现场来看,巨大的风机叶片在海风的吹拂下缓缓转动,施工船只在海面上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共同推动着海上风电项目的顺利推进。

回顾过往,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展望未来,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希望。结合2021 - 2025年期间各省市规划的海上风电目标,总量近60GW。按照目前的发展节奏,2025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5GW左右,这一数字是2024年的2倍。如此巨大的增长空间,无疑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海上风电之所以能够迎来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上风电技术日益成熟。风机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发电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施工和运维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维难度。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政策涵盖了项目审批、补贴支持、电网接入等多个方面,为海上风电项目的落地和运营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也是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地区,海上风电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然而,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海上环境复杂多变,对风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维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但其中,海缆是个例外,单价不降反升。

在海上风电迈向深海化的进程中,一系列变化正悄然重塑着产业链格局。深海区域风力资源更为丰富且稳定,开发潜力巨大,这使得海上风电项目不断向深海挺进。然而,深海环境也给风电的长距离传输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确保风电能够高效、稳定地输送到陆地电网,高价值量的高压海缆用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一方面,长距离传输需要更高电压等级的海缆来降低电能损耗,提升传输效率;

另一方面,深海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求海缆具备更强的抗拉、抗压、耐腐蚀等性能,这也进一步推动了高压海缆的应用。

与此同时,高压海缆的技术含量和制造难度相对较高,其单价也随之提高。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市场供需关系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缆市场的这一积极变化,充分反映到了相关厂商的业绩之中。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海缆厂商凭借自身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在2023年率先取得了业绩的快速修复。它们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了市场对高压海缆的需求。如今,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延续至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可以预见,在海上风电深海化的大趋势下,这些海缆厂商有望继续受益,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截至2024年末,海缆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海缆厂商订单量喜人。东方电缆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海缆在手订单金额高达40亿元,这些订单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海上风电项目,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天科技同样表现出色,海缆在手订单达到了123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亨通光电更是凭借其在海缆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在手订单金额高达200亿元,成为海缆市场的一颗耀眼明星。

通常情况下,国内海缆项目的交付周期为1 - 3年。在这期间,海缆厂商会按照项目进度分批确认收入。这种收入确认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海缆厂商的业绩增长。即使市场环境出现短期波动,海缆厂商也能凭借在手订单和稳定的收入确认模式,保持业绩的平稳增长。随着海上风电市场的持续扩大,海缆厂商有望凭借丰富的订单储备和良好的收入确认机制,实现业绩的进一步提升,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企业本身的订单,海缆行业的发展也是有较强确定性的,确定性的来源有两个:

一、海风市场持续扩容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攀升,海上风电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海缆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权威机构预测,在2023 - 2025年期间,国内海缆市场规模将实现显著增长,从137亿元跃升至224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7.81%。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得益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更与海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海缆需求也在日益高涨。以欧洲为例,其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目标已设定为110GW,这将带动海缆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然而,当前的欧洲海缆市场主要由Prysmian、Nexans和NKT三家企业主导,市场集中度较高。尽管这些企业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订单承受能力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为国内海缆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望承接部分外溢订单,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市场机遇,国内海缆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目前,东方电缆、亨通光电和中天科技等领军企业均已在欧洲等海外地区建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和销售。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深耕细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更为国内海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亨通光电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其海外营收达到了81.53亿元,规模远超同行业的东方电缆和中天科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亨通光电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创新。未来,随着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亨通光电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二、竞争格局有望保持稳定

2023年,国内海缆行业前三大厂商的市占率接近90%,其中东方电缆、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的市占率分别为35%、27%和12%,未来“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仍有望保持。

而海缆厂商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力和全产业链布局能力。

并且,其中以亨通光电的能力最为突出。

1、优异的产品能力

截至2024年末,在国内海缆生产领域,技术壁垒依然显著,市场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目前,仅有中天科技、东方电缆和亨通光电三家行业领军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成功突破了500kV海缆的生产技术瓶颈,具备了大规模生产该规格海缆的能力。这三家企业在高端海缆市场的领先地位,不仅彰显了其技术实力,也为我国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比之下,其他海缆生产厂商,如汉缆股份、宝盛股份等,虽然在海缆生产领域也有一定布局,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目前最高仅能生产220kV规格的海缆。这些企业在330kV及以上高压海缆的批量生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尚未跨越技术门槛。这一现状不仅反映了国内海缆生产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快速发展,对海缆性能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海缆生产企业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较强的产品力是建立在雄厚的研发能力上的。

在竞争激烈的海缆市场中,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与亨通光电三家企业凭借其在研发领域的持续深耕,构筑起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相较于其他厂商,这三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规模与力度均堪称行业典范,尤其是亨通光电,更是以遥遥领先的姿态,引领着行业的技术创新潮流。

2024年前三季度,亨通光电的研发费用高达16.66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更体现了其在研发上的雄厚实力。相比之下,东方电缆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亨通光电的七分之一左右,这一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亨通光电在研发投入上的绝对优势。正是凭借这样的投入,亨通光电得以在高端海缆技术、新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而中天科技与东方电缆,同样不甘落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共同推动着海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截至2024年末,亨通光电在海缆领域的技术实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不仅具备500kV交流海陆缆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这一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大量电力,满足海上风电等大型能源项目的输电需求;同时,亨通光电还掌握了±535kV直流海陆缆系统的核心技术,为跨海输电提供了更为灵活、经济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330kV/220kV/66kV三芯大截面铜芯/铝芯海底电缆系统方面,亨通光电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这些系统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开采、岛屿供电等多个领域。

2、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能力

随着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招标向“制造+敷设”整包模式转变,具有整包能力的海缆企业在中标项目过程中将更具竞争力。

整包能力,这一衡量标准背后,实际上是对海缆厂商是否具备完整产业链运营能力的一次深度考验。相较于其他海上风电装备,海缆从生产到最终安装的整个过程显得尤为复杂且精细。

首先,海缆的生产需厂商在靠近项目区域的位置建立生产基地,以便高效制造出符合特定规格的海缆。这一步骤不仅考验着厂商的生产技术,更对其选址眼光与战略布局提出了高要求。随后,海缆需通过厂商自有的码头资源与专业船舶进行运输,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同时保证按时、安全地抵达目的地。最终,海缆的安装与维护工作同样不容忽视,这需要厂商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团队,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在此过程中,码头与厂区的作用被无限放大。拥有当地码头和厂区的海缆厂商,往往能在资源获取、成本控制、响应速度等方面占据优势,从而更容易获得风电场的青睐,提高中标概率。

在海缆“三巨头”中,亨通光电凭借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强大的执行力,成功构建了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敷设、安装到运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这一布局不仅增强了亨通光电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更极大地提升了其拿单的可能性。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尽管亨通光电在产业链完整性上表现出色,但在厂区产能方面,相较于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同行,仍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24年末,亨通光电的厂区产能为55亿元,而同期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的厂区产能则分别达到了90亿元、95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亨通光电在产能扩张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继续加大投入,以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但值得庆幸的是,亨通光电的码头和厂区选址极具战略眼光,它们坐落于广东、江苏等风电场资源高度集中的省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让亨通光电在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方面占据了显著优势,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产能相对不足的瓶颈。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区域协同,亨通光电得以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及时、可靠的海缆解决方案。

展望2025年,海上风电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并网条件日益成熟。其中,广东、浙江、山东和江苏四省凭借其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政策支持,装机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分别达到了8.2GW、3.2GW、3GW和2.7GW。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海缆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尽管在广东这一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中,东方电缆凭借其深厚的市场积淀和品牌影响力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亨通光电并未因此退缩。随着其在揭阳生产基地的顺利投建,亨通光电正逐步增强在该区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在未来项目中分得一杯羹。

此外,亨通光电还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相较于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同行,亨通光电抢先一步在海南建立了生产基地,这一举措不仅为其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更构建了新的地域优势。海南作为海上风电的新兴市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为亨通光电带来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自2024年以来,国内外海上风电项目呈现出加快推进的强劲势头,市场竞争格局也日趋稳定。在这一背景下,亨通光电凭借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正逐步扩大其在海缆市场中的份额,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0 阅读:0

史海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